第4章
達米安將公路車移到車廂側方,幫著林谷禾將山地車放進車廂,將兩輛自行車固定在一起。 回到車里,車里開著暖氣,達米安沒急著將車開出去,他甩掉身上的水,搓了搓手,“上帝,多么糟糕的天氣?!?/br> 林谷禾坐在副駕駛,抹掉臉上的水,突然從幾度的室外進入二十多度的地方,身體反而微微顫抖起來。 他出神地看著以自己的鞋為支點,蔓延開的黑色暗河,有些抱歉地看了看達米安,但達米安似乎并不在意。 林谷禾稍微放松了下來,但背仍直挺挺的,與座椅保持一定距離。 達米安突然出聲,“這是于?!?/br> 林谷禾跟隨他的視線,看見了坐在副駕駛后座的達米安口中的于。 林谷禾一眼便注意到他張揚的短發,接著看向他黑色的沖鋒衣,以及手里拿著的深藍色頸巾,想起鼓動著的背影,以及車廂里另一輛自行車。 算起來,林谷禾第三次見到他,前兩次一直見他戴著頸巾,這次看清了——一張冷冽貴氣的亞洲面孔。 窗外冰雹咋咋呼呼地敲擊,濕漉漉的衣物緊貼著修長的身軀,被雨水浸透的黑發張揚著散發著不羈,水滴沿著白皙的臉龐滴落,他靜靜坐著座位上,身姿挺拔,仿佛是被風雨洗禮過的貴族。 對方沒有出聲,只是頷首,視線并沒有在林谷禾身上停留。 林谷禾想起被踢的一腳,還有被遠遠甩在身后的情景,莫名被氣笑了。 從小到大,大多數人對他的態度都十分微妙,有憐憫的、有蔑視的,有嫌惡的,有表面和和氣氣背后論長論斷的,還有刻薄地辱罵的,甚至還有拳打腳踢的,但就是沒有像眼前這個人這樣,眼神里是無關的態度。 說無視還不貼切,是無關,是仿佛來自另外一個世界的孑然獨立。 達米安很健談,一來二去,車里的氣氛不錯。林谷禾慶幸自己去的不是北歐,聽說冰島、挪威人社恐,若是去的這些地方,現在車里的氣氛估計很符合當下天氣的溫度。 聊天中,林谷禾得知達米安是德國人,和自己的波蘭女友定居在波蘭的科沃,他們還有兩個孩子,男孩五歲,女孩七歲。 他聽說林谷禾準備前往羅茲,很興奮地說自己正是從羅茲返回科沃,他在波蘭的物流公司上班,回城途中去了一趟文奇察,恰好經過這里。 科沃距離科寧不遠,只是早上出發時,林谷禾選擇的騎行路線并未經過科沃,現在陰差陽錯去一趟科沃也算是緣分。 為了表示感謝,林谷禾自告奮勇為達米安一家準備中餐,他沒有帶能拿得出手的感謝禮物,從國內帶來的東西不多,大部分出行的物品也是到了歐洲這邊慢慢添置的。 中途拉雯負責幫林谷禾打下手,于則跟著達米安去了車庫,倆小孩比林谷禾想的要獨立,他們基本不需要拉雯帶,只是每隔一會兒會來拉雯身邊竄一會兒。 拉雯是科沃鎮上醫院的護士,是一名細致耐心的女士,她時不時會將切爾斯和多拉抱起來,看林谷禾做菜,不過林谷禾聽不懂波蘭語。 聊天中,拉雯談到達米安也騎行,林谷禾停下手里的動作,驚訝道:“達米安也....?”車庫里也沒見有自行車的身影。 拉雯看著他大拇指無意識地指著車庫方向,了然道:“不過是騎摩托車。他的摩托車前兩天送去保養了”,她搖搖懷里的切爾斯,“他前年橫跨地中海去了摩洛哥,途中接受了很多人的幫助,所以他把你們帶了回來?!?/br> 林谷禾默然,他騎行路上大半個月,途中遇到各種大大小小的問題,也接受了許多人的幫助,他能回饋的,可能只能是在別人需要的時候將曾經接收到的善意傳遞出去。 晚餐沒有很豐盛,只是按照達米安家已有的食材和自己行李里的調料簡單地做了四個菜,考慮到歐洲人的飲食文化,基本是偏甜的菜。 達米安拿了不少德國和波蘭當地的啤酒,林谷禾盛情難卻,同時真心感謝達米安一家提供的幫助,故而喝了不少。 極端天氣下在野外居住,風險很大,若不是恰巧遇到,今晚還不知道是怎樣的光景。 倒是達米安一家一再感謝林谷禾做了一頓美味的中餐,整得林谷禾有點不好意思,只能豪氣地不停說“干杯”。 讓人忍俊不禁的是達米安七歲女兒的多拉,她每隔一會兒跑去于的旁邊站一會兒,于將注意力放在她身上的時候,她也不說話,羞澀地篤篤跑到拉雯懷里。 于也基本不說話,吃到后面,要不是多拉,林谷禾都快忘了餐桌上還有這么一個人。 【作者有話說】:攻姓域,不姓于。達米安發音有偏差,林谷禾誤以為域淙姓于。 以及,為什么沒有給域淙和林谷禾安排英文名,是因為我覺得中文名是中國人的象征,如果不方便記,外國人直接記姓就行,沒必要再有英文名。而且,如果長期在國外學習工作,具有法律意義的還是中文名字拼音。 第四章 茲蓋日 早上林谷禾醒來,身邊已經不見于的蹤影。 達米安家沒有多余客房,兩人擠在一間保姆房,出門在外,能有地方睡覺已經沒有什么可挑剔了。 他喝了不少啤酒,洗漱完倒床就睡著了,至于于什么時候洗漱完回的房間,他完全沒有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