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三章安西四鎮
自這次同游章敬寺后,郭子儀和魚朝恩之間嫌隙盡消。非但如此,魚朝恩還在朝中處處維護郭子儀,朝中諸人暗暗納罕,只有江一塵才知道事情的緣由,為這兩位重臣的和解高興。 吐蕃在靈臺西原大敗后,不敢再次大規模如此,只是在秋季出動少量人馬,在邊境地區搶劫襲擾一番,但是都被白元光等人擊退。大唐自安史之亂后,終于氣象一新,呈現出中興的跡象。 代宗也想到重新經營西域,打通絲綢之路,但是迫于國力未復,在宰相元載和顏真卿等人的勸說下,只能打消主意。 來年開春的一天,江一塵和江一帆上朝,遠遠見到宮門外聚集了一大群人,每個人臉上都流露著激動的神情。江一帆奇道:“今天怎么了?每個人看上去都這么高興!”江一塵也覺得奇怪,道:“沒聽說最近有什么事發生啊,難道是西北打勝仗了?”江一帆道:“兵部沒有收到打勝仗的消息,也許是哪里豐收了?!苯粔m道:“秋天才有豐收的喜訊,現在還是春天呢?!苯环缓靡馑嫉呐呐哪X袋,道:“我都把時間過忘記了?!毙闹屑{悶,又道:“那大伙高興啥?難道天上掉銀子了?”江一塵道:“別猜了,多半是好事,去看一下就知道?!?/br> 人群中央站在三個漢子,滿臉滄桑,衣衫破爛,正在和眾臣解釋著什么。江一塵問邊上的顏真卿:“顏先生,這三位是什么人?”顏真卿道:“安西都護府的守軍,受郭昕派遣,前來京城上表?!苯粔m吃了一驚,道:“安西至此有萬里之遙,河西走廊又被吐蕃切斷了,這些人是怎么回來的?”顏真卿道:“自去年夏天出發,一路艱辛自不必說,還要繞過吐蕃控制的地方,最后從回鶻借道才回到長安!”江一塵肅然動容,道:“真忠義之士也!”顏真卿道:“吐蕃入侵長安那年,河西唐軍抵抗不住,還派人向安西和北庭的駐軍求救,當時兩地還有一萬守軍,當時西域的形勢還是不錯的,后來吐蕃在這邊吃了虧,大舉向安西四鎮進攻,郭昕和四鎮將士殊死抵抗,屢屢大敗敵人,四鎮至今還是牢牢控制在我們手里?!?/br> 江一帆道:“兵部和安西斷絕聯系已有數年,平時談起此事,都以為安西都護府已經名存實亡,沒想到還有守軍,這些人遠離故土,得趕緊派人把他們接回來!”顏真卿苦笑道:“去安西,必須經過吐蕃控制的地方,派遣大部隊不現實,讓他們自己回來吧,路途又如此遙遠,一路上危險重重,遇到敵軍圍追堵截的話,折損一定不會少,漢時耿恭從疏勒城出發時,還有二十六人,沿途不斷死亡,到三月抵達玉門時,只剩下了十三人?!苯粔m知道耿恭的這個典故,斷然道:“安西和北庭是大唐的國土,在那里駐軍,能夠震懾北方的胡人,絕不能輕易丟給異族!”顏真卿道:“相隔萬里,孤懸塞外,得不到補給的話,失守是遲早的事!”江一塵和江一帆自然知道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道理,而安西如此遙遠,中間又被吐蕃隔絕,再多的人馬和糧草都無法運輸補給到位,憑一支孤軍和源源不斷的敵人作戰,又如何保證不失?思之無計。 安西四鎮,是大唐前期在西北地區設置、由安西都護府統轄的四個軍鎮。貞觀十四年(640)八月唐滅高昌國,九月置安西都護府于西州交河城(今新疆吐魯番西交河故城遺址),管理西域地區軍政事務。二十二年,唐軍進駐龜茲國以后,便將安西都護府移至龜茲國都城(今新疆庫車),同時在龜茲、焉耆(今新疆焉耆西南)、于闐(今新疆和田西南)、疏勒(今新疆喀什)四城修筑城堡,建置軍鎮,由安西都護兼統,故簡稱安西四鎮。貞觀以后,安西四鎮時置時罷,軍鎮也有所變動。調露元年(679),在唐安撫大使裴行儉平定匐延都督阿史那都支等人的反叛后,以碎葉水旁的碎葉鎮城代焉耆。從此安西四鎮是碎葉、龜茲、于闐、疏勒。開元六年(718),唐玄宗任命湯嘉惠為四鎮節度經略使,從此四鎮由專設的節度使統領。四鎮節度使或稱磧西節度使。節度使常駐安西府城龜茲,由安西都護兼領,又稱安西節度使。七年,湯嘉惠建議以焉耆鎮代替碎葉鎮,故開元七年以后的安西四鎮又是龜茲、于闐、焉耆、疏勒。 天寶六年(747年)三月,唐玄宗下詔以安西副都護、都知兵馬使、充四鎮節度副使高仙芝為行營節度使,率軍萬人,征討小勃律,由于這次行軍要翻越雄偉的蔥嶺,所以高仙芝在出征前做了充分的準備,待一切準備就緒,便率部從安西出發。此戰勝后,高仙芝因功出任四鎮節度使。 天寶八載(749)十一月,吐火羅(在今阿富汗北部)葉護失里伽羅上表唐廷說,朅師國(在今巴基斯坦北部奇特拉爾)王親附吐蕃,受小勃律鎮軍困苦,運糧受阻,欲發兵擊破朅師國,請求唐朝調發安西兵助戰,玄宗仍命高仙芝率兵征討。有了第一次的經驗,高仙芝在第二次行軍時更顯游刃有余,居然選擇在最冷的冬季翻越帕米爾高原,再一次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而且從開元八年十一月初五接到奏書時算起,到九年二月擊敗竭師國軍隊,俘虜朅師王勃特沒,只用了短短四個月的時間,其達山地行軍藝術已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三月十二日,唐廷冊立勃特沒的哥哥素迦為朅師王。 依仗安西都護府的存在,高仙芝連續進行了兩次成功的遠征,大唐在對吐蕃的戰爭中取得了全面勝利,國力和威望也發展到了頂峰。同時高仙芝也為自己贏得了極大的聲譽,被吐蕃和大食譽為山地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