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郭公子儀
江一塵大喜,連忙迎上去,說明自己身份,求見帶頭的將領。不一會,出來一人,定睛看時,卻是李松青,李松青也望見了江一塵,趕快上前,兩人相擁,都是喜不自禁,互道別后情景。 原來李松青在太原保衛戰后,被調派到郭子儀手下,深受郭子儀器重,同時升職為偏將,擔任這支15萬大軍的先鋒。 江一塵簡單敘述了睢陽的歷次戰事,著重點是現在的斷糧危機。李松青大驚,道:“糧食沒有,還打什么仗!”江一塵道:“現在已經開始吃人了,都是最壞的結果了,還能怎么樣?所以我趕著來打探消息?!崩钏汕嗟溃骸耙粔m,你也吃人rou了?”江一塵苦笑道:“我和婉心早就開始辟谷了,即使幾個月不吃東西也沒問題,現在的問題是士兵們沒有東西吃,援軍再不到,全城人都要餓死了?!崩钏汕嗟溃骸按筌婇_拔了沒幾天,能否收復長安尚無把握,等到兵臨睢陽,不知道是猴年馬月的事,這樣吧,我帶你見郭元帥,看看他怎么說?!?/br> 郭子儀,山西太原陽曲人,公元697年陰歷十二月十二日,生于華州鄭縣(今陜西華縣),武舉出身,六尺有余,也就是現在的一米八以上的身材,勇武不凡,而且公正無私,不畏權貴。 據說,他20歲時,在河東(今山西)服役,曾犯過軍紀,按律處斬。在押赴刑場的途中被當時著名詩人李白發現。李白見他相貌非凡,凜然不懼的樣子,甚感可惜。他認定此人將來一定會大有造化,會成為一個國家的棟梁之才,于是便以自己的官職擔保,救下了這條年輕的性命。郭子儀果然不負所望,參加武舉考試后,便獲高等補左衛長史(皇帝禁軍幕府中的幕僚長)之職。因屢立戰功,多次被提升晉職。天寶八年(749年)便出任安塞軍使,拜左衛大將軍。安史之亂爆發的前一年,他已出任天德軍使,兼九原太守,朔方節度右兵馬使。 安祿山謀反,郭子儀立即親赴校場,檢閱三軍,誓師出征。756年四月,朔方軍旗開得勝,一舉收復重鎮云中(今山西省大同市),大敗叛軍薛忠義,坑其騎兵2000人。接著郭子儀又使別將公孫瓊巖率2000騎兵攻擊馬邑(今山西省朔縣東北),大獲全勝。馬邑的收復使東陘關得以重開,從而打通了朔方軍與太原軍的聯系,使安祿山下太原,人永濟,夾攻關中之軍事行動無法實現。從而贏得了戰略上的主動權。捷報傳到京城長安,人心稍安,郭子儀以功加御史大夫。 朝廷命郭子儀回到朔方,補充兵員,從正面戰場出擊叛軍,以圖收復洛陽。郭子儀則認為,必須奪取河北各郡,切斷洛陽與安祿山老窩范陽之間的聯系,絕其后方供給線,才能有效地打擊叛軍前線的有生力量。這一出擊方向的選擇無疑是正確的。 經郭子儀的推薦,朝廷任命李光弼(契丹人)為河東節度使。郭子儀分了1萬軍隊給李光弼,送他出征。李光弼由太原出井陘口,一連收復7座縣城,直奔常山(今河北正定)。史思明聞訊,率5萬大軍從西包圍李光弼于常山。雙方展開激戰持續40多天。李光弼消耗很大,寡不敵眾,被迫困守。只得派人向郭子儀求援。郭子儀急率軍東進,火速馳至常山,與李光弼會合,以10萬官軍,與史思明會戰于九門城(今河北省藁城西北)南,大獲全勝。 史思明新敗后,又收整了5萬叛軍,退守博陵。博陵是河北重鎮,西依叢山峻巖,東臨百匯群川,易守難攻。郭、李兩部久攻不下,郭子儀決定退守常山,采取先疲后打的戰略,轉戰殲敵。史思明求勝心切,采取了追蹤跟進的策略,企圖重創唐軍?!拔倚幸嘈?,我止亦止”。郭子儀將計就計,親選500精銳騎兵,交相掩護,牽著史思明的叛軍疾速北進。史思明不知是計,一連追了3天3夜,追到唐縣時,才發現前面只有500騎兵,方知卜當,然而已經人困馬乏。郭子儀乘其疲憊不堪之機,返軍掩殺,大敗史思明于沙河,又打了—個大勝仗。 安祿山忽聞敗報,心驚膽寒。急忙從洛陽抽調2萬兵馬,派謝希德北上增緩。又發范陽老巢的精兵萬余人,令牛廷蚧南下助戰。會合5萬叛軍準備卷土重來。 郭子儀這時駐扎恒陽(今河北曲陽),他見賊兵兵鋒甚銳,兵力大增,欲求決戰,仍然實行疲敵戰術。加緊修繕防御工事,深溝高壘,嚴陣以待?!百\來則守,賊去則追,晝揚其兵,夜襲其幕”,使5萬叛軍欲戰不能,欲退不可,大大挫傷了敵人的銳氣。特別是郭子儀的擾敵戰術,使叛軍整日提心吊膽,不得安寧,幾乎連休息也做不到了。當叛軍被拖到相當疲勞的程度時,郭子儀對李光弼說:“敵已疲憊,我們即可出戰了?!庇谑莾晌淮髮⒃诩紊?今河北定縣)擺開了戰場,布好戰陣,史思明等叛將也列陣而至,一場大戰隨即發生。郭子儀指揮得當,唐軍奮勇無畏,銳不可當。叛軍士氣低落,陣勢混亂,四處潰逃。史思明見敗局已定,嚇得慌不擇路,墜下戰馬,丟了頭盔,連靴子都跑掉了,光著兩腳,拄著一條斷槍,逃回博陵。他總算撿了一條命。叛軍被斬殺4萬多人,被生擒5000余人,損失戰馬5000余匹。郭子儀指揮官軍乘勝前進,進圍博陵,聲威大振。 嘉山一戰,對軍心民心產生極大的影響。河北10多郡,自發集結武裝,支援和響應官軍,地方軍民紛紛誅殺叛兵叛將,歸迎唐朝。 安祿山丟失河北,則后方交通線被切斷。叛軍將士家在范陽者,都惶惶不安,憂慮后退無路。安祿山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恐慌,大罵軍師高尚、嚴莊:“你們叫我反唐,說是萬無一失?,F在起兵已經幾個月了,后路被郭子儀切斷,只剩下汴、鄭幾州,進退兩難,萬無一失在哪里?”最后和謀士們商議出一個放棄洛陽,撤回范陽的計議。 郭子儀在河北的輝煌戰績,扭轉了唐軍初期倉卒應戰的被動局面,改變了整個戰爭形勢。這時郭子儀和李光弼幾次上書,提出堅守潼關,揮軍北上,直搗范陽的方略。如果朝廷采納這個方略,平定安史之亂已不需要很長的時間了。但是,在這個至關緊要的時刻,玄宗卻聽不進郭子儀的正確意見,而對楊國忠的亂參謀卻言聽計從。結果造成潼關失守,叛軍從困境中得以解脫,使戰局急劇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