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焚香祭酒 完結+番外_分節閱讀_268
崔頌頭也未回:“此馬有靈,你放他在那晃蕩即可,跑不了?!?/br> 禰衡劍眉抽動,他走到崔頌那匹寶駒附近,想看看這馬到底“靈”在何處,冷不丁被馬兒翻了個白眼。 ……還真邪了。 禰衡冷哼一聲,跟著崔頌進入農舍。 支呀一聲,木門被推開。待禰衡看清舍內的情景,頓時瞠大眼。 “你這——” 禰衡看著滿滿一屋子染墨的竹簡、布帛、線本,差點沒提上氣:“你這是把你家的書庫整個搬來了?” 崔頌沒有回答,他笑著取過最外邊推車上的一卷竹簡,遞給禰衡:“這是‘下文’,正平可盡情翻閱。不僅我手上的這本雜學,但凡這屋舍中的所有書冊,你都可任意取閱?!?/br> 禰衡愣在原處。 因為朝代更替與書籍載體的限制,先秦許多諸子學術十不存一,難以保留。于漢末的文士而言,書籍乃是無價之寶。一些稀有的著作更是千金難求,有錢也得不到,非底蘊深厚的家族不能得。 就像崔頌之前給他看的“工術雜書”,當屬頂尖的墨家傳寶,可能是皇室都不曾留存的絕本。 光是這一本書,就夠他欠崔頌一個天大的人情。這也是他被崔頌擺了一道后,明知道崔頌的“陽謀”,還要順著他的坑往下跳的原因。 對于士者而言,“朝聞道,夕可死矣[1]”。能讀完一本奧妙絕倫,別說前面只是個坑,就算是一塊挖好的墳墓,他禰衡也會毫不猶豫地跳下去。 而這一屋子的書,被崔頌千里迢迢、大費周章地搬來,又派許多部曲在此看守,可見其中每一冊都是珍本,價值連城。如此珍貴之物,崔頌竟然讓他任意翻閱? 禰衡因為珍貴文墨而發熱飄散的大腦瞬間冷卻了下來。 天降一塊大餅是驚喜,天降一個小島大的大餅就是驚嚇了。 “我竟不知道,我身上有何物價值若此?” “昔有千金買骨,未知我這一屋子古籍,能否買正平聽我一言?” 禰衡冷笑不迭:“崔名士好大的手筆?!?/br> 崔頌正話反聽,唇角弧度逐漸加深:“未在第一時間轉頭離去,看來是愿意‘姑且一聽’了?” “聽了再走,亦不算遲?!?/br> 崔頌收起笑意:“正平與曹司空,究竟有何過節?” “無他,看不慣爾?!?/br> “因何看不慣?” “贅閹遺丑,惺惺作態?!?/br> “贅閹遺丑”四個字,乃諷刺曹cao的出身,諷刺曹cao的父親是太監的養子。 “正平此言,說的可是真心話?” “欺你何益?” 崔頌不曾著惱,反而朝禰衡并袖一揖:“能說出‘冠者,貴乎?屐者,賤乎?’的禰正平——若要說他拘泥于門戶之見,我是第一個不信的?!?/br> “若非贅閹遺丑,如何能狠下心,枉殺英才邊文禮(邊讓)?” 邊文禮,單名讓,兗州名士,于初平年間被當時身為兗州牧的曹cao所殺。 邊讓的死,亦是陳宮等人背叛曹cao、迎呂布入兗的導火索。 曹cao殺邊讓一事,直至千年之后的后世,仍爭議不絕。 然而一個人的優點與缺點是并存的,任憑他是千古難遇的雄才,還是予天下太平安康的明君,都不可能完美無缺,從未有過錯誤。 崔頌不會因為對曹cao的敬佩而裝飾他的劣行,給它加上莫須有的辯白加以美化。 “正平此回入世,可有投效明主,以正天下之意?” “這是自然,若非如此,‘一瓢一劍歸隱山林’豈不美哉,何必在這污濁的人世,每日看著一群無能的棒槌生氣?” “如今天下輻裂、諸侯并割——正平所尋的明主,究竟是仁慈同理的一方治官,還是能終結亂世的絕頂雄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