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焚香祭酒 完結+番外_分節閱讀_170
第70章中招之人(下) 就在貂蟬緊張萬分之際,戲志才淡然地將手和袖子伸進前方的水盆里。 衛兵將銀針放進水里,很快便有了結果——銀針竟然沒有變黑。 貂蟬仿佛體會了一把坐云霄飛車的滋味——如果她坐過云霄飛車的話。 松了一口氣后,貂蟬不免又有些疑惑:怎么會這樣?她分明把“那東西”灑在戲志才的袖子上了呀。 貂蟬不解地看了眼戲志才的袖子,又將視線轉到衛兵的所在,未曾注意到,當她移開視線之后,戲志才若有所覺地掃了她一眼。 檢查繼續進行,終于輪到了最后一人。 那人正是李儒,他一臉無所謂的笑,還有閑情逸致讓旁邊的侍女給他準備好擦手的毛巾。準備就緒后,他將手伸進面前的臉盆,衛兵將那根銀色的筷子放入臉盆里沾了幾秒,將筷子取出。 原本是最后的例行公事,衛兵隨意地一瞧,正準備將銀筷放下,忽的,他眨了下眼,取過一旁的粗布將銀筷擦了擦,猛地看向李儒。 李儒的臉瞬間綠了。 怎么回事?為什么他將手放進臉盆之后檢測出來的結果竟然是—— “筷子變黑了!”旁邊不知道是誰大聲喊了一句。 “這不可能!”李儒不敢置信地大嚷。 那個要求檢驗的無名謀士也是一驚,他沒想到這方法竟然真的有用,真把下毒之人給抓了出來——還是個大人物。 那無名謀士有些慌張,慌張的同時心中竟升起了說不出道不明的快意。這可是董卓身邊的首席謀士??!如果能將他拉下馬…… 想到這兒,他發出一聲譏誚:“如何不可能?證據確鑿,難不成還有誰嫁禍于你?” 李儒靈光一閃。 對,嫁禍! 但凡了解董卓的人,都知道他有驗毒的習慣,那么,就不可能在飲食上下毒來謀害他。既如此,這下毒之人的動機就很值得探尋了。如果對方在知道董卓習慣的前提下還這么做,那一定是有意為之。 其用意,看他現在的百口莫辯就知道了——設此局者,乃是為了陷害于他。 要成功設下這局,首先要了解太師府的布置,還要對府內的運作了然于胸,這樣才能無知無覺地下毒,躲過廚房驗示那一關。同時,對方還需是一個通謀略的人,這樣才能順利布局,甚至在他無知無覺的情況下成功嫁禍,讓他李儒百口莫辯。 能做到這兩點的,在這個廳堂內就只有一人,而那人也是今天唯一與他有過近距離交談的—— 李儒驀地看向戲志才。 “志才為何害我!” 戲志才沉默不言。面對李儒的控訴,他的神色極其冷靜,眉頭卻是微微一皺。 董卓的目光驚疑不定地在二人之間徘徊。 他陰沉沉地道:“文優,我待你不薄?!?/br> 李儒連忙辯解:“這是嫁禍!儒仰仗太師的庇佑,對太師的忠心,太師難道不知?何況我又豈是那種蠢人,此等拙劣之計,如何是儒之所為?” 董卓啞然。 當證據指向李儒的那一剎,董卓曾對他起了強烈的殺心??山浝钊暹@么一喊,他也察覺到了其中的蹊蹺。何況李儒過去幫他許多,當初局勢未定、強敵環伺,是李儒助他除去政敵,廢立新帝??梢哉f,如今他能夠奪得大權,站穩腳跟,李儒至少能攬一半功勞。他和李儒就是一條繩上的螞蚱,他好李儒才能更好。沒有他董卓,李儒早被那些“忠君愛國”的酸儒拉去給先帝陪葬了。又怎會毒殺他除非,李儒想取而代之。 見董卓有所動搖,那位無名謀士急了。 若檢查結果并非指向李儒倒也罷了,可如今因為他的提議,李儒成了謀害太師的疑犯,他剛剛又諷刺了李儒,與李儒的梁子就此結下。既然已經把人得罪了,若讓李儒無罪脫身,豈不是要遭受李儒的報復? 誰都知道李儒心狠手辣,絕非心胸寬廣之人……與其等著被他報復,倒不如乘機將人踩進泥里,由他做這太師府的第一謀士。 想到此,這無名之士反駁道:“李文優此語當真有意思得緊——正是因為此計拙劣,不似你之所為,你才能以此為由自證清白。此乃障眼法,不正是你李文優最擅長的嗎?” 親近的人都知道他董卓有驗毒的習慣,如果真要害他,又怎么會在酒中下毒?正因為此事違反常理,所以董卓才在李儒自辯后開始相信他??扇绻?,李儒反其道而行之呢? 董卓神色捉摸不定,想到李儒先前乍然喊出的那句話,看向至今沒有說話的戲志才:“志才,你可有話要說?” 口稱志才而非戲先生,不代表董卓對戲志才愈加親昵,反而是個危險的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