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焚香祭酒 完結+番外_分節閱讀_159
“大人莫要誤會?!苯襁@時才姍姍行禮,“遵,只為投誠而來?!?/br> 董卓府,呂布不滿胡軫打了敗仗卻無懲罰,還要因為所謂的“神醫”而受到褒獎。 “我待太師如父,太師如此,叫布如何能服?”他直白地表達自己的抗議。董卓不耐煩了,讓他去問坐在角落老神在在的李儒。 “此乃李文優之計也?!?/br> 呂布將炮火轉向李儒:“先生此舉,莫非是親胡軫那廝,而輕布乎?” 明知道他和胡軫不對盤,還要幫胡軫撈個功勞,向胡軫示好,這不是跟他呂布作對是什么? “奉先言重?!崩钊遢p飄飄地打著太極,“我無意幫扶胡文才(胡軫),所作所為,全是為了主公的大業?!?/br> 他這樣的態度只讓呂布覺得敷衍,且十分虛假,愈加牽動他的怒火。 “然則此事不公,叫布如何能忍?” 雖然已經極力控制語氣,呂布還是無法忍住他的牢sao。 董卓大怒,抄起身邊的手戟就丟了過去。 “豎子,你想誤我大業不成???忍不了就給我滾!” 盡管呂布已側身閃避,那手戟還是擦過了呂布的衣袖。 呂布神色驟變。 第66章出謀劃策 呂布借著低頭的動作掩去眼中的憤恨,廳中頓時寂靜得可怕。 李儒見事態失控,忙出聲緩解:“這伺養兵器之人當真可恨,竟護養不力,使戟上的系線掙斷,以致主公不慎脫手,險些誤傷了呂將軍?!?/br> 李儒毫不猶豫地將鍋推到為董卓保養兵器的小兵身上。董卓這時也冷靜下來,接到李儒的眼神示意,再看戟上用來固定的細繩正巧裂了,便順著臺階而下:“文優說的是,那伺弄兵器的小卒在哪,我定要好好懲罰他?!?/br> 言辭間頗為理直氣壯,仿佛剛剛那危險的一幕,真的是因為繩子斷了,而非他故意為之。 李儒進言道:“如此玩忽職守之人,需得處以極刑才是?!?/br> 三言兩語,就要奪走一個無辜小卒的姓名。 李儒卻不覺得這么做有什么不對。 一來,哪怕不能糊弄呂布,至少也能維持明面上的和平。如果呂布能夠依照他的指引遷怒于那個小卒,那更好,殺他能快速平息呂布的怒火。 二來,他李儒做事必定不留隱患。對方雖然只是一個不起眼的小卒,然則千里之堤毀于蟻xue,多少英雄豪杰在陰溝里翻船?他把鍋推給對方,難保對方不會記恨,既然如此,不如得罪到底,一不做,二不休。 所以這個提議對李儒而言如呼吸般自然。呂布不知李儒的險惡用心,但他沒心情歸罪一個倒霉催的無辜小兵。 “不必了。布既無恙,先行告退?!?/br> 說董卓擲戟是手滑?呵呵。 呂布此人,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他原本對董卓十分尊敬,若董卓能承認一時的沖動,向他表示歉意,他或許能既往不咎。然而董卓并非能夠承認自己錯誤之人,加上李儒顧及董卓的臉面,巧言狡辯,這就讓呂布很不爽了。 差點沒了小命,你一句手滑就想揭過? 在不爽與憤恨的驅使下,呂布耿直地請辭。 呂布不接這塊遮羞布,還當面打臉請辭。這使李儒有些尷尬,董卓的臉色也不大好看。 等呂布走后,董卓陰著臉,詢問李儒:“依你之見,奉先可會因為此而記恨于孤?” 李儒道:“那就要看呂將軍本人是如何想的了?!?/br> 心中卻道,性命攸關之事,要不記恨談何容易。 這種真話是不能講的,以免到時萬一真有什么,惹來董卓的遷怒。 董卓沒有說話,心中對呂布已經產生了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