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焚香祭酒 完結+番外_分節閱讀_4
所以說……崔季珪的這個“季珪”,其實是便宜侄子的“字”,而不是他的“名”? 而史書記載的往往是“名”,也不知道崔季珪的“名”是什么,千萬不要告訴他這個便宜侄子也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人物。 剛這么想,便宜侄子就補了他一刀。 “琰以為,以志才之能……” 琰…… 崔季珪……崔琰……! ——崔琰???! 那個據說帥得掉渣,卻整天繃著一張教導處主任的臉,連曹cao看了都有點怵的三國名士,崔琰?! 作者有話要說:假如崔頌閉眼的時候說了一句:繼續啊,給我捏腳。 崔季珪:……………… 關于竹簡問題……根據我查到的資料,雖然東漢就有蔡倫改良造紙術,但紙張的真正普及是在晉代。 PS:戲志才在歷史上沒有記載名,一說是志才就是他的名……戲煥這個名字是我瞎編的。=3= 第2章一言不合讓彈琴 崔頌這邊正有點恍惚,以“為主人分憂解愁”為己任的侍女邁著小步近身。 “公子,已是未時五刻。公子可要撫琴?” 撫琴兩字將崔頌從“身邊都是牛人”的震驚中拉了回來,變作不敢置信的驚悚。 “你說什么?” 一身月牙曲裾的侍女顯然不能明白崔頌為何突然變了音,眼帶不解地覷了眼他的臉色,又飛快地低下頭,“已是未時五刻,公子可要撫琴?” 一直以來都作為“對牛彈琴”中的那只“?!钡拇揄烆D時僵硬了后背。 更讓他感到可怕的是,坐在對面的便宜侄子,眼中竟流露出了期許的意味。 由此可知原主的琴藝大概很是不錯……但知道這點并沒有什么軟用,不會的東西就是不會,就算身體里還殘留著彈琴的本能,他連曲譜都不知道,又怎么彈? 興許是他沉默的時間太久,崔琰正襟危坐,肅手一揖:“叔父可有心事?” 崔頌精神一振,正要拿“是啊我心事重重不想彈琴”當理由躲避露餡的危機,卻見崔琰并袖再揖,十分真誠地道,“若是此事不宜明言,叔父便以琴曲為載,聊作排解,如何?” 穿著湘色衣裙的侍女麻利地搬了一張琴出來,擱在崔頌身前剛被替換的琴案上。 崔頌:…… 這時候崔頌才想起來,古琴這玩意兒在古代不僅僅是高雅的代表,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作用——抒情。 心情好的時候,彈琴。心情不好的時候,彈琴。無聊的時候,彈琴。千言萬語不知道怎么表達,彈琴。高興得快瘋了,彈一首。悲傷得快死了……還猶豫什么,當然是彈琴發泄啊。 正所謂“暢”“cao”“引”“弄”,其中的“cao”,就是因憂愁而生的一類琴曲。 所以在崔琰和兩個侍女看來,“心事重重”的崔頌簡直不能更需要彈琴了! 可崔頌覺得自己一點也不! 他還想努力搶救一下,然而不等他開口,他的面前就多了一只漆盆,一頂香爐。 “公子請凈手?!?/br> “……” 事已至此,崔頌只能麻木地任由侍女幫自己洗手,又麻木地點了只香,插在狻猊青銅爐上。 案上的古琴有七根線,琴身乃白桐木所做,琴頭雕有囚牛的圖案,栩栩如生,一看就是相當高檔的工藝品。 崔頌木著臉,左手指腹搭上琴弦;寬袖拂過,宛若在琴上暈開了一灘白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