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大秦之蒼雪龍城_分節閱讀_193
沒想著將成嶠養廢,嬴政的手段肯定不會是簡單的說教,那人從來都是只做不說,絕對不會來這里浪費口舌? 沒想到魏國還能干出來這種事情,長安君忍了又忍,最后還是吐出來一句,“為了那些被匈奴人逼的家破人亡的百姓,魏國還是亡了吧?!?/br> 他們再怎么打也還是自己人爭,牽扯上匈奴算是怎么回事兒? “所以你是要去抵御匈奴?” 長安君的話問出口,端坐在他對面的燕執卻沒有回答,只是起身朝著廳前而去。 和韓非一番長談順便敲打了一下年少率性多智近妖的張良一番,嬴政沒有在那里多待,帶上一堆韓非整理出來的一番逐漸之后就和趙高一同到了長安君的府邸。 遠遠看到人過來,燕執回頭喊了成嶠一聲,然后回答了剛才這人的問題。 “我不去北邊,去秦楚邊境守著,那邊兒最近不甚安穩?!?/br> 長安君皺了皺眉,看著邁步進來的嬴政還是問道,“王兄現在就要攻打楚國?” 因為生母是楚人,華陽太后是楚人,如今的夫人也是楚人,所以成嶠對楚國的感官很是復雜。 不過該怎么做他還是知道的,就算和楚國再親近,他也還是秦人。 就是現在剛拿下三晉,還要和匈奴作戰,這么快就接著攻打其他幾國是不是有些急了? “并非要攻打楚國,而是防備著楚國趁亂出兵奪我疆土?!逼鈽O好的解釋了一句,嬴政和燕執對視一眼,然后開門見山對成嶠說道,“昌平君自請入郢陳一帶安撫楚民,其心思如何尚未可知,你領個官職跟在他身邊看著,如何?” 如今楚國君王為熊悍,乃春申君獻于先楚王之美人所生,并非楚國王室血脈,而昌平君確是先楚王在秦國為質時生下的長子,他這時候自請離開咸陽前往郢陳一帶,絕對不只安撫楚民那么簡單。 郢都乃楚國前都城,被秦國拿下之后楚國王都才遷到鄢都,后又轉移到陳都、巨陽,遷都次數之多無人能及。 昌平君要以秦相邦之位回到楚國舊都,若是想反,必定一呼百應,由不得嬴政不防。 臉色一沉當即抱拳領命,成嶠也不磨嘰,直接詢問何時啟程。 咸陽城中,他和楚國的關系最為密切,昌平君為華陽太后之弟,他們雖然不算太親近,但也不會對他太過防備。 看著嬴政直接要將成嶠打發出去,燕執敲了敲桌子,“既然昌平君可能有異心,直接將人留在咸陽,不許他前往郢陳一帶不是最好嗎,何必要成嶠跟過去冒險?” “因為那一帶的楚人正在造反?!鞭D身看了燕執一眼,嬴政活動了一下手腕,“有探子來報,項氏一族有人出現在郢都?!?/br> 既然他們已經設好了局,一點兒面子也不給總不像那么回事兒,倒不如看看他們能搞出來什么名堂。 此話一出,燕執也知道這人打的是什么主意了,待那邊鬧起來,然后將背后作亂的人一網打盡,而郢陳地區的百姓,沒有人在背后煽動,他們能好好的生活自然也不會再想著造反。 楚國疆域遼闊,對底下的掌控力卻不大,他們打下來一個地方后只需要那些地方的貴族按時納貢即可,絲毫沒有要去管理的意思,所以那大片土地上的百姓雖然都被稱作楚人,真正被楚國管理的卻沒有多少。 還有一點就是,楚國并非王族專權,他們國內大部分勢力都在氏族手中。 和中原氏族協助君主管理國家不同,楚國的氏族力量非常強大,尤其符合他們地處南疆的粗狂氣質。 楚王的權利看上去很大,實際卻并不是如此,他手中只有一小部分兵馬,其他大部分都掌握在氏族手中,而如果楚王想動用這部分兵馬,就要給出氏族足夠的利益,如果領兵的氏族不滿意,就算下令的是楚王他們也不會出兵。 若是在中原,就算將領手中權利再大,膽敢不尊王命那就是死罪,哪兒會給他們那么多選擇的余地。 楚國在文王武王時期對外征戰無數,開疆擴土為楚國打下了大片的土地,這父子倆對治理國家建設富強楚國都沒什么興趣,帶兵打仗才是他們的最愛。 氏族的武將們需要戰爭來讓自己的家族權勢更大,楚王也想要擴大楚國疆土,兩者一拍即合,難得達成了一致沒有什么沖突。 然而,好日子總是過不長,后來楚王得罪了其中一個氏族,然后那個氏族直接就聯合外面的巴人造反反過來攻打楚國。 氏族在楚國的勢力比楚王更為強大,他們可不管楚王是誰,惹毛了直接就是造反。 前幾代楚王留下來的親信已經沒了,新一代親信還沒有培養出來,楚王無將可用,只能親自出馬帶領手中能用的兵馬去和巴人干架。 當時的巴蜀一帶還沒有被秦國拿下,巴人和蜀人還在打個不停,然后巴人就被楚國氏族拉過來一起攻打楚國了。 按理說楚王已經親自出征了,也沒想著怎么處置搞事兒的氏族,只想著讓他們停止和外人勾結,但是偏偏,那氏族族長也是個壞脾氣,就算是楚王來了也絕不松口。 然后,楚王就被打敗了。 這還不算最糟心的,最糟心的是,打了敗仗的楚王要回王都修養,守城的官員竟然不開城門,理由竟是是楚王打了敗仗,城中的氏族不歡迎敗軍回城。 最后,連國都都回不去的楚王沒有辦法,只能帶著殘兵轉過頭接著和巴人打,直到打了勝仗才進的了城。 連楚王都能如此不放在眼里,由此可見楚國氏族在楚國的權勢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