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大秦之蒼雪龍城_分節閱讀_129
更令人深思的是,他竟然讓李斯去干這件事。 讓李斯將其他幾國都得罪完,然后就能沒有后顧之憂了,秦王這打算也是讓人哭笑不得。 所有的事情都走上了正常,大權在握的秦王過了最開始的焦頭爛額,很快對朝政得心應手了起來。 姬丹在驛館硬是多留了幾天,每日都能看到有人被趕出秦國,周圍的院子也一間間空了起來,但是他等的那個人卻依舊沒有出現。 他在秦國人手不足,行事不可能毫無破綻,再等下去,被趕出去的就要多了他燕國之人,就算再不愿意,姬丹也還是帶人離開了秦國。 燕太子不知道的是,他在咸陽偷偷做手腳的事情早就暴露,只是看在兒時一同在邯鄲為質的份兒上,嬴政才一直沒有發作到他身上。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有個讓嬴政更忌憚的人也摻和在這件事情之中,如果能趁此機會將那人除掉,放了一個無甚威脅的姬丹也沒什么。 只姬丹一人,不可能在戒備森嚴的咸陽城捅出這么大亂子。 朝堂之內人心惶惶,既然如此,他便趁此機會逐了一些心術不正之人,而該用的依舊還是用。 李斯尉繚官居高位,蒙氏在軍中也如日中天,甚至連本該被處置的鄭國都又回去修建水渠了,如此一來,只要不傻,自然能看出逐客令逐的不是所有人。 城中風波逐漸平息,一直在背后關注著這件事情的人也坐不住了。 但如今的秦王已經不是當初任意拿捏的稚嫩少年了,在王宮中忍了那么多年,怎么可能再給他作亂的機會。 被安置在遠離王宮宅子的文信侯數日不曾安眠,這些天來,以前絡繹不絕的各國士人以及秦國大臣日益減少,總讓他有種不祥的預感。 他雖然已經被免除了相邦的職位,但是這些年在秦國的根基還不曾被除去,秦王冠禮上的事情并沒有被傳出去,所以說,就算他呂不韋被連坐主動辭去了相邦的職位,在其他六國眼中,他依舊是那個權勢滔天的秦王“仲父”。 鄭國修建水渠是他親手批準的,出現這種事情,他自然難逃其咎,但是可能許久不曾出現在秦王跟前,嬴政竟是忘了追究他的過錯。 他雖然足不出戶,但是外面的消息也都沒錯過,每日有人將外面的消息送來,除了動作比以前隱秘一些,和以前是相邦時也無甚兩樣了。 那姬丹想要在咸陽掀起風浪,他就在背后幫一把,等嬴政手忙腳亂收不了場了,再讓以前埋下的人手上奏,相邦之位,便能又回到他手中。 最初的發展的確和他想的沒有兩樣,不斷有人被逐出城,但是緊接著,事情就有些不對勁了。 那些被逐出去的,不少都和他來往密切,短短幾日,他在朝中的親信竟是少了大半。 就是再蠢,這時候他也能看出不對了,更何況,能將秦國把持那么多年,他也不是個蠢人。 再一次從夢中驚醒,呂不韋擦了擦額上虛汗,披了件外衣走到窗邊幽幽看著外面。 他想起了當年扶持異人為王之前與老父的交談。 年少輕狂的他在外面一番打拼之后,覺得世上沒有什么能難得到他的事情,往來各地積攢起無數家資,將家中生意擴大了數倍之后便回了老家。 耕田可獲利十倍,珠玉可獲利百倍,而立一個國家的君主,則可以獲利無數。 是以,他遍觀諸國,找到了在趙國為質的秦公子異人,然后散盡家財助他歸秦。 異人也沒讓他失望,繼位之后不曾忘了他們之前的約定,封侯拜相這些在旁人眼中遙不可及的事情,一夜之間他呂不韋全得到了。 封文信侯,任相邦,洛陽十萬戶為他的食邑,奴仆近萬,門客三千,雖是商人出身,卻堪比風頭最盛的四公子。 魏有信陵,楚有春申,趙有有平原,齊有孟嘗。 此四人出身高貴,因為禮賢下士,門客眾多名揚四海,而秦國,有他呂不韋。 才辯之士著書立說名傳后世,他呂不韋自己雖然沒有這個才能,但是手下能人眾多,總能寫出讓他千古留名的書。 三千門客,數年間完成八覽、六論、十二紀,囊括了了天地萬物古往今來,若有人能增刪一字,便有一千金的獎勵,但是就此也無人能挑出錯處。 《呂氏春秋》,書成。 立一個國,果真能獲利無數。 異人對他有求必應,將所有權利都教到自己手中,在死前也不曾怠慢,直接讓新任秦王拜他為仲父。 文信侯、相邦、仲父...... 很長一段時間,他甚至以為整個秦國都是他的。 也的確如此,秦王年幼,太后不管政事,宗室被他壓制的死死的,朝堂上下都被他掌控,這偌大一個秦國,可不是在他的掌心之中。 野心總是越來越大,現在讓他再回到只富有家資的商人境地,無論如何也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