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大秦之蒼雪龍城_分節閱讀_76
將腦海中不可能的猜測揮出去,滿肚子火氣沒地兒出的呂不韋想起方才見到的公子執,冷哼一聲直接道,“王上,公子執不過一質子,經常出入王宮成何體統?” 七國之中交換質子極為尋常,如果是其他幾國,呂不韋或許還會收斂幾分,但是韓燕兩國質子,當真是連他府上下人都不如。 韓國內亂,燕國也沒好哪兒去,幾百年來都被壓的抬不起頭,就算先前昌國君樂毅大顯神威讓燕國崛起了一回,內里也還是窩囊扶不起來。 公子執區區一個質子,放在平時,根本用不著他大費周章,但是今日的呂相心情不好,些許小事也直接拿出來發作了。 “王上讓其去軍中已經不合規矩,燕王反復無常,公子執若有異心,后果不堪設想?!焙掼F不成鋼的看著上座的秦王,呂不韋滔滔不絕說著,分明是將秦王當自己兒子在教訓。 端坐在上方任由呂不韋說個不停,猜到方才燕執出去未給這人好臉色,嬴政臉上笑意更濃,他們家阿執,從來不是什么好脾氣任人欺負之人。 軍中之事蒙驁瞞的緊,連軍功封賞也都略過了燕執全部分到了下面那一百蒼云士兵身上,一來以燕執的身份不可風頭過剩,二來也能躲過朝中探查。 是以文信侯絲毫不知,在他眼中分文不值的公子執看著年少,實際上卻是個上陣直接砸城墻的猛人。 不尊禮儀、目中無人? 呂相怕是不知道,那人氣性上來究竟會是什么樣的后果。 以燕執的身份,就算是居于秦國的質子,也無需向呂不韋低頭,更何況背后有個極度護短的秦王撐腰,就是他把相府砸了,呂不韋也只能咬牙認了。 兩軍陣前不斬來使,兩國邦交,就算再大仇,質子的性命也萬萬動不得。 私下里是可以慢慢磋磨,但是又秦王看著,誰敢? 待呂不韋口舌發干發作完,上座的秦王便隨意將眼前的竹簡扔到一邊,“勞煩仲父擔待,阿執自小便是這般脾氣,怕是改不了了?!?/br> 簡簡單單一句話,卻是打定主意要護著那燕國小子,就算呂不韋習慣了對秦王頤氣指使,但是嬴政要是鐵了心想干什么,他也不好攔著。 畢竟秦國的王是嬴政,而不是他呂不韋。 凡成大器者,能忍天下之不能之忍,能苦天下不能之苦,能為天下不能之為。 忍了呂不韋那么多年,在真正掌權之前,即便嬴政心中戾氣再重,也絕對不會在這個關頭發作。 這人既然還當他是不通政事肆意妄為的無知之人,他便繼續無知下去。 軍中重地旁人不能進? 公子執乃是與他共患難的存在,如今正好在秦國為質,他身為秦王,連這點權利都沒有嗎? 公子執喜歡軍營,那就讓他去,就算想進銳士營也沒問題,有他在沒人敢攔著。 板著臉將話撂下,嬴政抿了抿唇一副不高興的樣子,三兩句說完拂袖而起不欲再說話。 秦王如此心性,呂不韋倒是不知道是該歡喜還是該生氣了。 歡喜的是嬴政這樣無論如何也不會和他政權,生氣的是要眼睜睜看著那燕國小子在自己面前高高在上又什么也干不得。 氣的肝疼的文信侯深吸了一口氣,暗道幾聲豎子不足為慮才堪堪穩住,摔袖行了一禮后便頭也不回離開了這里。 守在殿外的趙高見文信侯這么快就出來且一臉憋屈有氣沒地兒撒的模樣,彎了彎眉眼低頭走在前面將人送至殿外,回過頭之后便再沒有遮掩。 能將文信侯氣成這樣,王上此時心情應該不錯。 推門進去,方才還沉著臉的秦王此時正唇角上揚站在窗前,絲毫不見以往呂相離開之后的陰沉。 “王上?!?/br> 躬身站在一旁,趙高看著桌案上被故意弄亂的竹簡,看嬴政沒什么吩咐便自覺將其再整理好。 活動了一下手腕,待趙高將東西收拾好才道,“去長安君處告知公子執,寡人在廊外等他?!?/br> 說完,心情頗好的秦王邁開步子,一個人也不帶朝著外面而去。 登高方能望遠,王宮之中樓閣甚多,在此處站著,隱隱約約甚至能看到城外的積雪。 李斯向他投誠時問過這么一句話,問他為什么想要征服山東六國。 哪兒有什么為什么,秦人久居西垂,被山東六國稱為虎狼之國,一有機會便攻城略地試圖將他們趕到更偏僻的地方和犬戎生死相搏。 經過幾代經營,好不容易贊足了力氣,再不動手是要等著他們緩過來氣再打回來不成? 經昭襄王幾十年征戰,山東六國已經無力對秦國下手,一統天下的雄心不是每個人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