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塑料筐子是鎮上賣果子最常用的塑料筐,裝土豆、蘋果,也能當墊腳的東西踩,可畢竟不是石頭一類實心的結實東西。 楊春苗踩的筐底裂了縫,身子一歪手跟著玉米秸絞進去,被一塊兒干活的人七手八腳扯下來,沒撐多久就生生疼暈了。 先送到鎮上醫院止血,又轉院到縣里,后來去市醫院截肢,吊消炎針,回家養傷,前前后后算起來已經是大半個月的事。 長途電話貴,再加上何雨婷剛入學就找老師申請了勤工儉學崗,還做了兩份家教,更不敢荒廢來之不易的大學生涯,每天都擠得滿滿當當,給家里打電話的次數便算不上多,通話時間更不會長。 家里瞞她瞞得簡單,就連藏不住話的何雪晴都沒露餡。 直到現在才終于忍不住,找不到主心骨的慌亂、險些失去mama的后怕、不知道今后該怎么辦的失措,全部在何雨婷面前傾瀉爆發。 “別哭?!?/br> 何雪晴哭得不停抽氣,何雨婷眼睛通紅,但沒掉眼淚,她給何雪晴擦擦臉,說:“別哭了,你這兩天在哪干的活,姐跟你去收拾?!?/br> 何雪晴在一家飯館給人端菜刷碗,算起來干了兩個整天,何雨婷領著她去找老板辭了工,在后廚一個夾道里收拾了何雪晴的東西,最后和老板講了十幾分鐘,要來五十元工錢。 這和一開始說好的六十元一天差得遠,但是何雪晴知道就算老板一分不給她也沒辦法,只能一聲不吭跟在何雨婷后面。 走到能坐車的路邊正好上一班車剛過去,下一趟還得一個多小時。兩個人在路邊坐下,何雨婷從書包里拿出塑料杯子,讓何雪晴喝水。 長姐如母,這句話近幾年在何雨婷和何雪晴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爸爸走后楊春苗忙于生計,何雨婷幾乎接替了楊春苗在家里的角色,包括何雪晴的所有。 其實再早的時候,何雪晴也習慣聽jiejie的話。兩個人差了不到四歲,但何雨婷自小懂事,家里難得買娃哈哈的奶飲料,一板四瓶,兩人一人一板,何雨婷會喝一瓶留三瓶,留下的悄悄放起來,等何雪晴什么時候不高興了或者嘴饞了,再拿出來哄她。 “姐……”何雪晴喝完水,擰好瓶蓋,即便忐忑還是和她說自己的想法,“咱家得有人賺錢,我身份證上的虛歲快十六了,聽說市里有挺多廠子要我這么大的人。你好不容易考上學,三四年就能畢業,我學習不好,你天天教著拽著才勉強考上高中,再怎么學也考不了北京的大學,還不如早點出去干活?!?/br> 水泥路上落了些葉子,被疾馳而過的車卷起來又晃晃悠悠落回地上。 不知道在具體哪個時刻,秋天已經來了。 何雨婷眺著路面不斷掀起的薄塵,沉默幾秒,轉回來摸摸何雪晴剪得只剩個揪的頭發:“回家去別說這些,跟媽認個錯,把作業寫完,過了假期好好上學?!?/br> “姐——” “我也不會退學,”何雨婷說,“越是難,就越得好好上?!?/br> 何雪晴著急堆到嘴邊的話卡住,一時沒能出聲。 “有錢人家的孩子不上學也有很多路能走,咱們要想往后翻身過上好日子,就只有上學這一條路。你現在不上了,去廠里一個月賺兩千塊錢,等下去十年,二十年,你還是在廠子里賺那些錢。就像咱媽拼了命使勁,也只能在地里靠力氣賺錢,她沒別的路,沒得選?!?/br> 何雪晴聽進去了,但她已經不是小孩,知道家里的情況,沒辦法把事情想得那么簡單:“可咱家沒錢,就算往后能好,眼前怎么辦?” “姐來想辦法?!?/br> 何雨婷和meimei這樣說,回到家后也和mama這樣說:“只要人在,什么都能扛過去?!?/br> - 元京墨是又過一天見到的何雨婷。 她聽mama說了元京墨在家里反對讓她退學的事,看見了元京墨認認真真寫在紙上那些幫她的辦法,所以專門來了一趟元京墨家。 到的時候不巧,林珍榮說元京墨和秦孝出去了,原本想順便到藥館找元鶴儒問問她mama平日里要注意的地方,可元鶴儒也不在,說是出門了過兩天才回來。何雨婷于是放下帶來的新摘的絲瓜,先回了家。 元京墨被秦孝送回來的時候時間還早,下午三四點鐘,正好秦孝有事到鎮上,元京墨跟著一起來,弄完沒再跟著去下溪,免得要不了倆小時還得再送他一趟。 出去上大學了,難得回來,元京墨想多陪陪爸媽,假期這幾天一直在家吃晚飯,沒在秦孝家住。 白天能見就行,而且,秦孝馬上也要去新城了呢。 “笑什么?!?/br> “???”元京墨回神眨眨眼,嘴角還彎著,“不和你說?!?/br> 秦孝跨坐在自行車上腳撐著地,從口袋摸出個小本給元京墨。 巴掌大的長方形,橫著翻的薄薄一本,軟封皮上印著《聊齋》,旁邊還有個大寫的【叁】。這兩天元京墨每天從秦孝那兒得一本,不知道秦孝從哪弄來的,能看出是舊東西,但很干凈,紙頁都沒缺。 昨天去李老頭那里看的時候元京墨問了一句,李老頭說不是他收的。 “你那里有多少本???” 秦孝說:“沒數?!?/br> 元京墨不問了,翻開一頁看看里邊長方形框里黑筆勾勒的畫和下邊的配文,又合起來:“反正都是給我的,我數著?!?/br> “嗯?!?/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