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頁
書迷正在閱讀:快穿之幸福行動、[韓娛快穿]男主角怎么又TM是你!、[綜漫]要積極!不要喪!、初秋知深冬gl、[綜漫]命犯宿敵 完結+番外、[綜漫]曾是壬生狼 完結+番外、反派消極怠工以后 完結+番外、我在龍族當龍王 完結+番外、法老王的貓癮癥 完結+番外、死對頭的信息素超甜
最起碼對他們四個來說是皆大歡喜, 至于長輩們的悲痛yù絕, 那又和他們有什么關系呢。 而楚留香也是他們這個計劃中最重要的一環, 因為他們需要楚留香來讓左輕侯相信借尸還魂是真的。然而他們萬萬沒想到半路殺出個不按常理出牌的西方之玉,而此人向他們灌輸了個只羨鴛鴛不羨仙的粗略診斷, 讓假裝是施茵的左明珠內心受到太大沖擊, 猝不及防就自己bào露了自己。 先不說這坑爹的左明珠到底要怎么面對老父親的怒火, 單就來說就不再參與人家家務事的楚留香, 他從擲杯山莊走出來時, 想到先前在讀完那封信后的所思所想,忍不住長嘆了一聲。 接下來總不會再有什么事,需要勞動到guī茲國王子了吧?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楚留香氣運常常逆天, 在他這么想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他還真的沒有再和關外有什么牽連在離開松江府后,楚留香就回到了他和蘇蓉蓉三女常常呆著的大船上,繼續做他威名震八方的盜帥。 事實上,楚留香也不是常常遇到什么驚天大案的,到底江湖若是常有大風大làng,那就不會讓那么多江湖人向往了。而通常的時候,楚留香還是像往常那樣,得知哪家王公貴族家中有什么珍惜寶物,他就先送上請柬告知他要踏著月色去盜寶,爾后在人家嚴陣以待的qíng況下,輕松愜意的把寶物盜走。當然了這也只是偶爾為之,更多時候他還是會通過李紅袖收集的資料去救濟該救濟之人,比如說給誰家的遺孀送一筆金銀,再有給辦喪事之人送去喪葬費等等。 又其實楚留香在濟貧上所耗費的金銀,皆是他自己賺來的,他甚至有自己的莊園田地,只是知道這件事的人并不多。大概也是因為如此,很多人在暗地里說他閑話,以為他這是在假公濟私,可受過香帥恩惠的人更多,真心和他結jiāo的朋友也不少,不然楚留香又怎么會得到一個盜帥名號呢? 就這般過了有將近大半年的時間,楚留香剛從巴蜀那邊回到船上,李紅袖冷不丁地跟他說:楚大哥,你知道咱國很有可能會和guī茲國jiāo戰的事嗎? 楚留香吃了一驚: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李紅袖嘆了口氣道:具體如何我其實并不是特別清楚,到底那都是朝堂上的事,只前段時間丐幫有人來找楚大哥,知楚大哥先前和西域那邊有點關聯,便是嘀咕了幾句,仿佛是guī茲國與其鄰國開戰,那鄰國招架不住特派了使者入京,似是想尋求咱們漢土的支援。 李紅袖先前也曾跟著楚留香去過guī茲國王宮,且她現在和生活在大沙漠中的黑珍珠還有聯系,因而說完又看了看楚留香的神qíng,想了想又道:說可能會jiāo戰,也不過是我往最壞的方面想的,歸根到底朝堂上的事我是并不太懂的。這里就不得不說下江湖和朝廷的關系了,兩者很多時候是涇渭分明的,朝廷對江湖也保持著睜一眼閉一只眼的姿態,而絕大部分江湖中人都將自身所處的江湖和其他方面分割了開來。 像他們也是,平日里接觸最多的便是江湖中人。 而先前的guī茲國,可能是因為還涉及到石觀音,無花和黑珍珠這樣的江湖中人的緣故,又琵琶公主,guī茲國王子殿下等人所表現出來的姿態也很平易近人,凡此種種的模糊了這兩者之間的界限,以至于他們對guī茲國王室中人沒生出很多敬畏之心。 如今這涉及到國與國,兩國jiāo戰等字眼的消息,就如同一記警鐘,讓他們清晰的認識到他們之間的不同,他們之間從客觀來看是橫亙著天塹的。 楚留香不由得摸了摸鼻子,他很清楚這并不是他能摻合的事,不過他最終還是多去打聽了下其中內qíng。 然后,他就打聽到了疏勒國已被guī茲國吞并,而guī茲國和他們這邊不僅相安無事,甚至還差點就結秦晉之好的消息。 楚留香: 說好的圍魏救趙呢? 說好的反目成仇呢? 好吧,香帥當然是并不希望中原和guī茲國開戰的,因為到時候不管哪國勝利,受苦的還是雙方的百姓。這么說可能會有那么點大言不慚,那單從他本人的角度出發,那他是并不希望失去朋友,再有姬冰雁所在的蘭州也臨近玉門關。反正呢,楚留香會這么無力,還不是因為李紅袖和他說的那些話,讓他下意識的覺得qíng況是嚴峻的,畢竟是涉及到國與國之間的jiāo戰。 可結果呢? 楚留香抱著忐忑心qíng去打探,卻是發現他的消息太過于落后了,人家早就完了事不說,進度都快到成親生子()了,而正是這樣的心理落差,讓楚留香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什么是好。 等楚留香緩過神來,他的注意力就不由得被中原和guī茲國差點聯姻一事吸引了。在并不知道詳qíng的qíng況下,楚留香進行了縝密的推測: 兩國聯姻之所以沒成功,不會是因為中原這邊想嫁一個公主過去,結果發現公主無用武之地吧? 關于這個問題么? 只能說香帥想得是八九不離十的。 而要說清楚這件事,就還得從疏勒國派使者去中原說起。 先前就提到過疏勒國想要聯合鄰國,疏勒國的鄰國有莎車國和烏孫以及大宛。又從地理位置上來說,烏孫在疏勒國以北,距離他們國家遠得很,而大宛則在疏勒國以西,也就只有莎車國在疏勒國東南。那疏勒國若想聯合他國,就必須和他國有共同的目的,若是從地理位置上來看,莎車國無疑是最好的選擇,因為他們兩國和guī茲國挨得更近。 可莎車國卻有著一個很天然的優勢,它在大沙漠的下邊,guī茲國很顯然對大沙漠沒什么興趣,另外還不得不提下絲綢之路,因為若從絲綢之路上來看,guī茲國中有絲綢之路的北道,從guī茲國出來就經由疏勒國,再由疏勒國去往更西的地方??缮噰?,它是絲綢之路南道的必經之地,出了莎車國后還得經過疏勒國,也真是因為如此,所以guī茲國才想要吞并作為樞紐存在的疏勒國。 莎車國在得知guī茲國對它興趣爾爾后,就開始遲疑起要不要和疏勒國聯合。這聯合吧,自就是自動自的站在guī茲國對面,這不聯合吧,誰又知道guī茲國在吞并疏勒國后,會不會調頭就來吞并它。 莎車國是舉棋不定,疏勒國又還沒說動烏孫和大宛,不得已下它就想另辟蹊徑,也就是去向中原求助。這一招說明智也不是那么明智,因為從疏勒國往東經莎車國,于闐國過陽關入玉門關,再從玉門關經張掖,又從張掖快馬加鞭到漢土的都城長安,它真的不是一般的千里迢迢啊。 可以說疏勒國的使臣前腳剛到長安,后腳消息傳來說guī茲國踏平了疏勒國。 場面一段非常尷尬。 不僅疏勒國使臣尷尬,就連金鑾殿上就是否要支援疏勒國一事,而爭論個不休的文武百官也異常尷尬。 說好的戰火連綿不斷呢? 說好的兩國jiāo戰,不斬來使呢? 疏勒國使臣他隨著疏勒國覆滅,而不能再說是疏勒國使臣了,不是嗎? 咳。 又對中原這邊來說,他們從一開始就不太傾向于出兵,不然在guī茲國先前往東來侵吞焉耆國時,他們就往關外發兵了。更何況如今被滅的是位于guī茲國以西的疏勒國,當然了中原這邊也不希望看到guī茲國這么qiáng盛下去,可兩國從前就沒有過摩擦,更沒有jiāo戰過,若是中原這邊貿然對guī茲國開戰的話,那豈非是師出無名? 疏勒國請求支援,本來可以成為一個發兵的理由,但結果嘞?這guī茲國與疏勒國的jiāo戰結束的那么迅猛,都讓中原這邊非常懷疑疏勒國本就是脆弱不堪的,不過轉念一想也對,疏勒國是一國不假,可在擁有著泱泱領地的中原看來,它的大小還比不上他們這邊一個郡。 總而言之到了最后,中原這邊沒了發兵的正當名義,又想避免以后會有的紛爭,就有人提出了和親,也就是他們中原這邊嫁個公主過去,以讓兩國結秦晉之好。 這本來是沒毛病的,可問題也出在了這里。 guī茲國是有個未成親的王子不假,可他沒有成親的意向,更何況對外來講他就是個不受寵的,公主便是嫁給他對促進兩國友好jiāo流也沒多大作用。 可guī茲國國王膝下出了這個不受寵王子外,就只有一個琵琶公主,琵琶公主將來是能成為新國王,可中原來的公主能嫁她嗎? 當然不可以啊,這不是有違綱常嗎? 再退一步講,在中原公主和親和不對上后,中原這邊也不是沒想到把公主換成皇子,只考慮到琵琶公主再如何都不會來中原的qíng況,那皇子若是過去不就是倒cha門了嗎? 這種事對中原來說,那絕對是有損天威的。 這怎么契合怎么不成功,于是就有了后面差點聯姻的說法,當然了兩國在其他方面,比如說貿易來往上還是順利地達成了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