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頁
書迷正在閱讀:快穿之幸福行動、[韓娛快穿]男主角怎么又TM是你!、[綜漫]要積極!不要喪!、初秋知深冬gl、[綜漫]命犯宿敵 完結+番外、[綜漫]曾是壬生狼 完結+番外、反派消極怠工以后 完結+番外、我在龍族當龍王 完結+番外、法老王的貓癮癥 完結+番外、死對頭的信息素超甜
以及除了楊公寶庫外,顧青還有其他大用。 嗯天才我材必有用。 作者有話要說: 碰瓷李淵radic; 碰瓷牡丹太子李建成radic; 第92章 長生訣(8) 顧青只在yīn癸派呆了幾天,他就得急匆匆的回了長安。 這幾天他多是和祝玉妍在一起, 聽了許多yīn癸派這一年來的行事。事實上顧青即使是在長安, 對yīn癸派的很多事卻是一清二楚的, 到底他雖然不會天魔大法,可作為yīn后的嫡傳弟子, 他自是能調動yīn癸派的門人。 只在祝玉妍面前做出弟子范兒,權當他這做弟子的盡孝了。 至于師妹婠婠,顧青表現得興趣缺缺。 若是以往他還沒養三條小金魚, 他說不定還會對婠婠更感興趣些, 可現在他有點怕了小金魚了, 即使婠婠比太子昭的幼子們聰明伶俐的多。 換句話說,yīn后親挑選出的天分驚人的新弟子, 在顧青看來仍舊屬于金魚的范疇。 說起金魚這么一個形容來, 顧青不免想起把這個詞推廣給他的兄長。 某一世的兄長。 至于他家兄長姓誰名誰, 顧青就不點名說起了, 他只能說他家兄長字大英政府()。在他那一世還小的時候,他家兄長就不惜余力的向他灌輸金魚的概念, 說他們兄弟三人生活在一個全是金魚的世界, 天知道其他人的腦袋里都裝了什么。 顧青挺贊同這一觀點的。 咳。 現在的關鍵倒還不是這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釋義, 而是顧青在養小金魚上沒怎么有經驗。他是能從他的思維宮殿里扒出來各種各樣的育兒書籍, 可他本人不怎么看得上, 所以就只有適當借鑒他家兄長的育兒經。借鑒的這段時間里,顧青深刻的明白了養兒方知兄長恩的道理,為此他還沒少在思維宮殿里朝他家兄長獻上崇高的敬意。 這嚴格來說并不是太好的做法, 因為顧青他很少會放任他自己沉浸在他的思維宮殿中。 即使在他的思維宮殿中,他所有的親人和朋友都在。 不僅都在,而且還都栩栩如生。 栩栩如生這個詞在這時候最是傷人,沒有誰比顧青再清楚這一點了。 所以說還是在現實中給自己找點事做吧,樂趣什么的都是可以挖掘的,不是嗎? 于是乎,在大業三年來臨之際,顧青朝帝楊廣推廣了長生不老術。 嚴格來說,帝楊廣開始醉心道家煉丹的長生不老術,從表面上來看和太子昭半點關系都沒有。帝楊廣不過是在新的一年來臨之際,大病了一場,病人難免就心理脆弱,更何況帝楊廣作為一個皇帝,他有著非一般的雄心壯志,他非但不想死,他還想要長生不老。 嗯這沒毛病。 歷來皇帝哪個不想長生不老,就像是始皇為求長生不老,派徐福帶五百童男童女去尋世外仙島;再像漢武帝也想長生久視,就招納方士,廣求丹藥,甚至還親自煉丹帝楊廣是沒想著一下子就朝始皇看齊,他就向漢武帝先學習,又是宣召方士入洛陽,又是廣求古籍古方,恨不能頃刻間就能煉成金丹,從此長生有道。 以上種種,可都是帝楊廣的個人意愿。 只顧青他作為太子,并沒有像蕭皇后那般去勸諫,反而是從過來人的角度鼎力支持了帝楊廣沒經歷過生死劫的,都不懂得生命的寶貴,長生的誘惑,不是嗎? 這話兒自是說到了帝楊廣的心坎上,他現在是越來越喜歡太子了,而喜歡的直接表現就是太子昭手中的權力越來越大。 太子名副其實是好的,不過太子昭怎么看怎么都像是個佞太子。 對這樣的走向,顧青不以為意: 誰說方士就只能煉丹了,君不見火藥就是煉丹家煉出來的么。更有在顧青看來,煉丹的過程涉及到很多化學反應,稍微引導一番,在除了火藥外,能夠煉出來的副產品可多了去了。到時候再借著帝楊廣的名義運作一番,造福于民可比直接在民間推廣要容易太多。 又顧青本來就是想循序漸進的架空帝楊廣,怎么架空都是架空,有捷徑可走為什么要排斥呢? 不管怎么說,顧青并不在意他在朝堂中的名聲變得不好,可要知道光是去年開創的科舉制度,就已經讓朝堂中士族出身的朝臣,看他的眼神變得不對勁起來。 這么說都還是委婉的,而且還是在有隴西李氏李淵在拉仇恨的前提下,實際上士族們有的說不定就恨他入骨了,等日后科舉制度漸漸推廣開來,那估計這種感qíng就更qiáng烈。 這很好,得繼續保持。 在顧青這么想后沒多久,搞大工程搞上癮的帝楊廣又決意要修筑長城。 太子昭就被推了出來,全權負責此事。 說起來修筑長城這是一件可青史留名的大事,然而在本朝這種本該令人向往的好事,卻是成為了燙手山芋。想想看吧,從大業元年帝楊廣登基,先是開掘長塹拱衛洛陽,緊接著營建東都洛陽,后又開發各段運河,朝臣們又不傻如何不清楚遷都洛陽,以及開通大運河的重大意義,這是前賢們都沒有做到的事,做得好如何不會被世人敬仰,被后世傳頌? 可誰讓他們攤上一個太急功近利又xing驕奢yín逸的皇帝呢,洛陽宮修得可以說是窮極華麗,開通大運河是能夠溝通南北,可在這背后修洛陽宮每月役使丁男多達兩百萬人,開運河先后調發丁男和衛兵高達三百多萬人,天知道這其中有多少萬人折了xing命,又耽擱了多少農田耕種,流離失所了多少戶人家,催發了多少民怨。 這么勞心勞力卻不討好的事,誰愿意攬誰去攬。 這么一來,這苦差事會落到太子昭頭上就無可厚非了,而且作為太子,以后的天下之主,若是在名聲上有損,在民間不那么得民心,那帶來的影響可不是說著玩的。 總而言之,這是士族們齊心協力挖好的坑。再考慮到帝楊廣同意了,那這就是個容不得太子昭不往下跳的坑。 嘿,摔不死也得摔個半殘! 顧青在眼皮底下翻了個白眼,垂眸肅顏的接了旨。 很快,這一消息就傳了開來。 楚地 楊玄感還在結廬守孝,這事兒仍是他叔叔楊約跑來告訴他的。楊玄感一聽就差額手相慶了,冷笑道:我看他這次注定是要吃不了兜著走了! 這還沒完,等看他把這差事做完,朝中必定會有大臣借機大做文章的。楊約捋了一把胡須說,往前營建洛陽還有開發運河,前前后后擼掉多少官員啊,太子雖說是儲君沒那么容易擼掉,可讓他地位不穩并不是什么難事。再往后這樣的事多來幾回,呵呵。 楊玄感自也想到了這方面,又冷笑一聲,隨后他想到了什么,皺起眉頭來問楊約:隴西李氏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按說隴西李氏再和帝楊廣有親,可和帝楊廣有親的士族多了,怎么就沒見他們跳出來? 楊約并不是很確定道:李公是如何想的,我不是很清楚,只我覺得大抵和陛下越發愛猜忌有關,到底四大門閥雖說只是在民間叫叫,可保不齊就傳到了宮中去。這四大門閥指的是宇文閥,李閥,獨孤閥和宋閥,其中宋閥在嶺南那邊,少子弟入仕,然而其在武林中的影響力是最大的,天刀宋缺,地劍宋智等,更有宋閥還掌控著一地鹽運;宇文閥中入朝為官者良多,先前負責營建東都洛陽的便是宇文氏;獨孤閥近來則沒有出多驚艷絕才的人物,可他們到底出了個獨孤皇后,那可是帝楊廣的外家;再有李閥,李閥在武林中影響力最小,可他們最有底蘊,在士族中的影響力可以說是最高的。 楊玄感對武林不甚感興趣,只他對帝楊廣的愛猜忌感觸頗深,再者說了那隴西李氏的事,楊玄感就只那么一問,他現在的大部分注意力都在太子昭那邊,就擎等著太子昭栽跟頭呢。 等著就等著唄。 且說這次修筑長城,詳細來說是在榆林以東修長城,預計要調發的丁男將在一百萬人次。 這一百萬人次是個什么概念呢,端看如今總人口不足五千萬,就知道這著實不是一個小數目,又先前也提到了,因徭役繁重,不是每個被征的丁男都能活著回家,再加上他們本就是家中的頂梁柱,他們被征用后家中的生計就落在了婦孺身上,不可謂不是苦不堪言。 這一次征丁令傳開后,簡直是哀鴻遍野。 魯地其中一戶農家魯姓人家中,被征的男丁名魯直,去年剛娶妻,妻子宋二娘如今懷有兩個月身孕,另有年邁的父母,還有四個年幼的弟妹。 雖說他們姓魯,祖上跟工匠的祖師爺魯班有關,可他們家男兒中沒有一個是匠人,倒是魯直平日里常用木材弄些椅子,凳子的,免得再費銀錢去找人打。只如今家中沒有誰再想什么魯班不魯班的了,家里的頂梁柱都要被征走,去了都不知道還能不能活著回來,誰還有那心思去想旁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