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節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金牌女調教師(sm女s男m)、[綜漫同人]Boss綁架計劃、[綜童話]主神毀我童年!、(快穿)戰神虐渣手冊、今天依舊攻氣滿滿[快穿]、最強萌寵萬人迷[快穿
城市建設規劃,造好了,能夠惠及后世子孫,造不好,那就……指不定哪天就天災人禍了。最簡單的例子,城市離不開水,離河遠了,吃水是問題,但如果挑的地方不對,遇到連夜暴雨河水倒灌進城直接成水災。 他對經濟民生發展有要求,羽青鸞對城防和治安上有要求,孫大才對駐軍和訓練兵馬上有要求,匠作司得測哪里能搞建設,哪些地方地基不牢或者是達不到建造的要求,各方面的要求和考量都得考慮到城市規劃建設中去。 他們到處跑,勘測、實地考察,又再匯聚各家意見,評估可行性。 大半個月過去,他們還在奔波勘測地形,工巧已經把被子和奢華版軍大衣都做好了。 他們給天子做了三件軍大衣,冬天的厚被、春秋的中被、夏天的薄被、墊的褥子、蓋膝蓋的小棉毯,每樣都做了兩條,送了瑞臨長公主一件軍大衣,一條蓋的厚被子和墊馬車的厚褥子,再添了張蓋腿的小棉毯。 裴三郎裝了一小筐玉米棒子,附上玉米汁、做爆米花的方子,加上一些干海鮮產品托瑞臨長公主捎進京。 他們送走瑞臨長公主,便繼續投入到城市建設中。 ************** 瑞臨長公主八月底從鸞城出發,待抵達京城的時候,已經是臘月初,公侯們都已經進京上貢了。 她進京當天,回府略作梳洗整理了儀容,帶著信和特產進宮見天子。 她去到宮里,一股清冷感撲面而來。 原本,天鳳宮、天凰宮、天鸞宮、飛鳳宮,四座宮殿門口都有親隨軍執崗,如今只余天鳳宮的門口有人,另外三座宮殿大門緊閉,沒有任何生氣人煙。 一年沒見,天子比以前蒼老很多,也清瘦了許多。 他見到瑞臨長公主的第一句話便是,“青鸞他們可好?” 瑞臨長公主把帶來的厚厚的一疊信呈給天子,待殿中的宮侍和宮女們都退下后,才講起她在邊林、南疆和鸞城一路上的見聞,羽青鸞、裴曦、羽九玄的情況也詳詳細細地告訴天子。 她把捎來的棉被軍大衣等叫人抬進來。 衣服被子都是裝在箱子里的。瑞臨長公主先取出件棉袍給天子換上。 她說道:“這叫棉服,不像羽絨服那樣跑毛。裴曦說不能用水洗,天氣好的時候放太陽下曬曬,再用棍子敲打把里面的灰塵拍出來就是。新種出來的東西,還在試種,一共才產了不到百斤?!?/br> 天子穿上棉服,在棉服上摸了又摸,再看黃金鑄的扣子,每顆紐扣上還有個“安”字。他的眼睛和鼻子有點泛酸,臉上帶著笑,說:“頗好,暖和?!?/br> 眼看就要到宮門落鎖的時候,瑞臨長公主告辭出宮。 天子穿著棉服,坐在榻上,慢慢地看女兒女婿送來的信。一些之前送來的信里不便寫的東西,都寫在了信里。 棉花和玉米的產量及用途,不必寫實,略微一算,便出來了。 鸞城有鐵礦,再有棉花和玉米,稻谷能產兩季,桑麻也都能種,又有通商,繁盛富庶之象已顯。 天子看完信后,只留下小孫女的腳丫子印和裴曦畫的畫像,其余的信都燒了。 他召來宮侍,替他把睡榻鋪上棉被、棉褥。 他叫近侍把捎來的一小筐玉米棒子剝出來,得出兩大碗玉米粒,又讓近侍去廚房盯著廚子將一部分炒成了爆米花,一部分做成了玉米汁,一顆玉米粒都沒留下。 晚膳時,天子喝著甘甜的玉米汁,吃著爆米花,心都飛到了鸞城,卻不能去,也不能召他們回京。 第198章 裴三郎和羽青鸞忙碌了大半年, 才將鸞城大大小小的各項事情理順, 把最基本的生產和建設工程都安排下去。 鸞城已經全面推廣銅器,這在大鳳朝是絕對夠得上謀反標準的,消息必須封鎖嚴實。 因此, 鸞城的進出管理都極為嚴格。 從大鳳朝過來的人們可以自由出入邊林,除了造反,干什么事都不會有人管,但如果要進入到南疆,則需要準入證。 這準入證是由青鸞長公主府發放的紙質的統一印刷的證件, 稀有的紙張、防偽的圖案和標記, 使得在現有的生產力情況下,很難偽造。 隨同裴三郎和羽青鸞就封的那些人里,他們的親眷家人在后面才會陸續遷來。這些人不能直接進入鸞城,而是先由隨羽青鸞他們就封的人員去青鸞長公主府辦理準入證, 做好登記造冊, 從主人到奴隸,全部都要寫清楚,一證對應一人, 有證者才能進入南疆的安置點。 他們到了安置點以后,會有親隨軍過來核實身份信息,確定無疑之后, 才會放他們進入到鸞城。 人們在進入南疆地界后, 沿途幾個險要的必經之路上會有幾道哨卡盤查人員證件貨物。 裴三郎把邊防和關稅那一套施行下來。 他跟羽青鸞商議過, 封地的進項不找士族豪商和那些莊園主們分派, 而是施行稅收制。例如,進出貿易的關稅。城中做買賣收商稅,開商鋪或作坊要辦登記,受到鸞城制度的管理和保護,每個月交納稅費。各種買賣經營,多賺多交,少賺少交,賺不夠最低稅收標準的,想要倒貼錢做買賣,也沒人攔著。 現在整個鸞城的買賣都是裴三郎的,要交稅的只有他。他跟羽青鸞商量好,這事基本上就定下了。 隨羽青鸞就封的那些人,按照常理來說,羽青鸞要給他們劃分土地,由他們耕作,之后再按照土地大小向羽青鸞進貢。 然而,羽青鸞接手的鸞城是塊荒地,她帶過來的人連棵樹都沒砍過,她雖然是鸞城之主,整個鸞城都是她的,但沒有一塊地屬于她,全是裴曦的地,裴曦不賣地給她、不把地交出來,她無地可封。 隨羽青鸞就封的人,也不敢去搶曦公的地。 如果說讓羽青鸞劃出山林荒地給他們,讓他們自己去開荒,他們沒有裴曦那開荒的實力。 首先,開荒要砍樹,砍樹要鑄銅斧,鑄鑄銅斧需要銅,那是受朝廷管制的。 裴三郎從七歲就開始用銅錢鑄器,是天子特許的。 青鸞長公主已經在給他們造安家的宅子,顯然是有安置章程的。大家瞧著跟著曦公來的奴隸們都能過上好日子,自己的將來必不會差,都安心等著。 裴三郎把自己莊子里的那些冶煉匠、鐵匠都帶去了礦山,由刑戰帶著戰奴把礦山封鎖得嚴嚴實實的,再遷了燒炭的木炭工過來就近建窖燒炭煉鋼。 他沒有煤炭,溫度達不到直接用煉鋼爐煉鋼的要求,不過煉鐵沒問題。這個世界的青銅冶煉技術非常先進,用的是耐高溫的特殊土造的高溫豎爐,加上皮制的鼓風機,木炭燒出來的溫度足夠煉鐵。 直接煉出來的生鐵很脆,比銅好不到哪里去,達不到他的使用要求,他的要求是要精鐵或者鋼。 他知道鋼和鐵的區別,知道有不需要現代化機械設備也可以煉出鋼,但不知道具體的方法是什么。 當初給他打造隕鐵劍的兩個奴隸,被他賜名為鐵鍛和鐵煉,成為鐵匠作坊的大管事。 他們能夠在他教了點極其簡單的原理下,把百鍛劍真正地打造出來,劍的鑄造水平達到劍能斬銅而不卷刃,這相當有水平,即使放到裴三郎上輩子的世界,也能夠算是民間鑄劍大師了。 裴三郎把自己知道的那點關于鋼鐵方面的知識毫不保留地傳給他們,讓他倆去琢磨冶鐵煉鋼的事。 他把莊園里的工匠調過來,造弩。他的工匠造房子、造精美的工藝品比不過匠作司,但研發和生產制造實用生產工具,可以算是當世一流的了。 弩的工藝難度不高,知道原理,知道大概長什么樣,知道用途,多琢磨就出來了。 他要造的弩不是司馬府的那種單發重弩,而是能夠一下子發十支以上的連弩,以及射程極遠、能夠射手臂粗削尖頭木棍的床弩。 裴三郎很清楚,自己私藏鐵礦,普及銅,捅到朝廷就是板上釘釘的造反,即使老丈人現在能保他倆,鐵礦和普及出去的銅都必然會收歸司馬府。等到老丈人過世,他跟羽青鸞以及滿府上下就算是活到頭了。他們唯一的出路就是拳頭夠硬,誰都打不動他們。 他對古代戰爭史沒什么研究,對于古代戰爭武器和工具的了解也不多,但是,他上輩子生活在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各種古今結合的大片電影場面見過很多,沒吃過豬rou總是見過豬跑的。 鋪天的弓箭從天而降,巨大的石頭被投石車投擲過來,那震撼力、那殺傷力,很值得借鑒。攻城車推到城門口咣咣地撞,比起這個世界的鐵憨憨們用自己的腦袋和小命頂著守城人員的石頭弓箭往城墻上爬,和直接靠人擠人去推那厚實的大木門,完全不是一個級別。 火藥很猛,但那已經是熱兵器范疇,而這個世界的生產力遠不足以支撐得起火藥的破壞力。 如果火藥面世,打一座城,一天,打完之后成為廢墟,十年都建不回來。 即使是攻城車和重弩造出來,頂多就是戰場上打擊面大一點,打完仗修個城門和補補城墻的事,對平民百姓的損傷沒有那么大?;鹚幟媸?,一旦開炸,它可不管炸的是披甲人、戰奴還是平民。二戰時期埋的地雷,如今每年都還有排雷兵犧牲。那些埋有地雷沒被排除的土地,危險區域,無法耕作生產無法放牧,只能荒著。 他有鐵,如果能夠再造出足夠的連一弩和床弩,再有點上輩子的那些作戰技巧,足夠能讓鸞城的軍事水準發展到完全能夠自保的不準。夠用就行,過猶不及。 采礦煉鐵、研制弩和各種戰斗武器,這些都是極為機密和重要的事,因此,他親自守在鐵礦場附近,把全部都安排妥當,又留下刑戰嚴密防控,這才回鸞城。 他回到鸞城的時候,已經是七月,羽青鸞已經把城里亂躥的奴隸們都清理完了。 所謂的亂躥的奴隸們,其實就是他的苦奴。之前開荒,這地方出了鸞城就是深山老林子,奴隸沒地方逃,各個作坊管理不嚴,砍樹的苦奴們又多,總有疏忽的時候。有奴隸們經常離開自己勞作的地方到其它地方去,上街吃飯都是小事,還有跑到青鸞長公主府外轉悠的。 羽青鸞把鸞城各區域劃好后,規定奴隸們只能待在劃給他們的區域,如果擅自逃躥游走,出現在其他地方,當作逃奴野人處理,直接射殺。 那些出去辦事能夠在外自由行走的奴隸,有各自主人府里的腰牌,親隨軍看到腰牌,只要對方不做出什么違反律令的事,便不會為難。如此既管住了奴隸,又不影響別人正常生活勞作。 城里亂躥的都是裴三郎的奴隸,羽青鸞也是那些奴隸的主人,她在頒布了命令之后,還有苦奴從開荒的地里逃到城中閑逛,被親隨軍射殺,沒誰說得出一個不字。 城里走動的奴隸們少了,隨他們就封的親隨軍、宮侍、女官、宮女們的家眷漸漸多了起來。 他們離開京城,失了土地和買賣營生,來到這地方,總得找點賺錢糊口的事情做。雖然當差有糧晌領,暫時餓不著他們,但一個人的工資要養家人、仆奴不太夠,買奢侈品、首飾或添幾件好衣服,就不太買得起了。 那些千夫長百夫長都是一大家子老少,即使帶的糧食錢財都足,也架不住坐吃山空。 最底層的披甲人,很多并不富,勉強糊口。 在這個世界絕大部分人的認知里,土地是根本,有地就能種糧食栽種絲麻,再能換來其它所需物資。 大家都想要地,然而,開荒出來的地都是裴三郎的。 不少人繞著彎地向鎮國夫人、老鎮武侯打聽,裴三郎賣不賣莊子。在他們看來,那些什么村就是曦公為了讓奴隸給他好好干活,把莊子換了個好聽點的說法,也是可以買賣的。 那些村子就在路旁,他們來的時候,沿途都見到了。 土地肥沃,糧食長得極好,家家戶戶都養家禽牲畜,看著都眼饞,買過來就是一項長久的進項,多花些錢都劃算。 裴三郎的地,能做主的只有裴三郎。 羽青鸞很清楚他根本沒打算賣,要不是她按著,他能把村子里的奴隸放成良民。 她覺得裴曦的法子很好。 雖然現在封地上的土地都是她和裴曦的,但很多人都需要土地耕作活命,他們不可能把所有的土地都握在自己手里。 裴曦的法子,讓她不用再像其他公侯們那樣每年去催士族豪商們交錢交糧上貢。她封地上的土地,每年上交一成的土地稅上交到她這里,支撐開銷。她有關稅、商稅、土地稅,生活在鸞城的人到食寮里吃飯都在給她掙錢。裴曦說,不需要她去收稅,設一個專門的稅務部門負責收稅,再交到財務管理部門。如果稅收數額不對,財務管理部門自然會去查。她盯緊財務部門就好。 她把手上的事情理完,便等著裴曦從礦場回來商議接下來的安排。 他倆經營的地方在大鳳朝之外,沒有按照大鳳朝各封地的規矩走,更像京城的天子朝廷,但……又有不同。地方小,沒法分封管理,且要迅速壯大實力,也不能按照原來的來。 她聽裴曦零零碎碎講起的那些,再看他做的事,應該是有一套跟大鳳朝廷不一樣的朝廷治理方式。 她有一陣子沒見裴曦,白天忙起來還好,晚上一個人睡時,睡覺沒有人抱著,睡前沒有人跟她講各種奇聞趣事,或者是逗著她打鬧,以及做些……呃……就總有些不習慣。 羽九玄在滿兩歲的時候便已經有自己的宮室,有女官和宮女們帶著她睡。 羽青鸞夜里不用帶孩子,也就沒有人陪。 如果是以前在宮里,羽青鸞白天忙到不得閑,最不濟無聊了還能去后宮找點事干。那么多的宮妃庶zigong女仆人,不時地鬧出點事情來,她捶捶他們都能打發無聊,還能豎立威信,一舉雙得。 別人的府里,至少還有小妾庶子庶女們爭鋒吃醋打起來,驚動主母出來主持一二,有個熱鬧打發。 她的府里自裴昶的府邸建好一家人搬出去后,清靜到想打個麻將都湊不夠角,夜里無聊到自個兒在寢宮里貼墻玩倒立。 第199章 清晨, 天剛泛亮,羽青鸞帶著羽九玄騎馬去親隨軍大營晨練。 羽九玄穿著自家娘親同款的勁裝,坐在馬背上靠在娘親懷里。她剛從床上被撈起來, 困盹地打著哈欠揉眼睛, 直到她娘騎著馬出府跑起來后,有清晨的風迎面吹來,才漸漸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