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偵檔案 完結_分節閱讀_313
書迷正在閱讀:在愛里的人、po-18.com浪漫派(1v1)、po-18.comrou文穿書之上錯男主怎么辦?、燕飛春生(H)、奈何男神都愛我[快穿]、被神寵愛[快穿]、快穿之男配這丫有毒、[快穿]把配角生出來吧、快穿之我的人設不是被你寵啊喂!、白蓮花與白月光[快穿]
江姜道:“是真的,我可不是在編故事,而且不是很久以前的事情,就是最近兩個月以前。之前我聽我媽說了以后,還專門搜了新聞來看呢。你們都不知道嗎?” 其他的幾個人都搖了搖頭,顯然對此都不清楚。 邱藍問:“你給我們講講嘛,回頭也能夠小心一些?!?/br> 江姜猶豫了一下道:“好吧,我也是看新聞上說的,應該八月底,就是今年暑假快要結束的時候,有個和我們年齡差不多的女學生來這個島上游玩,那時候還是旅游的旺季,島上游人比較多。對了,你們知道吧,島上只有一家稍微大些的民宿旅館,叫做幸福旅館,上島游客都住在那邊?!?/br> 邱藍道:“我知道,我們這次定的也是那里,只有那家可以通過網絡預定,大概一共有二十個左右的房間。這座旅館還有個故事,是十幾年前,一位富商看上了這座小島,覺得是處世外桃源,他就給自己蓋了一座度假用的別墅,當時的很多材料,工匠,都是從很遠的地方拉過去的,后來呢,這位富商家道中落,他的后人中的一脈想起了這座小島,就移居了過來,還把別墅改成了旅館,以此謀生?!?/br> 江姜點頭:“是的,旅游旺季的時候,這家旅店會爆滿。那位女生就是在夏天入住了幸福旅館,幾天以后,旅店老板報警說,女孩失蹤了。后來,在旅店里,警方發現了女孩的證件和全部的行李。他們在海邊,撿到了女孩的手機,手機上的最后一條信息,是女孩群發的短信,當然,警方沒有公開過短信的全部內容,只知道最后一句是:‘對不起,我想告別這個世界?!?/br> 邱藍眨眨眼睛問:“那女孩是自殺嗎?”聽起來這句話是標準的自殺臺詞。 “我也不太清楚,總之在那之后,這個女孩就失蹤了,活不見人,死不見尸,警方搜查了很久,都沒有找到她?!?/br> 江姜繼續道,“我看網上有人在八卦這件事,而且好像是女孩的父母曝光了有些細節給那些營銷號和媒體,希望人們幫忙查找女孩的失蹤真相?!?/br> 邱藍道:“難道里面有什么隱情?又或者說女孩的失蹤有什么蹊蹺?” 江姜抿了一下嘴唇才繼續往下說:“就是……按理說,發信息應該是發給自己的親戚,朋友,但是后來據女孩的父母說法,她發的信息,沒有通知自己的父親?!?/br> 邱藍皺眉,完全想不通:“這是為什么?” 江姜的一雙眼睛跟著幽深起來:“網絡上有一種網友的分析,說可能是因為以前有人復制過她的通訊錄,然后詐騙過她的父母吧,女孩爸爸的名字,就沒有記在通訊錄里。過去她每次打電話給家人,都會默下來號碼。而這則簡短的遺書短信,連她手機里外賣啊,快遞啊之類的人都發了,就恰好沒有發給她的父親。而女孩失蹤前兩天,她還分別給她的父母撥打電話,分享自己的行程,當時,還非常開心地說,島上很好玩,這樣的人,怎么會自殺呢?” 把手機通訊錄中最為親近的人的名字抹去,是一種預防詐騙的方法,很多人也確實是這么做的。顯然,發這條短信的人并不知道這種情況。 聽到了這里,宋文全神貫注,就連一旁的陸司語都睜開了雙眼。他們敏銳地感覺到,這個失蹤的故事好像并不簡單。那對情侶也聽得入神,蘇老師也扶了眼鏡,聽著自己的學生說下去。 陸司語曾經跟著吳青做過一個課題,就是分析各種自殺以及偽裝自殺的案例,總結其中的規律特點。 所謂自殺是指個體在復雜心理活動作用下,蓄意自愿采取各種手段結束自己生命的危險行為,是一種復雜的社會現象。 地球上每幾十秒,就有一個人自殺而亡。 在普通的人看來,自殺就是自殺,無非是方法不同。而在他們這些“專業人士”看來,自殺有很多的門道。 一個人,究竟是不是自殺?自殺的動機是什么?自殺的方式又是什么? 作為警方,該要怎么進行自殺預防,針對各種進行中的自殺要如何搶救,如何防范傳染性、模仿性自殺,這是一門復雜的課題。 自殺相關的案件之中,往往蘊藏著諸多的線索,那是自殺者特有的死亡密碼。 國內學者一般把自殺分為情緒性自殺和理智性自殺兩種。 情緒性自殺多為跳樓,跳橋,交通事故等,多在自殺前曾經遭遇過一些激烈的沖突或者是重大的挫折,在暴躁,羞愧,悔恨或者是賭氣等情況下進行。 這種自殺方式進程迅速,發展期短暫,難以防范。 情緒性自殺大部分會有明顯矛盾沖突的階段,會釋放出自殺企圖的信號,比較容易確認。 理智性自殺是逐漸萌發的殺意,是有目的,有計劃的,自殺的進程很慢,發展周期較長。 對于理智性自殺的人來說,自殺是一個鄭重的決定,自殺的想法在頭腦之中醞釀已久,早有征兆。 一般理智性自殺的人會穿上自己喜歡的衣物,吃飽飯,用柔軟的布條,或者較為適合的方式。他們會進行嘗試,反復模擬,反復地思考過程,會用慣用的方法。 無論是哪種的自殺方式,大部分非精神疾病的自殺者希望自己能夠坦然地面對死亡。 在類似的案件中,自殺的遺言并不是自殺的判定標準,遺言容易偽造,重要的是要探究死者的心理,還原自殺的過程。 很多時候,由于死者不能說話,一些他殺死亡,容易被偽裝為自殺案件,這時候就需要警方能夠明察秋毫。 比如說,左撇子很少會用右手自殺,上吊自殺的人一般不會用極細的鐵絲或者是絲線,有血跡的話,血跡一般是自然垂落成線,很少是隨處噴濺…… 那些不符合自殺規律的自殺,在有經驗的警方的眼中看起來,到處都是漏洞和疑點。 當年陸司語還是實習生的時候,就碰到過一個案子,一位丈夫醉酒之后燒炭自殺在了自己家中,桌子上留了一份遺書。那時候他到了現場,迅速就發現其實是他殺。原因很簡單,那個炭盆上被擦得干干凈凈的,沒有一枚指紋。 丈夫都已經醉酒了,在這種情況下決定自殺,怎么可能還會擦拭去自己指紋? 后來經過了調查和問詢,果然是死者的妻子所為,遺書也是偽造。 就像現在江姜講述的故事,女孩沒有任何的自殺動機,之前也沒有反常行為的話,很可能遺言并不是本人所留,女孩恐怕也因為別的原因早就已經遭遇不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