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頁
可憐了幾個站隊太快的,少不了被新帝厭棄。平遠候又暗自搖了搖頭,憐憫的看了定國公一眼,轉身離開。徒留定國公在那里雙眼放空,失魂落魄。再次慶幸自己有個好兒子,要不是子玉告誡他,說不定他就立場不堅定被拉了過去。也不知道自家一武將世家怎么出了一個文人才子。 正被父親念叨的大才子此時正恭敬的站在梧桐苑的書房。 你可知道,本宮找你來,所為何事 顧長安走到窗子前,前幾日剛剛下了一場雪,如今尚未融化,窗外是一片梅林,白色的雪,紅色的梅,枝頭紅梅帶凝霜,她站在窗口欣賞美景,淡淡的開口。 楊子玉在她身后微微垂首,不敢直視她,先帝新喪,她一襲淺白色宮裝,長發隨意的綰了一個松松的髻,其余盡數散下,瑩白玉指搭在窗沿,近乎透明。 微臣,不知。他聲音清朗,如山間松柏,林間清泉。 她轉過身來,看向他,窗外的陽光透進來,她的臉一半明亮、一半藏在陰影里。她微仰著頭, 輕輕開口, 大祁延續三百年,國力遠不如前朝,內部早已腐爛,紙醉金迷的生活讓他們失去斗志。然而。 她緩緩向他走來,腰間的流蘇輕輕搖動。 北有狄,南有蠻,東與魏接壤,西有各小國窺伺。 她離的更近了些,楊子玉甚至能聞到她身上的淺淺蓮香。 都言,如玉公子有丞相之才,天下將亂,群雄并起,吾欲爭之。 她停在那里,楊子玉能看到她微微晃動的裙角,還有精致的繡花鞋。 我以國士之禮相待。你,可愿助我 他終于抬起頭來,多日勞累,她的面上難掩疲憊,雙眸卻始終明亮動人,通透的琉璃眸帶著莫名的自信心和篤定,專注的看著他。 他低下頭來,撩開長袍,行了個大禮。 臣,愿為殿下車前卒,馬前蹄, 他看向她,目光灼灼,一字一句, 肝腦涂地,萬死不辭。 二月初二,南山祭天臺。 新皇在先帝駕崩一月后繼位,祭天通告天下。 冰冷的盔甲,歡呼的群眾,嚴肅的百官。 顧長安一身華麗公主大裝,她牽著同樣一身皇帝正裝的顧盛平,緩緩的走上祭壇,小皇帝稚嫩的臉上少見的嚴肅認真,一夕之間長大。 一百零八大臺階,她牽著他走的很慢,厚重的衣服壓的她喘不過氣來,額頭開始滲出汗珠來。 她心無旁騖,周圍寂靜無聲,漸漸地,她的心慢慢平靜下來,這些日子的疲憊、焦灼、憤懣都消失了,天地間,仿佛只剩下她自己,她甚至忘記了手中還牽著新上任的小皇帝。 她們在祭臺前停下,早有禮官在此等候。按照禮官的指引完成祭天儀式后,年幼的小皇帝從禮官手中取過圣旨,稚嫩的童音在山巔回蕩, 先皇驟崩,歸于五行,朕承皇天之眷命,列圣之洪休,奉大行皇帝之遺命,屬以倫序,入奉宗祧。內外文武群臣及耆老軍民,合詞勸進,至于再三,辭拒弗獲,謹于今時祗告天地,即皇帝位。深思付托之重,實切兢業之懷,惟我皇侄大行皇帝,運撫盈成,業承熙洽。茲欲興適致治,必當革故鼎新。事皆率由乎舊章,亦以敬承夫先志。自惟涼德,尚賴親賢,共圖新治。其以明年為天啟元年。大赦天下,與民更始。所有合行事宜,條列于后。 欽此! 顧長安當先后退一步,跪下,朗聲道, 吾皇萬歲萬萬歲! 她會保護著他平安長大,守護這片國土,以全此生養育之恩。 再然后, 百官叩拜。 這一刻,無論他們心中作何想法,都只能俯首叩拜。 吾皇萬歲萬萬歲 聲音層層疊疊傳出,百姓亦紛紛跪倒在地。 吾皇萬歲萬萬歲 聲音震天,驚起一片鳥雀。 這是顧盛平第一次清楚的認識到自己身為皇帝的責任,不是簡簡單單的一個名號,而是承載著萬民的希望。 他想,我會做一個好皇帝。 殿下,楊子玉走進來,白衣清朗,溫雅俊秀,他俯首行禮。 顧長安抬起頭來,唇角含笑,招呼他,子玉來了。 他眉間含著一抹擔憂,殿下,臣收到邊境來信,祿親王似乎逃到了北狄。 顧長安終于皺起眉來,她放下手中毛筆,走到窗邊,已是初春,草木長出新芽,一片欣欣向榮之景。 她靜立片刻,祿親王是祭天那日逃的,祭天之時,兵力都集中在天臺附近,京都護衛薄弱,祿親王的舊部將他救走。 她轉過身來,聲音清冷如玉石撞擊,命人注意邊關動靜,左不過勾結外族,意圖謀反。 白衣青年手指微動,忍不住要為她拂去眉間輕愁。聽到她的話,低低答道,是 陛下最近功課如何想到弟弟,她眉眼柔和了些許。 白衣青年微微含笑,輕聲回答,陛下很用功,也很聰明。 她回到桌后,輕扣桌面,沉吟了下,再過些時日,我打算請沈太傅教導平兒。 而子玉你,她輕輕笑著,我打算成立一個臨淵閣。rsquo; 殿下可是打算開恩科。白衣青年眉目舒朗,眼睛亮了起來。 她的眼里仿佛有一把火,不錯。 聚賢才于臨淵,亂世處之,如立于深淵之上。 她看著白衣青年,子玉,屆時臨淵閣交于你管理,直接受命于我,可否 青年長身玉立,俊秀至極,定不負殿下所托。 一如當日。 聞名大陸的臨淵閣就在這樣一個尋常的午后產生。 很多年后,當顧長安已經不在了。不再是青年的楊子玉依舊記得少女清冷的眉眼,雙眸中燃燒的火焰,支持他度過每一個孤獨的日夜。 第5章 攝政公主(五) 二月的京都,繁華似錦,護城河旁柔柔的柳條輕輕晃動,作畫的舊袍書生眉目俊朗,手執畫筆,負手而立。 躲在一旁的富家小姐手拿繡帕,半掩芙蓉面,杏眼含情,芳心暗許。 橋頭下買糖葫蘆的老人,大街上耍雜技的江湖藝人,頑皮嬉鬧的孩童。 川流不息的車馬,錦衣華服的公子,趾高氣昂的奴仆。 這京都可真繁華啊!一著深藍近紫長袍的男子對身旁的人感嘆,他一身衣裳一看便是上等綢緞,腰配白玉,頭戴玉冠,手拿折扇,眉宇間尚帶著富家子弟的驕矜之氣,與身旁那人形成鮮明對比。 那人介于少年與青年之間,瘦瘦弱弱,背影單薄,書童打扮,默不作聲的跟在后面。 切,真沒勁。富家公子看他不說話,白了他一眼,唰的一聲合上折扇,大踏步的往前走,這大中午的,去迎客來嘗嘗,瞧瞧它能不能配得上第一酒樓的名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