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頁
書迷正在閱讀:(快穿)桃花朵朵開、快穿之金牌任務、快穿:黑化BOSS,撩上癮、快穿之去戀愛、攻略者,請留下[快穿]、爛尾渣文終結者[快穿]、快穿之炮灰愛蹦跶、[快穿]主角總想皮一把、渣渣都哭著求我[快穿]、國師快穿指南
話又說回到朱祁鈺身上,為什么他的出生,比起朱祁鎮來說,還不能公諸于眾呢正史里沒有明確記載,只說她們母子一直住在宮外,直到宣宗駕崩之前,才叫進宮里,正式托付給了張太后。阿嬌自嘲了一下,這大概就是標準的金屋藏嬌了吧 在吳賢妃的那一欄,看到了其他史料記載,這個吳賢妃,原本是朱高煦府上的一個侍女。說到朱高煦,得把朱棣開始的皇帝次序理一下。朱棣活到成年的有三個兒子,都是元配徐皇后所生,大兒子朱高熾,二兒子朱高煦。胡善祥的老公朱瞻基,就是朱高熾的兒子。 朱高熾的太子之位,一直坐得戰戰兢兢,盡管朱高煦是他的同母弟弟,兩人為了帝位還是爭奪了起來。徐皇后還在的時候,朱棣幾次想廢了朱高熾,都被徐皇后攔了下來。徐皇后過世之后,朱高熾的妻子,現在的張太后,以及張太后的兒子,朱高熾的嫡長子朱瞻基,都很得到朱棣的喜愛。朱高熾占了老婆兒子的光,朱瞻基被封為皇太孫之后,朱高熾的太子地位就十分穩固了。 不過朱高熾的皇帝沒當多久,不到一年,就駕鶴西去了。朱高煦與其說敗在朱高熾的手下,不如說是敗在了這個侄子朱瞻基手下,心理很不平衡,于是發動了叛亂。這個后世的吳賢妃,就是朱高煦府上的侍女。一來這個吳氏是標準的罪女,入宮為妃嬪,極度不合規矩;二來這個吳氏是朱高煦府上的侍女,有沒有被朱高煦寵幸過,根本說不清楚,侄子搶叔叔的女人,在明朝這個很重視宗法的朝代,十分難聽。于是吳氏就一直住在宮外,在宮外懷孕,又在宮外生下了朱祁鈺。 明朝的服飾和漢朝還是很不一樣的,尤其現在阿嬌其他衣服都不能穿了,只能穿著道姑袍,朱瞻基還讓人送了幾把材質很不錯的拂塵出來。 阿嬌的宮里還是亂哄哄的,皇后被廢了,就要從坤寧宮搬了出來。以前皇后品級的很多東西,像皇后朝服,金銀用具什么的,都要重新收起來。 新的宮殿在長安宮,也就是后世的景仁宮。明朝的房子還是很大的,比起漢朝大了不少,阿嬌印象里的宣室殿都還不如這后宮的一個宮殿氣勢恢宏。景仁宮是一個兩進的宮殿,偏殿還住著不少低等級的妃嬪,因為廢后要住過來了,都要紛紛遷出去。 其實廢成道姑也是一件麻煩事。道姑的宮殿,要擺設成什么樣子,還有道姑的仆人隨從,是不是也要弄幾個小道姑進宮來。道姑的飲食也是要注意的,明朝的時候盛行的是全真教,也就是要茹素的?;屎笤镜臇|西,倒是沒有什么擔心的,景仁宮只剩下阿嬌帶著仆人們住著,地方寬敞得很。 還有阿嬌的兩個便宜女兒,阿嬌也是第一次見到了。順德公主年紀大一些,已經比較懂事了,永清公主年紀比較小,還不知道自己母親被廢,意味著什么。兩個女兒跟著阿嬌住在景仁宮,不過她們又不需要茹素,而且還有公主的仆從,公主的規制物件,公主的飲食安排一大堆的麻煩事,禮部的官員,宮廷的大太監,太后身邊的老嬤嬤,一個個都是忙得像陀螺一樣,團團轉。 作為明朝第一個被廢的皇后,很多事情無先例可循;而歷史上被廢成道姑的皇后也沒幾個,上一個遭受同等待遇的,好像還是北宋年間的事情。北宋當時還沒有全真教,道姑的服飾、生活戒律完全沒有那么嚴格。不過這些都不關阿嬌的事情,她只要坐著等人安排就可以了。 阿嬌從來沒有養過孩子,不過她知道,教養子女是皇后的職責,自己既然是來積累皇后經驗的,那就應該把這件事情做好。尤其永清公主在歷史上是早逝的,阿嬌覺得自己還是有義務,讓她避免走上這樣的命運才是。 ☆、明宣宗胡廢后 道姑的生活其實還算不錯,阿嬌也是體會到了系統所說的度假是什么意思了。不用去給太后請安,也不用面對妃嬪們的明爭暗斗,不用處理各種各樣的宮務,不用處理內外命婦的事情,對于阿嬌來說最好的事情就是,不用像當年在長門那樣,與世隔絕。兩個女兒還是很活潑可愛的,雖然阿嬌被廢了,但是宗法上,依舊承認她們的嫡女身份,況且朱瞻基除了她們,也只有那個孫貴妃還有一個女兒,年紀還很小呢。 阿嬌的一天就是這么開始的:早上不用太早起身,然后陪著兩個女兒一起吃早飯,聊聊天。和女兒們交流完感情,兩個公主都要去專門教習公主的地方,開始一天的課程了。這時候阿嬌就是很閑散的了。等到半天的時光消磨了過去,再用午膳,午膳過后繼續消磨時光,然后女兒們回來,一起用晚膳,晚膳后洗漱,睡覺,十分清閑。 阿嬌如果要修煉全真教派,那就得茹素,明朝永樂年間開始,推崇的是張三豐創立的武當全真教。不過全真教的清規戒律實在太多,由于兩個女兒還在阿嬌這里養著,很多事情都不方便,而且全真教是要修行內丹的,而修行內丹的方法,也沒有人知道。 按一般的方法,要讓阿嬌圍著個碩大的丹爐,成天弄得景仁宮煙霧繚繞的,乾清宮可離這里很是不遠,張太后住得也很近,估計他們心里也不會舒服。還有那些上朝的大臣們,看到后宮里面煙熏霧繚的,估計也是要勸諫的,倒不是煉丹有什么錯,主要是小心火燭,怕后宮失火。 總結下來就是,戒律越多,給后宮帶來的麻煩越多,于是在皇帝的默許之下,阿嬌就改修正一派了。正一派的修行方法以符咒為主,但是阿嬌也沒有拜過什么師傅,這符咒歷來是不外傳的,而且正一派的核心基本上也沒有女子,阿嬌修行上是困難了。于是阿嬌現在遵循的,就是奇奇怪怪,混雜在一起的,莫名其妙的一種修行方式。 既然是莫名其妙的,那什么該遵守,什么不該遵守,就是阿嬌一句話的事情了。本來道家的戒律就遠不如佛家那么清楚、嚴格,各個教派之間,所用的教材也是十分混亂的,除了老子的道德經之外,全真教還要加上孝經、還有佛家的般若心經;正一派多年來就是以散修為主,奉行的更是人多口雜,每一派都有很大的區別。 佛教對于阿嬌來說,是個新鮮的事物,她活著的那個年代,壓根沒有和尚、寺廟這樣的東西。至于孝經和黃老的經典,阿嬌都是十分熟悉了,現在她每天的主要任務就是讀佛經,抄佛經。 阿嬌作為一個道姑,成天研究佛經,底下的丫頭太監們看了,也都是覺得納悶不已。不過景仁宮的事情壓根沒人關注。太后時不時請阿嬌去她宮里坐一坐,說說話,逛逛皇宮里的小花園什么的,朱瞻基本人對著這個被自己一己之私廢掉的皇后也深有愧疚,因此底下的下人哪里敢怠慢她 阿嬌的日子就這么不咸不淡地過去了。這段時間里,阿嬌除了研究了一下佛教是什么情況之外,還狠狠地讀了一下自己死后到現在的歷史。阿嬌一個古人,看未來的事情,角度難免更加細致一點,尤其這書本以前都是用的竹筒,現在改用很輕便的紙張,這發展的經過阿嬌也是十分好奇。 當然了,劉徹的身后事,也被阿嬌仔細地讀了一遍。阿嬌發現那些史書很多都寫得都不對,還是東漢的時候有個皇后發明了起居注這種記載方式,讓阿嬌覺得靠譜一點。就像那個劉徹沐浴招魂的,根本不是李夫人,而是那個王夫人,衛子夫生下皇長子之后,那個王夫人又生下了皇二子。不過沒想到衛子夫果然也是個不簡單的,那個皇二子十幾歲就過世了,不然就王夫人那個受寵的程度,搞不好衛子夫的威脅早就來了。其實阿嬌被廢沒幾年,衛子夫就失寵了。衛子夫早年做歌女的時候,生活比較困苦,進宮的時候歲數已經不小了,還連續生了四個孩子。其實阿嬌不比衛子夫年長多少,反而因為際遇的原因,容貌還比衛子夫年輕些。后來衛子夫生了劉據,劉徹聽說是很開心的,不過在那之后衛子夫就衰老的很快了。不過她家里有個大將軍衛青撐腰,后宮之人也不敢對這個歌女出身的皇后怎么樣。只是那個衛青好像也是個短命的,衛青一走,衛子夫和劉據的處境就很不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