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頁
書迷正在閱讀:打臉重生[快穿]、我有特殊的打臉技巧[快穿]、壓住我的棺材板[快穿]、快穿死在成親前、梅妃娘娘的戲精日常(快穿)、世上jian佞撩一遍(快穿)、只想做個萬人迷[快穿]、快穿之鳳鳶、黑夜的盡頭【坑】、燃盡星河
hellip;hellip; 書丹回了屋里,李弘靖蹲在地上仰頭瞧她:陛下,您可是沒帶什么錢財,不說二十萬兩黃金,一萬兩您也拿不出!rdquo; 書丹冷著臉喝道:大膽!朕有這樣窮嗎!rdquo;她說著說著又破了功噗嗤笑了起來,蹲在作甚?有凳子不坐?rdquo; 李弘靖彎著眼睛瞧她,聲音輕輕的:凳子太遠。rdquo; 你坐著我也坐著,那我就比你高了,而且那凳子還要搬過來,坐下來仿佛又離你遠了些,這樣瞧著你像是一伸手就能將你摟下來,我的鼻尖對著你下巴,你的手也可以觸碰我頭頂。 書丹不知道他什么心思,只覺得她這愛人這一世的性格可真古怪,她的指尖敲了敲桌子,噠噠噠的聲音響起,李弘靖恍然間瞧她,燭光映著她的面容火影晃得她融進光暈里,李弘靖猛然間覺得這個場景在哪來見過。 書丹清冽的聲音在他耳邊響起,一字一句清晰無比mdash;mdash; 朕沒有銀錢,不過咱們玉州刺史有的是錢,他不是要一同去燕江救濟嗎?他是該割了脖子漏些血祭奠一下冤魂,才不枉他燕江之行。rdquo; 第43章 被架空的傀儡女帝(11) 書丹坐在馬車里, 撩起窗簾, 方克生騎了匹好馬與她馬車并行。 方克生也是拉了輛好馬車行路,但他這幾日自信滿滿, 覺得自己這樣的美男子若是窩在馬車里沒人看見那可太可惜了,便騎著馬行路露臉, 一邊還能與書丹說話。 與書丹說話仿佛有癮, 這位小公子雖說嬌氣了些、傻了些,但她天南地北什么都懂, 說話的調調讓人十分舒服, 你只要與她說上七八句話,便由衷覺得仿佛與她是知己一般! 不得不說,此人的確是有點本事。 方克生往一旁看了兩眼,笑道:公子, 你那家仆阿靖呢?今日去燕江, 那地方算是窮地刁民多, 他怎么不跟你來?怎么就帶只了十來個護衛?rdquo; 方克生此次去燕江是要大干一場, 所以刺史府的兵馬帶了大半,此時看書丹只帶來寥寥幾人,他心里想著果然是個初出茅廬的嬌氣公子哥,不知道天高地厚。 救濟災民?你這樣一身華貴, 暴民一見你便要扒光你衣衫! 書丹裝作惱怒:昨日我回去想了好久,總覺得阿靖冒犯了大人,我回去便又罰了他一番,大約是罰重了, 他堵氣就走了出去!我派了幾十個家丁去尋他,如今還沒回來也不知去了哪里,但草民與大人相約在今日,此事大于天,隨他去哪里,草民與大人去燕江了!哼。rdquo; 方克生覺得這兩主仆真有意思,如孩童賭氣般,又覺得不似主仆,親密些的兄弟也不像,怎么就這么像一對小情人呢? 方克生裝模作樣說:蘇公子也太嚴厲了,本官早就忘了那事。rdquo; 書丹瞇著眼笑了起來:大人大度。rdquo; 去燕江的路程需一日一夜,這么久的時間,李弘靖一點也不放心書丹在外頭,但他被下了命令必須要去辦事,如此便無法,只派了武功高強的親信護她。 一日一夜可以做很多事,燕江旁邊有隘門關,那里還有李弘靖的兵馬,若是行快馬過去大半日也就到了。 除此之外還有可以做許多事,李弘靖行事一絲不亂,又穩又快,目的是給書丹把事情辦得妥妥帖帖! 書丹在路上住了一宿,但她那架勢嬌貴得連方克生都看不下去! 她那家仆全是些高高大大的武夫,一個個兇神惡煞,但伺候這位小少爺盡心盡力得簡直是捧著怕摔了含著怕化了,連走個黃土路那些下人都要給他架個板子免得臟了鞋! 吃的用的樣樣精細,還有人試毒,方克生敢說這位小少爺的派頭都能趕上皇帝! 真是嘆為觀止! 在家里習慣了,大人莫要見怪。rdquo; 方克生嘴角抽搐、心里暗想,這果然是頭大肥羊,來了他玉州,必然要宰上一頓。 書丹一干人等次日才抵達燕江。 燕江城外一片蕭條,災民們冷眼看住他們,皆是面露不善,書丹知道不能在這兒久留,方克生也立刻知趣回了燕江縣衙。 衙門已經被砸得稀巴爛,縣令躲在家里不敢出來,見方克生來了才連忙來迎接。 方克生說了些官話,又將縣令訓了好一頓,而后才示意他看書丹。 這位蘇小公子乃是大善人,來燕江一是為了尋她表妹。rdquo;方克生將畫像遞給縣令,二是來做善人,救濟災民的!rdquo; 那縣令見著書丹這般漂亮,也覺得是大家里養成的小公子,肯定是有錢的,他笑瞇瞇說:公子,您要救濟災民,糧草錢財可是運來了?rdquo; 書丹笑道:運來了運來了!待會得勞煩縣官大人開城門,糧草片刻就來,如今正給縣官大人留出時間寫令!縣官大人!rdquo; 縣官見他那模樣不慌不忙氣定神閑,溫文爾雅的模樣也不像撒謊,而且刺史大人也一副信任模樣,總不可能有人這般大膽,如此便立刻著手去辦。 此時的燕江已不同往時,災民無數,揭竿而起者已然成了小氣候,縣官也不知道刺史大人發了什么瘋,起先百姓求你之時你不發分毫,如今死了無數人,百姓怒火滔天如洪水般淹沖過來,你卻是來了? 刺史遣縣令,縣令本來可以遣小吏,但刺史大人盯著,仿佛勢必要辦好此事,縣令只能讓人寫了令發布,又敲鑼打鼓的召集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