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頁
書迷正在閱讀:這屆宿主超兇的(快穿)、快穿女配逆襲:男神,寵上癮、每天都在勸反派改邪歸正[快穿]、渣受改造游戲[快穿]、直播綜藝之旅[快穿]、十惡不赦感化系統[快穿]、快穿美人白月光、萬人迷又在摸魚[快穿]、(快穿)少年你圖樣圖森破、穿越,攻略,撿節cao
沈凌就借著這個機會,從地方上提拔了一些有才華的臣子,開始慢慢發展自己的勢力。 等到周晟經由凌清等人勸解,慢慢從如妃的傷痛中緩過來時,沈凌已經在朝堂中站穩了腳跟。 周晟再上朝的時候,有些大臣就上折子建議皇后可以繼續垂簾聽政,將周晟氣的不行。 不過他好歹沒氣糊涂,只將折子留中不發,并沒貶斥那幾人。 可是有沈凌在前面比著,周晟處理朝政的時候,因為心神還有些恍惚,自然有些力有不逮。這些都被群臣看在眼里,暗暗嘆息今上如今還及不上一個女子睿智多才。 這話傳到周晟耳中時,他真是氣得不輕,當即就去了坤寧宮。 第二天,帝后大吵一架的消息就傳遍了宮中,前朝那些耳目靈通的大臣也知道了此事。 楊世昌想了想,趁機上折子請立皇后所生的大皇子為太子。 周晟壓抑住怒氣,委婉的拒絕了,理由是太子年齡太小。 楊世昌不氣不惱,接下來幾天繼續上折子請立太子,只不過跟隨他上折子的人越來越多,幾乎占了半數之多。 周晟卻再一次拒絕了,理由還是大皇子太小。 這下子,所有人都以為周晟因為和皇后吵架的緣故,所以對大皇子有了偏見,于是勸周晟立太子的大臣更多了,有些人甚至在折子里勸諫周晟。 私下里,就連凌清等人都覺得周晟這時最好立沈凌所生的大皇子為太子,不然恐怕會引起群臣激憤。 周晟最后只好妥協了。只不過心里憋屈得很,又發泄不出來,加上如妃死后他經常借酒消愁,身體不如之前健康,沒幾天就病倒了。 沈凌在楊世昌的支持下繼續垂簾聽政,不過身邊卻多了被立為太子的阿通。 阿通的出現,使得最后幾個不放心沈凌的臣子也放下了戒備。 沈凌將原來提拔的幾個臣子提到了一些重要的職位上,加上楊世昌的幫助,不到一個月就徹底將朝堂控制在了自己手中。 周晟的心腹被她一一調到偏遠的邊關以后,沈凌發動了政變,把周晟幽禁在了文華殿。雖然保留他的皇帝待遇,但是若無她的允許,任何人不準出入文華殿。 這個結果,自然在眾臣的接受范圍內。 太子長到十五歲的時候,沈凌無意間發現了當年如妃身死的真相。和嬪大約是出于心虛的緣故,在如妃死后幾乎托病不出,直到意外遇到了一個相貌與如妃有五分相似的宮女,當即驚叫起來。 沈凌看著她的樣子有些奇怪,聯想到如妃當年的瘦削有些蹊蹺,便審訊了一番,才知和嬪當年買通了如妃身邊的一個宮女,偷偷替換了如妃素常戴的首飾。那替換掉的首飾浸潤了一種秘藥,可以讓人一點點的虛弱下去,卻從脈相上查不出來原因。 沈凌問明真相以后,便帶和嬪去了文華殿,親自將這個事實告訴給了周晟。周晟這些年因為長期郁郁不得志,身子已經差得很,聞聽真相以后,幾乎沒氣死,然后過了幾天,氣怒交加的周晟就在清晨的時候咽了氣。 太子登基為帝的第二年,沈凌就將所有權力交了出來,每日和太后賞花喝茶。 而楊世昌也在沈凌的建議下退出了朝堂,一心教養自己的孫子輩,期望楊家能出個進士,挑起楊府的大梁。 后來即便阿通多次請外公出來輔佐他,楊世昌也沒有同意,一心一意將心思放在了幾個孫兒身上。 就像是女兒說的,只要幾個孫兒成器,阿通看在她的份上,多少會眷顧幾分,楊家的輝煌就能繼續。 第126章 沈凌醒來的時候只覺頭部一陣眩暈, 這是以前從未有過的情況。她正要微微掙扎著起身, 已有人輕輕扶她坐了起來,還往她身后塞了一個軟枕。 沈凌睜開眼,就見面前立著一個三十多歲的婦人, 看穿著打扮應該是個頗有體面的仆婦。 那仆婦看著沈凌的眼里帶著幾分關心之色:小姐醒了,肚子餓不餓,要不要吃點東西 沈凌微微點了點頭:睡了一會兒,肚子還真有些餓了。 仆婦就給她掖了掖被子, 又叫來了一個鵝蛋臉的丫鬟,便去給沈凌張羅吃食去了。 沈凌打量了一眼周圍的環境,湖藍色的紗帳, 紫色的古瓷香爐,還有墻上掛的幾幅字畫,看來自己是穿到了富貴人家里。 想到這里,沈凌就主動溝通系統, 等到原主的記憶和任務一齊涌到腦海中時, 沈凌忍不住扶額長嘆,原以為穿到富貴人家里, 以后的日子不會難過到哪去,哪知卻是穿到了亂世,而且系統還給了她一個比較艱巨的任務, 成為一方豪強。 沈凌正在為任務煩惱時,那個仆婦回來了,手里還提著一個食盒。 沈凌已經從原主的記憶里得知這是自己的奶娘齊氏, 自從原主顧晚晴的父母去世以后,齊氏就成了她最信任的人。 眼下齊氏從食盒里取出兩樣精致小菜并一碗米粥,都放在一張小幾上,然后和丫鬟冬柳一起將小幾抬到床上。 沈凌本來想下床吃的,但是坐了這么長時間,頭仍有些暈眩,便任由她們把飯端到了面前。 甜白釉小碗里是熬的恰到好處的碧粳米粥,兩個巴掌大的小碟里分別盛著胭脂鵝脯和涼拌枸杞芽。 原主這具身體病后虛弱,本來是沒有胃口的,但是聞到飯菜的香味以后,沈凌不由有了些食欲,拿起面前的銀勺舀了些米粥送到嘴里。只是入口的瞬間,沈凌就幾不可見的皺了皺眉毛,這道碧粳米粥她不知道吃過多少次,因此一嘗就知道這粥里混了別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