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帝的誕生[美娛]_分節閱讀_418
書迷正在閱讀:非正常召喚[全息]、[綜英美]今天可以退休了嗎、亡國美人(NP SM)、非妳莫屬、快穿之打臉計劃、快穿之炮灰反攻戰、一不小心就成了白月光、女配逆襲系統[快穿]、男神他帥裂蒼穹[快穿]、誰寵我就跟誰天下第一好(快穿)
他先是主動聯系了媒體,然后還上了一次脫口秀節目,解釋為什么要在電影里刪去和同性有關的情節——在二戰后的保守年代里,有些心理學研究認為同性戀會導致一系列的精神問題,例如精神分裂癥之類,這種說法并沒有科學依據,但在五六十年代卻非常盛行,直至今日仍有相當的影響力,傳統天主教家庭以此為借口將他們表現出同性戀傾向的兒子送去精神病院治療的不在少數。當然,他們現在改叫療養院了。 朗·霍華德解釋說原本是想在電影里還原納什年輕時的一些風流韻事的,但是擔心有觀眾會錯誤的把納什的精神分裂癥和同性戀聯系起來,所以才刪掉了這部分情節。 朗·霍華德的說法得到了那些熱愛《美麗心靈》的影迷的理解和認同,但并沒有遏制住這股攻訐影片的浪潮,很多小報甚至連霍華德的澄清都不報道,反而一如既往的朝影片潑污水。 這時候,恐怕連最天真的家伙都能看出來,這些瘋狂抹黑《美麗心靈》的媒體和影評人背后,真的有人為cao縱的痕跡在。 環球高層緊急召開會議,研究該怎么應對這場公關危機。 首先是要平息風波,讓針對《美麗心靈》不利言論盡快消失,其次,米拉麥克斯和哈維·韋恩斯坦也絕對不能放過。 ——環球高層有自己的消息渠道,雖然沒有實打實的證據,但要確定米拉麥克斯是幕后黑手卻一點也不難。 身為好萊塢七大之一,環球的行動不可謂不迅速,高層前一刻統一了意見,后一刻就立刻展開了反擊。 環球先是花了大把的錢的來為《美麗心靈》挽回聲譽,包括在《綜藝》上重新刊登了朗·霍華德對劇本情節刪減的解釋;請原著作者西爾維婭·娜薩發聲明表示她非常滿意電影的改編,再順便批評德魯奇報道的偏見誤導;在紐約、洛杉磯、芝加哥、波士頓、邁阿密等學院成員聚居城市組織了多場看片會;在《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等發行量超百萬份的大報訂閱版里加贈彩頁宣傳書,來為電影造勢等等。 同為頒獎季競爭對手,米拉麥克斯最值得詬病的就是《攜手人生》的男主角吉姆·布勞德本特報了男配角,但是環球沒辦法在這件事上大做文章,因為詹妮弗·康納利也是主角報配。 不過,米拉麥克斯出品的另一部影片《不倫之戀》,是有把柄可抓的。 很快,一個名為“無煙電影”的反吸煙組織就站了出來,在《紐約時報》和《綜藝》上刊登了整版的廣告來聲討《不倫之戀》:“電影里的吸煙鏡頭對普通人,尤其是青少年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如果電影鏡頭里把吸煙和成熟、叛逆、有魅力等人物性格聯系起來,那么青少年嘗試吸煙的可能性就會增加一倍……近日,我們很遺憾的看到,獲得了紐約影評人協會年度佳片榮譽、目前仍在北美各地上映的電影《不倫之戀》中,不僅有演員茜茜·斯派塞克大量吸煙的鏡頭,甚至還出現了主角到商店里點名購買萬寶路香煙的情節……多么明顯的鼓吹宣傳——不知道香煙制造商給了《不倫之戀》多少廣告植入費,才讓這部電影甘心成為死亡和疾病的幫兇?” “無煙電影”的批判廣告剛剛一在報紙上刊登出來,立刻得到了其他反吸煙組織、環保組織和家長協會的紛紛響應,其中又數紐約和加州家長協會的反應最為激烈——《不倫之戀》的分級是R,也就是說17歲以上就可以隨意觀看了,而在北美,十四五歲的青少年偷跑到電影院觀看R級影片的也不再少數,這個年齡段的青少年又是最容易被電影影響并進行模仿的,在美國一旦有事情牽扯到了青少年們,產生的負面輿論效應總是最容易擴大影響也是最難解決掉的。 《綜藝》和米拉麥克斯有合作,這個月一直有為訂閱雜志的客戶隨刊贈送《不倫之戀》的宣傳彩頁,“無煙電影”進行過點名批評之后,接下來發行的一期《綜藝》里就沒有了米拉麥克斯的宣傳彩頁。 本來這幾年加州的反吸煙氛圍就越來越高漲,加上《綜藝》中止合作的行為,米拉麥克斯的高層一時之間也頭疼了起來——《紐約時報》和《綜藝》在好萊塢是快人手一份的大型報刊,學院成員們自然也會經常閱讀,“無煙電影”站在道德高處,只要反吸煙組織持續聲討,這件事就會一直維持著高曝光度,不提其他的,只要報紙上再多登幾次反吸煙的廣告,受到輿論影響學院成員們到時候還會慷慨的把手里的選票投給《不倫之戀》么? 正如米拉麥克斯的搶先出手把環球打了個措手不及一樣,環球利用公益組織出的這一招也讓米拉麥克斯手忙腳亂,朗·霍華德在和威廉通電話的時候一點都不想掩飾他自己的愉悅心情:“——哈維·韋恩斯坦不得不發出一份公告,向公眾強調米拉麥克斯和萬寶路絕對沒有合作,也不會故意在電影里推銷某個品牌的香煙——你聽說了他甚至還打電話給‘無煙電影’的負責人,憤怒的投訴反吸煙組織的廣告影響到了《不倫之戀》的奪獎幾率嗎?——自作自受,要我說。這是米拉麥克斯先挑起的戰爭,就別想著獨善其身,現在我們打平了——” 朗·霍華德以為兩家電影公司之間的硝煙到此應該告一段落了,但是他錯了。 僅僅是在兩天之后,德魯奇報道再一次將顯眼的閃電標志掛在了網站首頁上,還伴隨著更加聳人聽聞的標題:“揭秘《美麗心靈》原型約翰·納什不為人知的丑行——同性戀、通jian、棄子、反猶分子!” 很顯然,某些人(或組織)希望的是媒體的槍口始終對準的是《美麗心靈》,在發現一張同性戀牌不太夠用后,他們立刻打出了自己剩下的所有底牌。 尤其是反猶太主義這一點,簡直可以稱得上是殺手锏——從建國開始,種族問題就是美國社會揮之不去的夢魘,放眼全美,主要是白人和黑人之間的種族歧視,在好萊塢,猶太人和非猶太人間的問題也是誰都不敢踩的火藥桶。 好萊塢有多少猶太人?不計其數??梢源_定的是,幕前幕后的所有行業里,猶太掌權者起碼占據了半壁江山,而且他們對待民族問題的敏感程度,有些時候比黑人的膚色問題還要嚴重。 德魯奇報道的新頭條驚呆了整個好萊塢,一眾小報緊緊跟上,批評漫天飛舞,看陣仗恨不能把約翰·納什抹黑成十惡不赦、隱藏極深的納粹份子。 知道這場硝煙為何而起的人全都在心底感慨了一句:毒,這招太毒了。 如果《美麗心靈》真的和反猶太主義掛上鉤,那這部電影的未來就算是徹底完了。 環球總裁聞訊后差點氣炸,后來流傳出的小道消息稱清潔工當天從總裁辦公室里掃除一堆玻璃碎渣。一位不愿透露真實姓名的高層更是直接向媒體爆料德魯奇報道的幕后消息來源絕對是米拉麥克斯。 不過德魯奇報道并不承認這個說法,網站負責人馬特·德魯奇更是信誓旦旦的表示,他新聞里的大部分消息都是在閱讀電影原著傳記時發現的,其他一部分是通過調查得來。 這把火甚至點到了好萊塢之外的約翰·納什身上,前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不得不站出來向媒體澄清,那些加諸在他身上的負面言論全都是惡意的誹謗,而且已經影響到了他的正常生活——一些猶太裔的普林斯頓學生在圖書館或校園里紛紛質問他是不是真的有種族偏見——并請求媒體能夠幫助他恢復名譽。 《美麗心靈》的女主角詹妮弗·康納利就是猶太人,她以自己舉例,表示曾反復研讀過原著數遍,而且在電影拍攝期間也多次接觸了約翰·納什本人,完全沒有從對方身上感受到一丁點歧視猶太主義的傾向,納什是位值得尊敬的學者。 就在《美麗心靈》的導演和演員們忙著洗清身上的反猶污蔑的同時,第五十九屆金球獎頒獎典禮也在好萊塢的希爾頓酒店拉開了帷幕。 相較于奧斯卡,金球獎的得獎名單通常來說不是很難預測,但在這屆頒獎典禮上,卻著實爆出了些不大不小的冷門。 像是去年上半年橫掃了歐洲電影節,年末上映后又在斬獲高票房的同時,受到北美大大小小影評人協會無數“年度佳片”贊譽的《美麗心靈》不僅是頒獎前的大熱門,也有著劇情類影片中最多的六項提名,但是最后卻只得到了三座獎杯——劇情類電影最佳影片、最佳編劇和最佳女配角。 最佳導演被《高斯福莊園》的導演羅伯特·奧特曼獲得。 最佳男主角的獎杯則被《訓練日》的丹澤爾·華盛頓拿走。 這的確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當初《訓練日》公映的時候的時候,北美大半的影評人都評價或許是被緝毒警察的角色設定限制了發揮,丹澤爾·華盛頓在影片里的表演只能說是盡了職,中規中矩,毫不驚艷,比凱文·史派西在《真情快遞》里的表現還遜色一分,但是沒想到卻是這名黑人實力派演員笑到了最后。 可能連丹澤爾·華盛頓自己對這個結果也是感到驚訝的,這從他的獲獎感言中就能聽出來,有一點猝不及防的驚訝和茫然,發言不像是精心準備醞釀過的。 在丹澤爾·華盛頓發言的時候,場中至少有一半的攝像機鏡頭對準了臺下威廉所坐的位置。 威廉面帶微笑,神態自然,從他的表情和眼神里,看不出一丁點獎杯旁落的驚訝失望。 換句話說就是,沒有任何能被媒體抓住的破綻和把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