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帝的誕生[美娛]_分節閱讀_365
書迷正在閱讀:非正常召喚[全息]、[綜英美]今天可以退休了嗎、亡國美人(NP SM)、非妳莫屬、快穿之打臉計劃、快穿之炮灰反攻戰、一不小心就成了白月光、女配逆襲系統[快穿]、男神他帥裂蒼穹[快穿]、誰寵我就跟誰天下第一好(快穿)
《哈利波特》系列的第四本小說《哈利波特與火焰杯》在今年春天出版了——羅琳幾乎是以平均不到一年時間一本的速度在出版著她的小說,這全得益于她過去多年的積累——在全世界已經被之前三本小說掀起了魔法狂潮的現在,《火焰杯》從上市起就不斷制造著各種奇跡銷量和轟動。 書籍發售的當天,倫敦最大的書店開始營業第一個小時就賣出了兩千冊書;紐約和倫敦分別有書店首日就創下了兩萬冊的銷量,直接把倉庫給搬空了;因為排隊買迷太多,倫敦和紐約、芝加哥等少數幾個城市的書店不得不通宵營業;美國和倫敦的首日總銷售量都突破了十萬冊;《哈利波特與火焰杯》自首版起蟬聯全球英語國家暢銷書排行榜半年之久,銷量剛剛突破一千五百萬冊,而這個系列四本書的銷量加起來目前已經超過了一億冊…… 這份成就是四年前的喬安娜·羅琳想都不敢想的,哪怕她現在親身經歷了,有時候早上從床上醒來,還是感覺現在的生活就像做夢似的。 想到過去四年,和之前幾十年截然不同的生活,喬安娜·羅琳忍不住有些動情地說:“雖然這是我的小說,但它如今能這么迅速的風靡全球,也不僅僅是我的功勞,還記得在沃丁頓出版社肯和我簽約之前,到底有多少出版社拒絕過《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嗎?足足有十幾次。但它現在甚至被拍成了投資上億美元的電影,生活真是太、太——” “太不可思議了?”威廉接道。 “是啊,就像電影故事一樣,太多的奇跡和不可思議了?!眴贪材取ち_琳還向四周看了看:“羅德里克先生沒有來?” “他在巴黎參加一個國際會議,暫時走不開?!?/br> “太遺憾了?!眴贪材取ち_琳有些失望地說。她曾以蘭斯·羅德里克為藍本進行過創作,對方又曾在小說出版時給與過她極大幫助,她一直希望在《哈利波特》系列的第一部電影上映的時候,所有曾對這部書產生過重要影響的人都能參加電影的首映。 “不要嘆氣,喬安,蘭斯答應了我美國首映時他會在的?!?/br>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有兩次重要的首映禮,英國一次、美國一次,其中美國的電影首映會比英國推遲半個月左右,不過規模卻要盛大的多。 “嘿羅琳!嘿威爾!看這里!”紅毯兩側的記者們不滿威廉和羅琳私下里聊起了天,他們大聲的喊著他們的名字,要他們看向鏡頭。 于是威廉就或和羅琳站在一起,或和丹尼爾·雷德克里夫站在一起,任由記者拍了一會兒,然后羅琳重新回到了魔法三人組身邊,她今天擔任的還有三位小主演臨時監護人的義務。 威廉在紅毯上走走停停,看到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已經進入了劇院,剛想快走幾步追上的時候,突然發現劇組的另一名小演員湯姆·費爾頓正一個人孤零零的走紅毯。 威廉走過去拍拍對方的肩膀:“嗨,湯姆,需要一位監護人嗎?” 從表情和動作看,威廉面前的這位小演員大概正處于前所未有的緊張之中,原因并不難猜,鑒于自己飾演的是總跟主角作對的德拉科·馬爾福,一個并不討人喜歡的反派角色,湯姆·費爾頓應該非常擔心自己不受歡迎吧。 湯姆·費爾頓扭頭,看到威廉,雙眼射出驚喜的光芒:“當、當然!”他激動的都有些結巴了。 第195章威廉=馬爾福? 從《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出版到現在已經過去五個年頭了,J·K·羅琳構造的魔法世界早已風靡全球,這從《哈利·波特》系列銷量目前已經破億冊上就能看的出來。 ——這個數字,已經快趕得上托爾金《魔戒》三冊數幾十年來的總銷量了,由此可見《哈利·波特》系列在全世界到底火到了什么一種程度。 讀者版圖不斷擴展之后,出現想將小說影視化的愿望是必然的,可以說威爾洛特決定要拍《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的消息,恰好是在最合適的時機(小說熱度最高),作出的一個最正確的決定,猶如出現在沙漠里的一道清泉,及時緩解了書迷們的渴望,還未拍先火,為電影吸引到了最大的關注。 但是,將小說搬上銀幕,尤其是如此熱門的暢銷書,引來的絕不僅僅是讀者們的興奮和期待,總有一些先接觸原著的死忠粉絲,因為太熟悉小說里的故事和細節,可能英國魔法世界、霍格沃茨甚至是哈利·波特在他們腦海中已經有了一個大致的形象,這部分人在觀看電影的時候,肯定會忍不住用批判的目光去看,看電影里有沒有將羅琳筆下的魔法世界完整展現?看哈利、赫敏、羅恩、鄧布利多的演員是不是符合心中預期?看書中那些精彩至極的故事情節有沒有被搬上銀幕?電影對原著的還原程度到底有多高? 哪怕原作者J·K·羅琳親自擔任電影編劇,好萊塢名導史蒂文·斯皮爾伯格擔任導演,也沒有減輕多少書迷們的擔憂,其實這種心情同樣也出現在了很多托爾金的書迷身上,這是原著粉絲在看到喜歡的作品影視化后,不可避免出現的一種心理。 《哈利·波特》的英國創作背景,注定了英國書迷必定成為觀影時最為挑剔的一個群體,倫敦首映之后,很多看過原著的英國觀眾是抱著審視的目光和無數疑問走進電影院的。 而當電影開場之后,這些審視與疑問的目光逐漸發生了變化,變成了驚嘆與沉迷。 …… 麥克·卡文迪什,利物浦人,一個不喜歡童話書的酷男孩,卻在遇到了J·K·羅琳的《哈利·波特》之后,徹徹底底的成為了一名魔法世界粉絲,至今最大的人生遺憾是沒能擁有一本《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的首版小說。 原本像麥克這個年齡的男生(十四五歲),喜歡童話書是一件很不酷的事(沒錯,青春期少年最在意自己酷不酷了),男生們應該熱衷于足球、板球、網球,或者音樂、科學、莎士比亞戲劇,甚至是《花花公子》雜志和《太陽報》第三版,所以麥克一開始是不敢和同學朋友談論《哈利·波特》的,生怕自己被人嘲笑:“你居然還在讀童話,麥克啊麥克,一個長不大的小男孩!” 直到學校的萬圣節派對上,麥克發現這部書已經風靡了整個校園:至少有一半的學生把自己打扮成了《哈利·波特》里的角色,他們身穿巫師袍,脖子上系著不同顏色徽章的四個學院圍巾以示區別,“哈利·波特”和“赫敏·格蘭杰”加起來超過五十個,哪怕是天生金發的校園最高人氣的女孩,都把自己的頭發染了棕色并打理成亂糟糟的樣子,更有趣的是校長和拉丁語教授,他們一個下巴上粘著白胡子扮演鄧布利多,一個挽起長發扮成了麥格教授。 無論是書呆子還是運動健將,似乎所有的男孩和女孩都看過《哈利·波特》,麥克于是不再遮掩自己的愛好,借著討論《哈利·波特》的機會他認識了不少新朋友,還一起在學校里成立了個魔法愛好者協會。 當然,也有一些男生覺得看書,尤其是看童話書這種愛好太娘了——麥克想說用童話書三個字來概括《哈利·波特》實在太偏狹了,《火焰杯》讓大家看的心情都很沉重,特別是書尾塞德里克被伏地魔殺死的時候。沒見就連學校的教授都對這部書分外感興趣么?可見這并不是一部只適合孩子讀的童話書。 不過,也正是因為有這樣的男生存在,麥克·卡文迪什和他俱樂部的朋友,才有機會約到學校里最漂亮的女孩和她的朋友們,一起約會看電影。 富有童心的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賦予了整部電影夢幻一般的質感,電影畫面是金黃色調,鏡頭構圖都透著一股明亮的暖意,非常有童話的感覺。 雖然電影沒有用原著中的德思禮一家作為開場——而是用了鄧布利多在女貞路使用熄燈器和從貓變成人的麥格教授作為序幕,加上被兩人安放在德思禮一家門前的嬰兒救世主,直接將神秘的魔法世界和有著傳奇命運的主人公展示在了觀眾面前,作為一部電影來說,這樣的開場無疑更能吸引住觀眾的目光。 起碼麥克和他的朋友們,以及那些在一開始有些心不在焉的觀眾,立刻就被吸引住了。 而接下來電影的劇情走向,讓無數《哈利·波特》的書迷真實的體驗了一把什么叫做徹頭徹尾的忠實原著—— 因為接下來的電影劇情完全就像是一章一章的按著書中的文字來拍似的:住在德思禮家壁櫥里的大難不死的男孩;動物園里突然消失的玻璃;貓頭鷹們送來的來自霍格沃茨的入學信險些淹沒了德思禮家;巨人一般的海格;對角巷和古靈閣;九又四分之一站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