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帝的誕生[美娛]_分節閱讀_302
書迷正在閱讀:非正常召喚[全息]、[綜英美]今天可以退休了嗎、亡國美人(NP SM)、非妳莫屬、快穿之打臉計劃、快穿之炮灰反攻戰、一不小心就成了白月光、女配逆襲系統[快穿]、男神他帥裂蒼穹[快穿]、誰寵我就跟誰天下第一好(快穿)
他對這家獨立片商充滿好感。過去幾十年里,奧斯卡總是被大制片廠壟斷著,或許中小制片公司能產出票房不錯的電影,但要論提名獎杯就不行了,也沒哪個獨立制片公司在頒獎季表現出足夠的進取心,就連科恩兄弟對奧斯卡都有點隨波逐流的意思,直到韋恩斯坦兄弟橫空出世,野心勃勃的瞄準了奧斯卡這塊以前只有大制片廠切分的大蛋糕,頒獎季才變得熱鬧有趣了起來,而且米拉麥克斯每年角逐頒獎禮的影片,制作的都足夠有誠意,起碼很合伊斯特伍德的胃口。 和過去幾年一樣,米拉麥克斯影業寄來的包裹里,除了今年他們的兩部提名電影《莎翁情史》和《美麗人生》的DVD外,還有一本刊登有米拉麥克斯“頒獎季供您參考電影目錄”廣告的《好萊塢報道者》雜志,幾張酒會、派對和放映會的邀請函——為了能讓學院評委享受到不被普通影迷打擾的良好觀影體驗,米拉麥克斯特意租下了舊金山的一家影院,專門為居住在舊金山灣區的學院評委們放映影片——喔,他們甚至連去洛杉磯參加酒會的來回機票都準備好了,果然做的比其他電影公司要更為貼心周到。 正翻看著雜志的時候,書桌上的電話響了,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接起來,是米拉麥克斯的代表,和往年一樣,他們的電話總是來的最快的,那位代表詢問伊斯特伍德收到錄像帶沒有,并請他盡早觀看這兩部電影,因為“它們真的棒極了!” 幾天之后,米拉麥克斯的代表又打電話來詢問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觀影感想,只是在家重新看了一遍《莎翁情史》的伊斯特伍德說:“《莎翁情史》的確不錯,雖然早在電影院里看過,但這次在家獨自觀看,我又發現了不少有趣的細節,威廉·布蘭德利的表演是卓越的……” 那位代表認真的聽完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感想后,先是敬佩的稱贊了一番他的眼光獨到,然后熱情地建議說:“您一定也關注到了格溫妮絲·帕特洛對吧?她扮演的薇奧拉那么甜美可人,難道不是渾然天成、一絲表演痕跡都找不出來的嗎?” “啊,當然,我有關注帕特洛?!闭f實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其實對《莎翁情史》里的薇奧拉印象不算太深,那的確是個笑容清甜、楚楚動人的姑娘,但除卻敢愛敢恨這個優點外,角色并不復雜命運也不曲折,只能說是猶如一陣清風,但和凱特·布蘭切特將伊麗莎白女王詮釋出的深刻,和梅麗爾·斯特里普在《親情無價》里醇厚的演技比起來,似乎總覺得缺了點什么。 “您也注意到帕特洛的演技對于像她這樣二十多歲的女孩兒來說,是非常不凡的吧!更別提她還為電影解開了上衣,這種為藝術犧牲的精神很值得贊揚和鼓勵呢?!?/br> 被米拉麥克斯的代表如此一提醒,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確覺得格溫妮絲·帕特洛的角色有那么點宛若天成的意思,或許薇奧拉這個角色要求的正是這樣的演技呢?不同的角色有不一樣的要求,如果把一個應該天真爛漫、愛恨分明的現世朱麗葉,演出了深沉復雜的感覺,那才不對頭。 后來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又與米拉麥克斯的代表聊起了奧斯卡最佳男演員的幾名候選人,出乎伊斯特伍德意料的是,《莎翁情史》本是米拉麥克斯自己制作的電影,而《美麗人生》只是一部被韋恩斯坦兄弟買到了北美版權的意大利電影,但是在電話中,米拉麥克斯的代表卻極力向他推薦羅伯托·貝尼尼,也就是《美麗人生》的男主角,五位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候選人之一的意大利演員。 鑒于自己還沒看過這部電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沒對羅伯托·貝尼尼發表什么評論,不過他有答應那代表最近幾天有空的話會看一看電影,并且他的確有被米拉麥克斯代表口中所說的《美麗人生》這部電影是根據羅伯托·貝尼尼父親在納粹集中營呆過兩年的真實經歷改編而成這一介紹給打動了。 接下來的一周里,除了米拉麥克斯的代表又打過來兩次電話外,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一位朋友,在好萊塢從事公關行業的沃倫·考恩也給他打來了電話,并請他去洛杉磯參加一個的私人派對,還說到時有很多老朋友都會去——所謂的老朋友,自然是指學院的評委們,沃倫·考恩就是學院的評委之一。 在洛杉磯,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足足呆了五天,每天晚上他都有參加老友們的聚會,而每一天,他在聚會中能見到羅伯托·貝尼尼,有兩次聚會是專為羅伯托·貝尼尼舉辦的,而其他三次,這名意大利演員都是匆匆的來,和在場的所有人一一握手,簡單聊幾句天后又匆匆的走,看起來很是忙碌的樣子。 通過這幾天的接觸,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發現這個意大利演員又幽默又風趣,很能調動派對氣氛,他對羅伯托·貝尼尼的印象從一無所知,立刻變成有了幾分了解和好感。 而在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看完了《美麗人生》后,他對羅伯托·貝尼尼的印象,變得深刻起來了——《美麗人生》本來就是一部好電影,貝尼尼也演了一個好角色,加上伊斯特伍德已經認識了演員本人,這印象想不深刻都不行。 本來在兩個月前投票選出今年的奧斯卡提名名單的時候,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因為從沒看過《美麗人生》這部電影,是一票都沒給它投的,但是現在,他想:‘羅伯托·貝尼尼值得一張最佳男主角的選票?!?/br> 至于曾給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留下深刻印象的威廉·布蘭德利,則因為種種原因,暫時被他忘到腦后了。 …… 當威廉·布蘭德利結束短暫的休息回到片場的時候,扎克·格雷尼爾敏銳的意識到了對方身上有一些微妙的東西改變了。 ‘聽說有的演員陷入瓶頸的時候,叫罵也好捶打也好,會把自己關在廁所里狠狠的發泄一通,出來后狀態會得到顯著的提升,難道他也是這樣的演員?’扎克·格雷尼爾八卦的想。他在《搏擊俱樂部》里扮演男主角杰克的上司,一名汽車公司的主管,而杰克正是威廉·布蘭德利的角色。 《搏擊俱樂部》是扎克·格雷尼爾和威廉·布蘭德利合作的第一場部電影,以前雖然也從銀幕上體會過對方精湛的演技,但這次面對面的在鏡頭前對戲,扎克·格雷尼爾才真切的感覺到,有些媒體將威廉·布蘭德利稱作是七零代年輕演員中的領軍人物,的確是沒有說錯,對方在鏡頭前不僅經常一條過,更是將杰克一開始的那種郁郁不得志的公司小職員形象演繹的活靈活現。 杰克對上司唯唯諾諾,對工作謹小慎微,對生活充滿不滿,只從他的臉上或者說眼神里,就能看出來他的好脾氣,或者說沒脾氣,像是就算你打了他一拳,他都不會還手,對上司的任何諷刺挖苦和指派他都敢怒不敢言——杰克簡直就是大城市的大公司里最常見到的男性員工形象的一個縮影,扎克·格雷尼爾敢肯定威廉·布蘭德利在生活里肯定不會是杰克這樣的性格,但對方在鏡頭前表現的就好像是杰克一樣,能讓格雷尼爾之前在劇組里接觸對方感受到的幽默風趣的魅力全部忘掉,而且很多鏡頭都是一條過,這就不得不令人驚訝了。 更讓扎克·格雷尼爾感到佩服的是,威廉·布蘭德利從不死板的照著劇本演戲,如果劇本里有他覺得不對勁的地方,他就會告訴導演大衛·芬奇,甚至提出修改意見,大衛·芬奇要是不同意,他就據理力爭,直到自己的建議被接納為止,但也不是死纏爛打,要是大衛·芬奇的確是對的,他就偃旗息鼓乖乖回去讀劇本去了——這種勁頭扎克·格雷尼爾也曾有過,有時是因為年輕有時是因為野心,但隨著年紀漸漸增長,戲路逐漸變窄,他已經成為只想過好當下的那種演員了,威廉·布蘭德利很可能年輕和野心兩種特質都具備,而浸yin好萊塢多年的扎克·格雷尼爾知道,這樣的演員才是最可怕的,因為只要他們不半途而廢,總能在終點品嘗勝利。 扎克·格雷尼爾認為雖然威廉·布蘭德利現在已經是好萊塢非常走紅了,可以說無論名氣、人脈還是片酬都達到了Alist的級別,但對方的未來肯定遠不止此,說不定威廉·布蘭德利還會成為好萊塢三十以下演員里第一個達到超A級別的,而且是實至名歸,有小金人加身的那種——從第一次劇本討論會開始,扎克·格雷尼爾就有這種感覺了。 劇組舉行第一次劇本討論的時候,威廉·布蘭德利就已經語不驚人死不休了,他給自己的角色虛構了一整套細節完整的身世,把導演大衛·芬奇都嚇了一跳: “杰克的懦弱不是傳統的、男性的懦弱,他的懦弱是女權主義下的產物,是偏女性化的,他肯定是從小就在一個女性為主,并且缺乏類似父親的男性長輩中的環境長大。瞧,不是(睪)丸癌患者的杰克卻偏偏喜歡參加(睪)丸癌互助者協會,并從中得到心理慰藉,這不正是他缺乏正常男子氣概的一種暗示嗎?”威廉·布蘭德利言之鑿鑿,仿佛他講的不是自己的臆想延伸,而是編劇確實寫在了劇本里的內容似的。 那時就連導演大衛·芬奇都笑了,因為在劇本里設定患有失眠癥的杰克去(睪)丸癌患者互助協會,觀察比他更痛苦的人生好尋找心心理安慰,只是因為(睪)丸癌是對于男性來說最痛苦的一種絕癥——這么說吧,如果《搏擊俱樂部》講的是兩個女人的故事,而杰克又是個姑娘的話,那說不定讓他去參加的就是乳腺癌或不孕不育互助協會了——杰克的懦弱源自女性,(睪)丸癌暗示男性氣質缺失之類的,根本沒在大衛·芬奇原本的考慮之中。 “你怎么會這么想?”扎克·格雷尼爾記得導演大衛·芬奇是一邊揉著肚子一邊問出這個問題的,當時很多人都覺得威廉·布蘭德利的臆想補充很好笑,但在對方開始解釋之后,笑聲漸漸消失了,聽眾們慢慢的全都換上了若有所思的表情。 “杰克的年齡設定是三十歲,三十年前不正是女權運動正進行的轟轟烈烈的時候嗎?任何人都無法否認,以六十年代為分水嶺,那之后無論是電影里還是現實中,較為被大眾推崇的女性形象的確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五十年代似乎只有養育了三個健康孩子的家庭主婦才是值得尊敬的,但是六十年代開始,穿著西裝長褲、留著短發的職業女性又成為了主流——如果將杰克的撫養者設定為這樣的職業女性的話,那他唯唯諾諾的性格來源就有了解釋,符合懦弱的女性總是嬌慣出個性叛逆的孩子,強勢的女性總是訓導出性格懦弱的男性這一家庭普遍規律,而杰克哪怕是在極度憤怒的情緒下,也只是用整理房間、清理家具來作為發泄途經的行為也就有了更好的推測,這是養育他的女性教給他的,因為非暴力的處理方式正是女性所普遍推崇的?!?/br> “這樣就更能說明為什么泰勒讓杰克感到著迷了,因為泰勒就是個純男性化的形象?!贝笮l·芬奇用一種非常奇妙的表情和語氣接道:“瑪拉的故事也更為合理了?!?/br> 泰勒正是布拉德·皮特所扮演的角色,一個杰克在飛機上認識的朋友,和他完全不一樣的人,泰勒身上有杰克缺失的所有東西,有杰克渴望的一切優點,男子氣概、男性魅力、玩世不恭、行動力。而瑪拉,瑪拉是哥特氣質非常濃厚的演員海倫娜·伯翰·卡特所扮演的角色,一個對杰克來說最特別的女人。 按照威廉·布蘭德利的說法,由于從小受到女權主義的影響,杰克對瑪拉的感情肯定是既喜歡又有點恐懼的,這其實也和劇情的發展不謀而合,整個劇本里,杰克總是對瑪拉念念不忘,對和瑪拉發生關系的泰勒嫉妒不已,但當瑪拉主動靠近他了,他卻又開始逃避。 大衛·芬奇最初的設定是杰克先天個性造成了這一切,但威廉·布蘭德利又補充進了很多后天的因素,這讓杰克整個人,不,整個故事都更加豐滿立體了,大衛·芬奇當即讓編劇把這些細節補充進了劇本里,后來布拉德·皮特也不甘示弱的提出了很多關于泰勒這個角色的想法——老實說,扎克·格雷尼爾一直覺得這兩人間的氣氛有古怪,不友好,但也不像互相仇恨——總之,幾次劇本討論會下來,所有演員拿到的劇本比他們最初拿到的都厚了不少。 主要演員和次要演員拿到的劇本通常來說是不一樣的,主要演員的比較完整,而次要演員的除了故事大概外,只有涉及自己角色劇情的部分臺詞是完整的,群眾演員更是簡單到只有一張紙或者導演的幾句教導,這是為了避免電影還沒拍完劇情就先被泄露到了外界,扎克·格雷尼爾扮演的杰克的上司因為只出現在公司里,對手戲也只有和杰克的緣故,劇本是比較薄的,大多數的對手戲里,扎克·格雷尼爾的角色總是在欺負和挖苦杰克,只有最后一幕,他被擺了一道。 扎克·格雷尼爾將這一幕戲稱之為“杰克的崛起”,但當“杰克”真的崛起的時候,他被嚇的夠嗆。 …… 威廉的身體里有些很不愉快的情緒,他想那是一些包含憤怒在內的負面情緒的混合體。 不過不是對布拉德·皮特的,也不是對這劇組里的任何人,而是對米拉麥克斯的?;蛘哒f,對韋恩斯坦兄弟、 “米拉麥克斯已經完全放棄你,該為支持羅伯托·貝尼尼了,他們一點公關都不準備為你做?!眮喢伞じ叻蚵趧倓偟碾娫捓镎f:“更加卑鄙的是,他們在偷取你的支持率,我想這一定是哈維·韋恩斯坦的主意,,那個該死的、無恥的、下作的猶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