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帝的誕生[美娛]_分節閱讀_216
書迷正在閱讀:非正常召喚[全息]、[綜英美]今天可以退休了嗎、亡國美人(NP SM)、非妳莫屬、快穿之打臉計劃、快穿之炮灰反攻戰、一不小心就成了白月光、女配逆襲系統[快穿]、男神他帥裂蒼穹[快穿]、誰寵我就跟誰天下第一好(快穿)
最終楚門伸出顫抖的雙手遮蓋住眼睛,從窗戶旁滑倒下去, …… “馬龍是楚門最好的朋友,當想離開桃源島和對生活的世界有了懷疑的時候,楚門選擇傾訴的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人總是馬龍,可以說馬龍是楚門在整個桃源島里最信任的人了,但是當楚門和美露發生沖突,美露驚慌失措之下向神秘的監視者求助,不久后來到家里將美露解救出去的人竟然是馬龍時,楚門必定已經意識到了馬龍也是參與陰謀運作的人?!?/br> “小鎮上的居民一直在默默監視著楚門,是參與陰謀運作的人;楚門的母親為他制作虛假的成長記錄相冊,是參與者;死而復生的父親是參與者;妻子美露是參與者;而最信任的哥們馬龍用他巧合到虛假的出現給美露解了圍,也顯示出他是參與者之一——馬龍的出現,是真正令楚門感到絕望的人物,正是馬龍迫使楚門認清了殘酷的現實。全世界除了自己外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再托付信任,楚門無法不感到絕望,他也肯定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做出了不顧一切都要逃出桃源島的決定?!?/br> 拍攝告一段落,威廉和導演彼得·威爾講著自己在演剛剛那場戲時代入的楚門的心理狀態,彼得·威爾高聲喝彩:“精彩!精彩極了!你的表演已經超出的劇本的高度,威爾,文字的描述還是蒼白無力的,但你將楚門的心里變化演出了明顯的層次感!我簡直太期待等電影上映后,影評人們對你接連不斷的贊揚了!” 《楚門的世界》講述的就是一個楚門懷疑世界、下定決心、最終逃出桃源島這個虛假世界的故事,但是在整個劇本里,楚門是怎么懷疑世界的,最后又是怎么和桃源島的幕后cao控著抗爭的都描述的很詳盡,唯獨是楚門是如何從懷疑到堅定不顧一切決心的這段心理轉變描寫的很模糊。 但這段心理的變化又對整部電影來說極其重要,起的是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如果只是從懷疑不安的階段,一下跳到和全世界抗爭并取得成功,難道影迷不會覺得怪異嗎?他們肯定會問:楚門的這種勇氣是從哪里得來的?他是如何從平凡人變成一個斗士的? 而威廉剛剛那段眼神戲,豐富的演出了楚門所有的心理活動和心態轉化,也給了所有人答案:最最信任的朋友馬龍的背叛,是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楚門正是從這時起,對桃源島產生了巨大的絕望,和哪怕放棄一切都要逃離的決心的。 當然后面還要再加一場楚門和馬龍的談話戲,讓威廉將楚門的這種絕望心態表現的更徹底,有了這兩場戲的鋪墊,楚門的整個性格轉變和行為模式就很清晰明了,并且富有邏輯性和層次感了。 ‘臉譜化的角色,有豐富情感和性格的角色,不僅情感性格豐富并且還有明顯層次變化的角色,三個遞進的演戲境界,頒獎禮的評委們當然是青睞最后一種了?!说谩ね栂沧套痰南耄骸m然威爾那張過于英俊的小臉蛋,不符合奧斯卡評委們心中演技派的標準形象,但角色的質量說明一切,只要評委不要太過偏見,楚門肯定能給電影換來一個最佳男主角的提名?!?/br> …… 1998年1月底,已經霸占了北美票房排行榜第一整整七周的《泰坦尼克號》的全美票房終于突破三億美元,全球票房也正在逼近八億美元大關。 從好萊塢兩大周刊之一的《綜藝》開始,到《紐約時報》和《華爾街日報》,再到英國的《帝國》雜志和加拿大的《多倫多時報》,全球主流媒體漸漸開始有一個大膽的猜想——《泰坦尼克號》可能成為影史票房最高的電影嗎? 雖然《泰坦尼克號》目前全球不滿八億美元的票房,看起來距離影史票房第一的《獅子王》距離還有點遠(差了快兩億美元),但是距離影史第四的《星球大戰》已經只剩下四千多萬美元的距離了,如果能將放映時間繼續拉長——美國不少院線都有固定的長期展映廳,個別影片在這里一映一年多都是常事,所以《泰坦尼克號》想要長期展映并不難——并且影片的票房一直保持著不錯的上座率的話,說不定還真能創造出新的歷史記錄。 不過關于《泰坦尼克號》票房到底能走多遠的猜測,好萊塢乃至美國的主流媒體們也只是議論了幾天,就將注意力轉向其他方面了,而詹姆斯·卡梅隆等《泰坦尼克號》的主創,竟然也沒在票房上投太多的關注度。 一切只是因為,頒獎季來了。 除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這些電影類獎項二十世紀??怂褂猩陥笸?,最佳男女主角、最佳男女配角等項目也一個未漏,現在全美媒體都在猜測——《泰坦尼克號》將斬獲多少提名,又能收獲幾個獎杯? 第115章提名盛宴 一月初的時候,美國國內《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綜藝》、《紐約客》、《電影評論》、《滾石》,和英國《帝國》雜志,法國《電影手冊》等影響力頗大的媒體,先后評選出了“1997年度十大佳片”,威廉參演的《千鈞一發》與《泰坦尼克號》幾乎入圍了所有評選。 一月上旬到中旬,紐約影評人協會、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美國國家影評人協會、芝加哥影評人協會、波士頓影評人協會這美國五大歷史悠久的影評人協會獎,也都先后發布了協會認定的1997年度電影類獎項最佳獲得者名單。 和不久前報刊雜志的評選一樣,威廉也在五大影評人協會獎中收獲頗豐,眾所周知因為歷史悠久底蘊豐厚,又匯集了幾乎全美最好的電影專家們的緣故,美國的幾大影評人協會極其難以討好——最早成立于1935年的紐約影評人協會更是非常堅持自己的選擇,甚至會為了對影片評價的不同而經常和奧斯卡唱反調,那些在奧斯卡頒獎典禮后一夜之間誕生的所謂“奧斯卡冤案”們,背后少不了這些影評人協會的推波助瀾。 雖然沒有獎杯可拿,但能在口味極其刁鉆的五大影評人協會手里拿到這樣的評價,所獲得的榮譽已經不次于一次提名了——這些評價不僅肯定了威廉演技的含金量,更是肯定了他的表演和藝術天賦,換句話說,如果威廉能把他在影評人圈子的好口碑一直保持下去,哪怕未來幾年十幾年內他都獲得不了一個奧斯卡提名或獎項,不用威廉自己造勢,這些喜歡他看好他的影評人們就會爭先恐后的跳出來質疑奧斯卡的選擇。 這幾類影評人協會大獎,將《千鈞一發》的文森特稱作是“威廉·布蘭德利具有重要突破性的演出”,將《泰坦尼克號》的卡爾稱作是“渾然一體的演繹,完全沒有表演痕跡,威廉·布蘭德利就是卡爾·霍克利,反之亦然?!?/br> 而從《泰坦尼克號》上映以來,關于卡爾·霍克利這個角色的影評,更是多到快能出一本書了。 “雖然詹姆斯·卡梅隆沒有給卡爾安排什么深情款款的臺詞,這個男人在電影后半段更多的是以一種因嫉妒而狂躁的面貌出現,讓人很容易解讀成卡爾對露絲的感情是占有欲和控制欲,但是詹姆斯·卡梅隆這樣級別的導演,根本不會在刻畫配角的時候偷工減料,卡爾對露絲的感情到底是什么?影片細節早已解釋一切?!?/br> “卡爾會花大筆金錢為露絲購置還未成名的莫奈、畢加索的畫,哪怕在他看來這些畫作其實一文不值,如果卡爾對露絲的定位只是出身高貴的花瓶妻子的話,那么他不會關心露絲的喜好,也不會在每次出游的時候都費大力氣的帶著那些畫;杰克救了露絲,為了討露絲歡心,卡爾愿意邀請杰克到頭等艙共進晚餐,最初也并沒有阻止露絲和杰克的接觸,哪怕發現了不對,也是試圖用贈送‘海洋之心’的方式挽回露絲的心;沉船之夜,看到露絲穿的單薄,卡爾立刻脫下外套披到露絲身上,甚至忘記了外套里還裝著‘海洋之心’?!?/br> “當卡爾兩次放棄登上救生船的機會,和杰克一起站在欄桿后,微笑著和救生船上的露絲告別的時候,他們之間有什么不同呢?都是愛著露絲并千方百計希望她活著的男人罷了?!?/br> “卡爾不是一個生性浪漫的人,他甚至和羅曼蒂克這個詞格格不入,他給予的是一種現實的,符合當時貴族階級傳統價值觀的幸福,如果露絲最終嫁給卡爾,她會得到一份門當戶對、相敬如賓的幸福,也會有無數人羨慕她的生活,正如在泰坦尼克號上頭等艙的貴婦人們人人都在欽慕卡爾為未婚妻一擲千金買下‘海洋之心’一樣?!?/br> “但是露絲畢竟和泰坦尼克號上的貴族婦人們不一樣,在災難電影和愛情電影的外表下,《泰坦尼克號》講述了一個女性追求自我解放的故事,詹姆斯·卡梅隆也賦予了露絲許多在當時看來離經叛道的思想,把她塑造成了一個類似于貴族中的瑪琳·黛德麗般的人物。這樣一個討厭束縛、渴望自由,不吝反抗整個時代的露絲,必定不會選擇舊社會傳統價值觀的代表人物卡爾?!?/br> 當1月下旬出爐的第55屆金球獎一口氣給了威廉兩個提名,《千鈞一發》入選最佳男主角、《泰坦尼克號》入選最佳男配角的時候,羅杰·埃伯特終于在《芝加哥太陽報》上登出了他關于《泰坦尼克號》的第三篇影評。 其實說是《泰坦尼克號》這部電影的第三篇影評,不如說是關于“露絲和卡爾”的一篇影評,里面將卡爾和露絲歸于同一個時代的兩種象征性人物,卡爾是“回歸階級的人”,露絲則是“沖破階級的人”,而杰克,則悲慘的沒在羅杰·埃伯特的影評中占據多少篇幅,羅杰·埃伯特將杰克稱作是“露絲女性獨立意識覺醒的引導者”。 金球獎提名名單剛剛出爐,奧斯卡提名名單即將揭曉,在這個敏感的時刻,詹姆斯·卡梅隆與羅杰·埃伯特兩個擁有廣泛影響力的人物都先后站出來為威廉·布蘭德利造勢,讓好萊塢無數演員都在羨慕他的好運氣——詹姆斯·卡梅隆如今在好萊塢是備受追捧的存在, 時間匆匆進入2月底,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終于頒布了第70屆奧斯卡的完全提名名單,名單一經公布,就在全美乃至世界掀起了巨大的波瀾。 …… 《泰坦尼克號》到底能不能獲得奧斯卡的肯定,在學院獎名單揭曉之前,一直都是個懸念。 雖然《泰坦尼克號》不論從藝術性還是商業性上講都無可指摘,但畢竟是一部用兩億美金和高科技特效堆砌起來的大片,學院獎那群保守的評委們又是出了名的討厭商業電影,他們總認為讓演員在綠幕前演戲是一種有損藝術的行為,奧斯卡真的愿意給《泰坦尼克號》太多的榮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