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帝的誕生[美娛]_分節閱讀_54
書迷正在閱讀:非正常召喚[全息]、[綜英美]今天可以退休了嗎、亡國美人(NP SM)、非妳莫屬、快穿之打臉計劃、快穿之炮灰反攻戰、一不小心就成了白月光、女配逆襲系統[快穿]、男神他帥裂蒼穹[快穿]、誰寵我就跟誰天下第一好(快穿)
“我也不想干擾你的選擇,寶貝,只是……”瑪德琳深吸口氣,松開威廉:“算了,我的話已經說完了,剩下的事你自己考慮吧?!比缓笏D身回臥室了。 威廉知道瑪德琳想說什么,“哈佛把你老爸培養的過于自大,所以他一破產就遭受不住打擊自殺,我對哈佛有陰影,所以不希望你申請那里?!敝T如此類的。 威廉能理解瑪德琳的心情,不過,他之所以會想申請哈佛,也是因為埃德溫曾在他很小的時候,曾對威廉說過,希望他能子承父業考進哈佛讀書。 哈佛,或者說美國的很多大學都有子承父業的傳統,并且如果父親是校友的話,兒子申請學校的成功幾率也會比普通人高一點。 瑪德琳大概已經把這件事忘了,但威廉還記的很清楚。 這幾個月,威廉經常想起埃德溫死前的一些事。 埃德溫剛剛宣布個人破產的時候,瑪德琳和威廉各自默默做了很多事,瑪德琳在盤點自己的資產,退掉了所有預定的衣服鞋子包,甚至考慮連車子也賣掉,而威廉,他查了好幾所紐約的公立學校,準備挑個時間告訴父母自己想轉學——不能直接告訴他們自己想轉學的原因是因為卡爾蓋特太貴了,他還得在那之前找一個好的理由——威廉還絞盡腦汁的想幫家里緩解財政,不過要想出個能在短時間內籌集到上億美金的辦法,太難了,哪怕威廉對未來有模糊的印象也不行,因為無論是上輩子還是這輩子,他都對華爾街了解不多。 當然,無論是瑪德琳還是威廉,最初都很避諱在家提任何和破產有關的事,正如瑪德琳所說,埃德溫·布蘭德利是個極其驕傲的人,在埃德溫摔得最慘的時候告訴他家人已經準備好開源節流了,會讓他接受不了,會打擊他的自尊,會讓他覺得妻子兒子看不起他,認為他不可能東山再起了。 所以瑪德琳和威廉一直在等埃德溫平靜下來,再進行談話,只不過誰也沒想到……埃德溫從狂躁狀態中掙脫出來后干的第一件事,不是和家人坐在一起聊聊天,而是跑去自殺。 “嘭!”他就那么自私的從華爾街的摩天大樓上一跳而下,留下一個獲知這個消息后幾近崩潰的家庭。 四年過去了,告別紐約,用時間撫平傷痛,瑪德琳和威廉都開始了新生活,威廉找到了他的興趣,做一名演員,而瑪德琳雖然沒有再婚的意思,但有時候周末也會和新結識的男性朋友出去喝一杯了。 但埃德溫仍然存在于兩人的生活當中,并時不時的影響著他們,所以瑪德琳不想讓威廉申請哈佛,所以威廉想申請哈佛。 ——威廉有負罪感,真的。 ——有時候他甚至在想,既然重生這么不科學的事情都發生在他身上了,那為什么不讓他擁有在華爾街點石成金的手段呢?那樣的話,最起碼他可以避免埃德溫破產和……自殺。 但是現實是,上帝不會因為他說了一句“讓我發財吧”,就從天上扔下幾億美金給他。 威廉只是一個普通人。 ——好吧,或許比普通人要強上那么一點點。 無論如何,他已經將申請信寄出去了,能不能完成埃德溫曾經的心愿,接下來可不是由他做決定了。 …… 圣誕節將至,《理智與情感》的首映也快要舉行了。 好消息和壞消息是連著來的,第一個好消息,索尼·哥倫比亞電影公司將日期暫定在12月13日,最火熱的“奧斯卡檔期”,在各大頒獎禮的提名名單出爐前公映電影,或許能增大獲得金球獎和奧斯卡肯定的機會。 奧斯卡判斷送審影片合格的標準是,必須是前一年1月1日到12月31日在洛杉磯地區的影院首映過的電影,并且連續放映不能少于七天,而哥倫比亞將首映日定在12月中旬,可見其用心良苦了。 壞消息是,因為不敢確定這部電影“錢途”如何,哥倫比亞不肯投入更多的院線資源,七十二家影院,迷你公映,只比一些低成本的獨立電影或文藝電影的首映禮好上那么一點點。 第二個好消息,雖然沒有盛大的全球公映,但由于奧斯汀作品的影響力,艾瑪·湯普森等著名演員的名氣等原因,《理智與情感》并不默默無聞,只要是經常關注電影或文化新聞的人就能知道——又一部奧斯汀的電影要上映了! 十月份,美國新市場出版社出版了艾瑪·湯普森的《理智與情感》劇本,以及她的電影日記,一個月內,僅精裝版本就在美國售出了將近三萬份,購買者多是簡·奧斯汀的書迷,也有一些電影從業者。 劇本是對奧斯汀原著的深加工,既原汁原味,又讓不少古典文學和電影雙重愛好者大叫改編的精妙,而《艾瑪·湯普森的電影日記》,則是眾口一致的笑稱有趣了。 艾瑪將她改編劇本和拍電影時發生的所有趣事都寫進了電影日記里,而且大部分文字不是在說她為了這部電影付出多少多少努力,而是圍繞著她和朋友們展開,比如說從未出現在電影里、或只是出演了一個只有寥寥鏡頭的小配角,但給予過她很大幫助的斯蒂芬·弗萊和休·勞瑞,以及艾米·帕斯卡爾、艾倫·里克曼等等。 作為搭檔,威廉當然也在艾瑪的書里占有重要位置,艾瑪提到他的字數,甚至比提到格雷·懷斯的還要多——也可能是出于英倫式的羞澀,她是故意不在書中多提自己的未婚夫。 但是那種欣賞之意,從字里行間都要滿溢出來了,瞧這些句子: “威廉并非我心中愛德華的第一人選,那時我更青睞休·格蘭特,甚至在寫劇本的時候,愛德華就是直接以格蘭特的形象在我腦海中出現的。但是劇組制作費不多,格蘭特有點昂貴,威廉的試鏡征服了李和艾米,他們選擇了他,我起初接受的不甘不愿,但等電影正式開拍后我發現,我錯了,威廉棒的超乎預料,他的愛德華比文字形象的多,更紳士,更可敬,也更可愛?!?/br> “唯一不足的是,威廉英俊的太過火了,我不得不每天在化妝間里多呆一個小時,把自己化的漂亮點,好在鏡頭里看起來和他比較登對。:D” “在電影最后,我和威廉有一場吻戲,拍完那場戲后他面紅耳赤,看起來純情極了,我敢打賭任何一個女人看到威廉羞澀時那雙水波蕩漾的綠眼睛時,心跳都會小小的失控一下——只要她們不是蕾絲邊——G,親愛的,如果你正在看這段文字,不要吃醋,威廉可愛的就像我們的弟弟?!?/br> “吻戲是哥倫比亞公司在拍攝中要求的,等到后期剪輯的時候,我和李本來都覺得這個鏡頭太過羅曼蒂克,想要剪掉來著——我們不希望觀眾片面的將《理智與情感》看做是一部大團圓結局的愛情片,它應該被賦予更深刻的意義?!?/br> “但當兩個版本分別進行試映的時候,大多數影評人和市場分析師卻認為有接吻鏡頭的版本更好,從商業性上來講,‘只是將威廉·布蘭德利接吻時的樣子印刷成大幅海報貼在影院門口,就能吸引無數對時代愛情電影充滿好奇的迷妹進影院’市場分析師們這樣說。從藝術性上講,多數影評人都表示接吻鏡頭除了過于羅曼蒂克一點外,其實更有助于觀眾清晰的認識到影片主題——理性和感性的相互轉變。在《理智與情感》里,愛琳娜和愛德華都是理性的代表,但在最后他們卻情不自禁的做出了充滿感性的舉動,人性的變化就是如此美妙,如果刪掉后,這個轉變的主題就會變得晦澀難懂了。所以,這個鏡頭在爭議無數后,還是被保留了?!?/br> 如果說艾瑪的文字讓威廉·布蘭德利這個名字走入不少電影從業人員視線的話,那么11月份在NBC、ABC、CBC、FOX、CW等多家電視臺播放的《理智與情感》預告片,則帶來了爆炸般的宣傳效果——預告片剪的太棒了,古典,唯美,充滿英倫風情和清新的田園氣息,看起來和兩年前橫掃奧斯卡的《霍華德莊園》一樣好——每個知道威廉名字的人,也都記住他的臉了。并且深入人心。 湯姆·克魯斯能靠英俊的臉蛋和麻麻的演技征服大半個好萊塢,那么其他人同樣能。 更別提在這個表面看來公平公正,實則歧視遍地都有的洛杉磯,威廉的出身和長相都沒有硬傷。 不是黑皮膚不是新移民也不是猶太人——這點在部分人眼中是缺點,但在更多的人眼里卻也是優點——祖上三代都在美國出生長大,無論按照東海岸還是西海岸的標準,都算純粹的美國人,深色頭發翡翠眼睛,聰明人的長相,雖然英俊的過火,但只要不是金燦燦的金發,就不會被形象定位成低智商的花瓶,接戲的范圍也大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