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節
書迷正在閱讀:如果能少愛你一點、HP之當教授穿成哈利、大臣們逼我當男后、芥末章魚(食之契約同人)、末世莊園 完結+番外、眼兒媚(作者:小夜微冷)、我是天道爸爸最愛的崽!、侯夫人、火腿送進去了,雞蛋還在外面敲門[nph]、絕色小夭(古代NPH)
第一個開張的客戶就是個大客戶,林亦泓飛快的心算了一下,報出一個價格:“四毛八?!?/br> 那大娘就笑了,“不錯呀,小伙子,多大了?還是個學生吧?!?/br> 林亦寧給她用紙包起來,又有別的人聞到香味來了,“你們這包子怎么賣?之前沒見過你們,新來的?” 林亦寧這下順利開口了,報了一遍價格:“新來的,第一次來,看看我們家的包子,味道很好的,買了絕對不會后悔?!?/br> 有的當場接過來,嘗了嘗,這一嘗之下,就夸贊起來,“你們家的包子做的好吃啊,比我常買的那一家做的要好,你們以后還來嗎?我明天還從你們這里買?!?/br> “這個香菇餡的,你給我再拿多兩個,我帶回去給我孫女吃?!?/br> 林亦寧邊拿包子邊回答:“明天還來,以后不好說,這也是我們頭一回出來賣包子?!?/br> 這里有好幾個工廠在,這一片住的是工廠的家屬子弟,在這樣的地方不愁賣不出去,生意很好,雙胞胎都忙不過來了,他們兩個一個把包子給客人,一個收錢,人少的時候還好,人多的時候就有些顧頭不顧尾。 不過不是一直人很多,忙過了那一陣,就緩了不少。 他們做了好幾抽屜呢,有的人出門早,有的人出門晚,他們這個價格是這一片的正常價格,聞到香味,就有人想要試試看。 生意比起其他攤位是很好的了,八點多的時候就只剩下最后一籠包子了。 這一大清早的,雙胞胎忙的出了一身汗,一半是忙的,一半是心急的。 林亦泓摸了一把汗,他也餓了。 拿了一個包子當早餐。 起來的太早,之前沒食欲,現在餓了。 林亦寧也拿了一個包子吃起來,湊過來看了一下錢袋,里面滿滿的錢,但都是面值很小的,要算總數,不多,從半夜開始忙,這么辛苦,就賺這么多。 賺錢真的不容易。 林亦寧想跟mama說什么,一回頭,卻發現mama已經跟那些買菜回來的大娘們聊著天了。 大娘:“你這是他們大姐還是嫂子,帶著出來,你們家的大人呢?!?/br> 俞向安笑瞇瞇的看著他們,“我就是他們mama,不像是吧?!?/br> 大娘吃驚:“哎喲,你這么年輕??!” 俞向安心情愉悅:“他們兩個年紀不大,就是抽條的比較早,高個子,所以看著大,大娘,旁邊就是藥廠吧,怎么沒幾個人進出啊,我記得以前這藥廠挺繁華的呀?!?/br> 大娘嘆了一口氣:“你也說那是以前了,這廠獨立出來的時候誰不說好啊,但是才風光了幾年,現在生產的藥人家不愛用,我有個姐妹就在那里上班,我每個月還有點別的補貼,她現在每個月就靠著基礎工資了?!?/br> 俞向安吃驚狀:“那這工廠里的那么多人都靠基本工資過活啊?!?/br> 大娘:“對呀,兩三百工人就靠基本工資過日子,你說現在這錢越來越不值錢了,收入還比原來少了,日子過得緊巴巴的?!?/br> 俞向安皺眉:“這是什么問題呀?怎么就這樣了?!?/br> 大娘:“什么問題?生產出來的藥賣不出去,積壓在那里,他們工資低,為什么低,不用上班,本來就賣不出去,要是繼續生產,那不是堆的更多了,原材料也要錢不是,我就知道,有不少人利用閑暇時間出去找活干補貼家用,家里要是小孩多的,那靠死工資真的太吃力了?!闭f著那個大娘臉上唏噓。 現在這時候,大眾還是認為鐵飯碗比較好,對于有些人迫于生活的無奈跑去干個體戶,基本是抱著同情的看法,就算知道他們可能掙了不少錢,也覺得這長久不了。 遇上這么一個健談的大娘,俞向安問了不少藥廠的事情。 她打聽了這么多,自然是有她的目的的。 她知道這間藥廠有些經營不善,所以過來看看經營不善到了哪種程度。 畢竟林川柏想要一間藥廠,這里就有一間經營不善看著不太好的藥廠。 正合適,不是嗎。 第一百零四章 林川柏從首都回來了, 俞向安:“這次是什么事?” 林川柏,“我老師想讓我去他的一個項目,我拒絕了, 在那邊幫忙打了兩天下手,打架的事怎么樣?” 俞向安:“已經完全解決了, 你兒子跟被打的章途飛章同學還成為了朋友, 不打不相識?!?/br> 林川柏了然:“男孩子的友誼?!?/br> 俞向安笑了笑:“我帶著他們去賣包子了, 還有個好消息告訴你?!?/br> 林川柏:“賣包子是讓他們吃點苦嗎,什么好消息?!?/br> 俞向安:“我去長瑤藥廠那里打聽了一下,經營不善, 現在還能撐, 但是如果上面的人還不改變,撐不了多久了?!?/br> 林川柏也有好消息:“我新研制出的口服液,對小兒發燒效果不錯, 差不多可以進入臨床了?!?/br> 國企大肆裁員不是這個時候,但一些工廠經營不善是八十年代就有了, 不過因為政府扶持, 還有銀行貸款,一直茍延殘喘。 林川柏想要做一家平民藥店, 他沒有研發什么大病重病的藥,他自己私底下研制的全都是一些日常的藥品, 比如感冒藥,退燒藥, 碘酒, 涼茶等等,只在學校研究所有參加一些大病重病的項目。 日常藥這也算是他的一個執念了,在穿越之前撫養林川柏的老道士有一次生病了, 去醫院花了不少錢,沒治好,最后有人介紹了一款很便宜,沒什么名氣的中成藥,治好了。 他對這件事情印象很深,他希望能有更多這樣的藥進入家家戶戶。 對他的這個想法,俞向安表示支持:想做就做。 不說能賺多少錢,能收支平衡就好。 沒多久,羊城這邊就多了一個名叫王永樂的大姐,以前家里是開武館的,因為家里出了些變故,就出來外面找活干了,俞向安讓她來這里陪著兩個孩子,林亦寧是女孩,有些事情,女的比較容易有話題。 這個年紀,別人輕易也不會說閑話。 * 李全福是一個五十多歲的莊稼漢,他種了一輩子的地,在建國之前,他跟著父母給地主家種地,后來新國成立了,沒有地主了,他跟著其他村民種集體的地,聽上面的分配干活,又后來改革了,實行家庭聯產承包制,分田到戶,他給自己家里種地。 種地是他唯一會的、也是賴以謀生的職業。 給集體干活和給自己家干活是不一樣的。 同樣的地,之前的收成是一百斤的話,分給個人以后,可以收到一百二十斤。 李全?,F在很滿意,但是他的孩子大都不愿意種地,越來越多的人跑出去外面討生活,每個月拿工資,他的孩子也出去了,留下孫子孫女,到了農忙的時候才會回來幫忙。 那也沒關系,他們能照看的過來,他以為日子就這么過去了,但他沒有想到,他都到了這把年紀了,還能拿工資。 有個大老板承包了一大片地,有田地、有山地,也有沼澤地。 這山說起來,剛經歷了火燒山,不知道是誰勾起了火星,燒了好幾座山頭,現在這幾座山頭就被承包了下來,租了挺長時間的,然后聘請他們幫忙收拾。 收拾出來之后,挑選有經驗的人種地,李全??粗?,試探性的去報名了,別的不敢說,種地,他還是有自信的。 結果出來,他被選中了。 被選中以后,他每個月也是能拿工資的人了! 而且就在家門口。 家里的地還有老婆子,還有孫子孫女,這日子太方便了。 跟他一樣的人不少,這山頭不是一個村的,三個村都有份,也有其他村的人被聘用,還有外地人過來,他們有的會養魚,有的會養甲魚,有的會養羊,有的會養兔子…… 每個人擅長的地方都不一樣。 做了幾個月,李全福想讓自己的孩子也回來,在外地打工做什么? 不如在自己家門口打工。 能拿工資,還能顧著家里。 俞向安是逐步投入的,一口氣全部鋪完,資金壓力太大。 山頭一點點清理,先清理出來的部分按規劃。 這山頭有的種果樹,有的種的是經濟木材。 李全福氣認識一些,用來做家具很受歡迎。 這些是急不來的,比如果樹和經濟木材,種下去不可能今年明年就能收獲,俞向安打算把這里打造成一個放心后廚,后生那么多不知道加了什么添加劑的食材,哪里有自己種的放心。 “招商引資”,這是一個熱門話題。 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尋求外來資金注入,盤活經濟。 只要愿意去那邊建立廠房,帶動收入,提供大小不等的優惠。 有的愿意減免稅收,有的愿意免費或低價提供土地。 只要廠房建起來了,那么就會有工人,當地的就會增加收入,有了收入,才能做其他的事。 白石縣想要引入外資,但是這地方不是什么交通要道,只有一個火車站點,也沒有什么自然資源,想要招商引資,難。 村里,俞順穩卻正在想著招商引資的事。 他們村有一個造紙廠,還有一個磚廠。 造紙廠是鎮里的,磚廠卻是屬于他們村自己的。 靠著這兩個廠子,他們村在附近誰說起來都要豎起大拇指,最直觀的,就是他們村里娶城里的姑娘,容易了。 但是俞順穩覺得還不夠。 俞滿昌也覺得還不夠。 去了一趟特區回來,他們兩個都有些熱血沸騰。 他們想要招商引資,首先找的就是俞滿生,俞滿生做建筑,他們村多少小伙子都跟著他出去外面闖蕩,大家都知道他在外面賺大錢了。 對這點,俞滿生過來問俞向安意見,俞向安攤手:“你想投就投,但是如果你是想著做善事的話,那要跟做生意區分開來,做生意是想著要賺錢的,做法不一樣?!?/br> 林川柏大哥林廣白現在管著開發區,也有問過俞向安要不要去那邊投資,政策優惠絕對有,但是俞向安盤算了一下自己的資本,距離太遠了,沒有去,暫時擱置了下來。 投資回報率達不到她想要的。 如果要問她想不想投資老家的話,俞向安是覺得投也行,不投也行,要投,花銷也不大,可以試一試水果這一條路,他們那一片種的桃子味道不錯,要是做出名頭了也可以,還可以建一個罐頭加工廠,生產水果罐頭。 不投就是站在賺錢的角度,現在投資老家并不是什么好選擇,如果是要做善事的話,那可以把學校修一修,路修一修。 俞滿生聽了這話,點點頭:“我回去好好想想?!?/br> 他回去先看看自己手頭有多少錢。 他的資金可沒有俞向安那么好。 俞向安也不是沒想過去別的地方,招商引資有優惠,挺好,但是這邊的攤子還沒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