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節
書迷正在閱讀:如果能少愛你一點、HP之當教授穿成哈利、大臣們逼我當男后、芥末章魚(食之契約同人)、末世莊園 完結+番外、眼兒媚(作者:小夜微冷)、我是天道爸爸最愛的崽!、侯夫人、火腿送進去了,雞蛋還在外面敲門[nph]、絕色小夭(古代NPH)
他轉了一圈回去,張茶花蹲在地上切野菜,把野菜切成小塊,再和紅薯絲、紅薯苗、米糠等等混合在一起煮熟了喂豬,這樣豬能長得更快。 家里養了三頭大肥豬,每天豬食就不少,他接過了這活。 張茶花就在一邊拿起了掃把,掃地。 “我們這豬長的快,等到了年底的時候,肯定是頭大肥豬?!?/br> 現在不用交任務豬,這豬都是他們自己的,過年的時候一頭豬留下一半過年用,其余的都賣掉。 這可是一筆不小的收益,如果家里沒有工人賺錢的話,那么養豬能夠帶來的收益很可能就是一年到頭收益最大的那一筆了。 孩子嫁娶,生老病死,就要靠它。 這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過他們家還不至于這樣。 俞青保在造紙廠里面工作,這造紙廠現在的規模也大了,他作為元老,一個月能拿接近四十塊。 大侄子俞滿昌他現在所在的磚廠,是他們大隊的,他一個月分到的錢沒有那么多,但是換算成年終的話,他的年收益比他老子多不少。 現在大家沒有干活,不用工分換算了,而是換算成人頭。 磚廠造成的收益除了部分固定的支出分給這些員工,還有余留下必要的支出以外,其余的都會按照人頭分給在冊的每一個村民,家里人口多的分下來的也不是一個小數目。 這就造成他們村娶媳婦特別容易,也特別勤快,到了可以領證的年紀一準就早早的去領證,然后就有錢拿了,生孩子也生的早,人丁興旺。 看著豬在傷食,俞青山看著這日子,在心里嘆了口氣,在老家的日子過得很悠閑自在,他之前是盤算著等到他退休了,他就回來老家,住二兒子的房子。 他在縣城的房子就先空著,等以后最小的兒子他以后的工作定了以后再做打算。 回來老家這里有他媽,有他親兄弟,有他侄子。他還可以弄一塊地,自己種種菜,養幾只雞。 想也知道日子過得有多悠閑,他要是想孩子了,就回去縣城,看看大兒子和孫子他們。 也就是這一個兒子可以隨時見到了,其余的孩子都出息了,在外面工作。 他們有了自己的天空。 現在看來,他這計劃不如變化快。 就算退休以后不能幫小女兒做別的,他在那邊有他自己,小女兒也不會被別人說閑話。 就是有那些心底壞的人喜歡把人往不堪的方面去想。 他這年紀,要提前退休也可以的,但是相比起來,老大還差點火候,再等等…… 林川柏正在跟俞向安通電話。 在俞向安忙碌的時候林川柏也沒有閑著。 已經陸陸續續的出了一些成果,雖然這些都是一些小玩意兒,但是這種日常的小玩意兒,在生活中很常見,要是發展起來了,也能掙不少錢。 他說了一些這段時間做的事,然后順帶著說了一句尋人啟事的事。 “有個人寫了信來問,我和二哥已經核查過了,對方并不是我們要找的人,空歡喜一場?!?/br> 俞向安:“我這里也有空歡喜過,慢慢來吧?!?/br> 林川柏嗯了一聲:“你同學,柳明月過來吃飯,還送了兩個孩子禮物,見到我問你什么時候回來?你去了這么久?!?/br> 俞向安失笑:“我又不是沒給她留電話,行了我知道了,我這兩天抽個時間給她打過去?!?/br> 她這不是想要弄出點成績才好去見老朋友嗎。 不然的話,她這做的不像樣,都不好意思露面了。 說著說著,俞向安放低了聲音,“我年前肯定會回去,你等我啊?!?/br> 林川柏在那邊笑了:“好,我等你?!?/br> 在八三年的年底,特區這邊意想不到的得到了回信。 是俞常有三弟俞常開的信息,他當初不知道因為什么原因跑到香港去了,而且在那邊娶妻生子,現在看到了報紙聯系的人是他的二兒子。 這個三爺爺在五十來歲的時候就去世了,現在已經過去十來年了。 他在香港的日子不能說過得太差,一開始很難,后來也有房有工作。 他到了香港之后,輾轉,和他媳婦一起開了一間推拿館,這是他媳婦的家傳手藝,憑借著這門本事他們在那邊安置了下來,生了兩兒兩女。 現在他去世了,不過三奶奶還在,孩子們也都站住了,在那邊嫁娶,生兒育女。 俞葉歸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三,上面一個大哥一個大姐,下面還有一個meimei。 他跟著客戶過來這邊做生意的時候看到了報紙,這才聯系了俞滿生,在之前,他在英國工作。 這位是俞滿生和俞向安的堂叔,說起來,血緣關系不遠,而且他的名字,落葉歸根,從他的名字可以看出來,給他取名的人的想法。 俞葉歸有些感慨:“我的名字就是我爸起的,他想回老家?!?/br> 俞向安仔細的打量他,穿著西裝,打著領帶,戴著眼鏡,看上去比較斯文,看著就是接受過一定的教育的知識分子,他是個律師。 這行業,沒有足夠的學歷,很難進來這個行業。 至于長相,好似跟爺爺是有些像。 俞葉歸:“我爸以前也說過,他百年之后,他想要葬回家鄉,之前在他病的時候就想回來,但是那時候,你們也知道的,沒回來成,后來就把這事暫時放下了,這次我回來,也是巧了,我本來就是想著能不能打聽打聽,我爸老家還有沒有人,要是有的話,到時候也要跟老人說一句,要是他真的能聽到的話,了了這份惦記?!?/br> 只要是人就沒有不追本溯源的,知道自己媽是誰,爸是誰,他們老家在哪里,有什么親戚。 俞葉歸:“我爸年輕剛來香港的時候還很年輕,又沒有身份證明,想要掙一口吃的都難,后來遇到了我媽,我媽她來的比較早,日子也過的不太好,兩個人互相扶持,我外家有一門推拿的手藝,我媽學會了,就靠這門家傳的手藝,在香港立足?!?/br> 光是聽著,就知道那時候有多不容易。 “聽他們說以前日子過得很苦,后來總算慢慢的好了,只不過因為早年吃了太多苦,我爸上了年紀,身上許多問題就出來了,經常去醫院,我那時候陪著他,他經常說起老家的事,他上頭有兩個哥哥,一個jiejie,下面有一個弟弟,一個meimei……” 他說出了紅星大隊的地址,也說了他爺爺奶奶,也就是俞向安與俞滿生他們太爺爺太奶奶的名字,說了當初他們四兄弟去了哪里討生活,給什么人家干活謀生,這些都對上了。 這應該不會是假的吧? 外人怎么會知道這么詳細。 俞向安和俞滿生聽著都有些高興。 終于有消息了。 也就和他說了老家那邊的事兒。 說他們是俞常有的孫子孫女。老人家也去世了,去世之前惦記著兩個不知去向的弟妹,他們就登報尋人。 俞滿生說起紅星大隊來,更具體,俞葉歸聽著,和記憶力爸說的老家聯系在了一起。 應該就是了,他也覺得很神奇,他還沒有找過去,已經有人在找他們了,之前聽他爸的描述,老家那邊日子過得很難,爸媽都早早的就沒了,最大的大哥在當時也還是個沒成人的半大小子,他們哥幾個不得不出去外面討生活,幸好運氣還算不錯,都找到了活,能夠養活自己,不過最后爸被牽連了過去,也就是幸好他機靈,才逃過了一劫。 他以為那邊就算還有親戚,日子也過的不好,但是現在聽著,這人丁很是興旺,這后代日子過得也不差,看這兩個人的穿著就知道是個體面人,而且登報紙尋人一時都還好說,時間長了那也不是一筆小的花銷。 他好奇他們的職業,這一問才知道,這日子過得真不差,大爺爺那邊的出了好多個大學生,就算是在香港,大學生也不是那么常見的。 他自己的學歷在兄弟姐妹中是最高的,成為了一個律師,他大哥繼承了mama的手藝,也隨了mama的姓氏,推拿館由他繼承,現在推拿的生意也不錯,大姐嫁給了一個警察,現在當家庭主婦,meimei嫁給了一個老師,自己是廠里的會計。 他聽著,也覺得高興,就算不是一起相處著長大的,但是終究有血緣關系,他爸要是還活著,知道這事應當會很開心,而且知道爸的大哥二哥一直惦記著他,也會很欣慰。 俞葉歸盤算著,按理來說這親戚沒跑的了,他大奶奶還在,二爺爺也還在,這兩個人他們應該主動去拜訪的。 還有他爸之前就說落葉歸根,要找個時間去那邊看一下,確認這件事情可不可行。 然后再挑個好日子,把爸的骨灰帶回去。 兩邊都把信息對上了,出錯的可能性就很小了,接下來俞葉歸他提出他要回去香港把照片拿過來,然后再去紅星大隊,這樣子就萬無一失了。 他爸年輕的時候有拍過照片,還保存著呢。 俞葉歸離開了,俞向安和俞滿生對視了一下,都感到神奇。 自沒有想到這回找到正主了,不過…“可惜的是三爺爺他去的早?!?/br> 俞滿生感嘆了一聲,“奶奶肯定會很高興,如果爺爺還在就好了?!币侵懒怂艿南?,他應該能更安心一點的離開。 俞向安搖頭:“誰能想到會在香港?!?/br> 也沒有想到會是這個結果,他們那邊又不靠海,怎么三爺爺當初會跑到香港呢? 小姑奶奶她會不會也是跑到國外去了,所以他們都在國內的報紙才會沒有發揮作用? 但是據說當初收下她做童養媳的那戶人家家庭條件一般,也就稍好一些,是看中了她長得比較好看,他家的兒子想和她玩,所以才會收了她做童養媳的,去國外,在那年代沒有些門路和背景的,很難,可能性不大。 然后俞滿生想到一個問題,“要見面了,這樣的話,回去你怎么解釋???” 剛剛俞向安的職業含糊過去了,但是他在這邊常駐,遲早會知道她在做什么,說不定現在回去就會打聽,知道底細,要是回去了說漏嘴,那場面太美。 俞向安:“……” 松了一下頭皮,免得繃得太緊,“……沒事,我爸知道了,他應該有幫我鋪墊,我現在這成績他們就算知道了,也還好?!?/br> 她來這里快要一年了,現在他的分店有六間,廠里因為設備的問題,所以是工人三班倒,每天幾乎都不停歇,這還不能說明現在的好生意嗎? 現在做生意,為什么說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呢? 因為這時候很多市場就在那里放著,跟后世不一樣,不用花太多的心思,就能得到一個讓人很驚艷的效果。 她的房子也在建中,到時候在這里有房子有產業,還不放心嗎? 俞滿生點點頭:“小安姐,你可記得幫弟弟說清楚,我可不是故意隱瞞的?!?/br> 俞向安:“之前我就說過了,放心吧,我爸知道?!?/br> 香港啊,俞向安的眼睛閃了閃,說來也巧,她還打算要去香港那里買幾個房子,現在可是香港房價的低迷時期,明年房價就回升了,到時候再轉手賣出去,很容易就能翻倍。 尤其是一些中心地段的好房子,短時間內不轉手,放在那里,一年一個價。 她為了這事,也認識了幾個香港人,她或許可以通過他們,打聽打聽這三爺爺家的情況。 第七十九章 這一打聽, 只能以俞葉歸作為切入口。 是英國大學生,畢業后就留在英國,是個很體面的律師, 現在跟著他的主家來的特區,而他的主家, 俞向安也是知道的。 某個汽車大廠。 看起來人沒問題。 這件事情傳回去, 毫無疑問的, 在俞家掀起了軒然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