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奈何黃泉
既然沒有毒氣瘴氣,那么只需要運氣護住心脈不受陰氣侵蝕就沒有什么大礙了。三人打定主意,將那登山索掛在小門門洞之上,從那小門之上朝著下面滑了下去,進入了地宮的墓道。 在地宮的墓道之中,排列著眾多的銅塑,人馬車皆有,簡直是一支軍隊。人持冰刃馬著馬鞍,車上滿載著輜重。銅塑保存完好,幾乎沒長什么銅銹,面目如生,每一尊塑像在細節上都有不同。那些銅塑拔劍而立,手中的劍寒光瑟瑟,竟然都是貨真價實的兵刃。 此處地形有些狹窄,若是要再朝著更深處進發,必須得要從這些青銅塑像之中穿過。那些塑像手中鋒利的兵刃,在那些栩栩如生的銅塑手中,仿佛會隨時斬下,殺死他們這些入侵者一般。那方士的手段,三人早就有所見識,一路之上,有十二分的小心。 楚昆陽觀察那些銅塑的關節處,皆有機括可以活動。由此便幾乎可以肯定這些銅塑不僅僅是表面上的一個裝飾,更是護衛這陵墓的一支軍隊。若是他們觸動機關,只怕這些銅塑立馬就會對著他們發動沖鋒,將他們碾碎在這避無可避的墓道之中。 三人小心翼翼朝前而行,蘇越當先,蘇玨在其中,楚昆陽斷后。他們專挑那些銅塑腳下的空白走,恐怕走中間的大路觸動機關,一路行來,總算是沒有出現意外。再朝前方走,墓道中出現了幾個石臺,走過去一看,上面滿滿的都是殉葬品。 這些石臺上的殉葬品分門別類,骨器、玉器、銅器、陶器皆有。造型精美材料珍貴,若是把這些殉葬品帶到外面去,也是一筆極大的財富。俗話說賊不走空,他們現在的行為,也算得半個盜墓賊,蘇玨心中盤算,若是將這些殉葬品順走,能換來多少財富。 不過這些也只能是想想,眼前的當務之急是將燭龍或者陰玉找到。這些殉葬品拿不拿,倒是都無所謂,蘇玨和楚昆陽也并非貪財之輩。所以蘇玨這齊心拿走殉葬品的念頭起了一下,細細想想也就算了。 走過這些石臺,在前方出現了三座又短又窄的陰槐木獨木橋,橫掛在三條平行的人工河中。楚昆陽用手電一照,那人工河中的河水渾濁昏黃,也不見水流和波紋,竟然是一潭死水。那河岸邊上立一塊碑,上面用小篆寫著兩個大字“黃泉?!?/br> 既然此處乃是黃泉,那么這三座陰槐木所做的獨木橋,便該是那幽冥地府的奈何橋了。在華夏的古文化中,人死之后要飲黃泉水過奈何橋,斬斷世俗糾紛,方可脫胎換骨,羽化登仙。西游記中唐僧師徒取經之時,也經過了這樣一番脫胎換骨的洗髓。 不過西游記這種玄幻志怪之說,不可全信,只是用來舉個例子而已。在前方過了這黃泉路奈何橋之后,眼見得有一塊玉碑,上面刻畫著建南侯的影像和他們之前看到的那個女子同立,是建南侯與他那個妃妾。 楚昆陽也不明白為何建南侯這樣一個人會對一個妃妾如此記掛,在他以畢生之力修建起來的王陵明樓和地宮之中都多次出現他和這妃妾的影像。但是蘇越看了那妃妾的影像,又是默然了片刻,隨口張口說道,“你們二人是否覺得,這一路行來,似乎有驚無險,太過順利了?!?/br> 楚昆陽和蘇玨對視一眼,都默默點頭,皆有此感。但是既然行動順利,總不能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自己給自己找麻煩吧。懷疑也只能是懷疑,眼前的事情,還是要走一步才算得了一步。 蘇越見楚昆陽和蘇玨說不出話來,也不置可否,拎著長槍,走上那奈何橋,一馬當先,直勾勾的奔著那玉碑而去。楚昆陽和蘇玨看得不明所以,但是也只好快步跟上。那陰槐木的獨木橋看上去嚇人,但是其實相當穩定,他們忙著追趕蘇越,倒是沒覺得有多可怕。 過了這奈何橋,地宮的結構完完整整的展現了出來。原來是一處天然流水沖刷而成的大巖洞,再加以人工擴建修建了這座地宮。地宮的圍墻是用的紫石英,在黑暗中發出淡淡的微光。圍墻之中有一扇紫銅的大門,上面用扣鎖鎖住。 這種小物件,自然難不倒三人。楚昆陽上前,拔出古劍青鋒,朝那扣鎖上斬了兩劍,誰知那扣鎖也是精鋼所制,以古劍青鋒之利,竟然也斬不斷。蘇玨用飛虎探陰爪來破壞機關,也一籌莫展,對機括無往不利的飛虎探陰爪,竟然在這小小的扣鎖面前吃了癟。 蘇越沉默片刻,抬頭看了楚昆陽一眼,淡淡的說道,“拔劍,用古劍龍屠?!?/br> 楚昆陽愣了一下,這才想起身上還帶著這柄神器。但是古劍龍屠的兇戾至今都仿佛在眼前,卻不是他現在所能夠掌握的。然而眼前車到山前,又必須開出一條路來。咬一咬牙,將古劍龍屠從背上去下,握住劍柄,發力抽動。 古劍龍屠之中,劍鞘對長劍有一股子巨大的吸引力,根本不能輕易的抽出來。楚昆陽凝神屏息,用了好大的力氣才將那古劍龍屠從劍鞘之中抽出。三人只見得眼前銀光一閃,“噌”的一聲輕響,那扣鎖應聲落地,散落在地上。 這墓室的墓門既然已經打開,內中必然就是墓室。此乃建南侯一生心血,若說墓室之中沒有機關,只怕三歲小孩子也不會相信。若是內有機關,人一走進去必然觸動。楚昆陽三人并不敢輕舉妄動,只是潛伏在門口,用手電朝里面掃了兩眼。 強光手電的光將那黑暗的墓室照得亮亮堂堂的,卻只見得黑暗的墓室之中,竟然用銅鏈子懸掛著三口碩大的棺槨。三口棺槨一口是玉棺,一口是青銅棺,還有一口是黑鐵玄棺。三口棺材大小相近,但是上面的造型卻大不相同,呈現出一個三角形懸掛在空中。 那棺槨,其實距離三人的位置很近,不過是光線黑暗,看不分明而已。用強光手電一照,那口青銅棺距離三人不過兩尺,頓時三人都是眉頭一皺。蘇玨對這喪葬之事多有了解,見過的棺材不計其數,楚昆陽也算得上半個考古學家,卻從沒有見過棺槨如此擺放。 就算說建南侯對那妃妾一往情深,死后夫妻一同合葬,也絕沒有將棺槨懸掛于空中的道理。更何況建南侯無后,加上他那妃妾也才二人,有哪里多出來一口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