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節
第四,當然就是她的對手們。 肖妃不足為懼,她把自己草原上的后宮都殺了也增不了多少肥,種不出糧來。 嚴江更不用擔心,他養貓打野哄人是一流的,但種植嘛——連種子怎么催芽都不知道。 孟嵐是個勁敵,但廣州那地方太小了,想開墾梯田那就不是一年兩年的事情了,需要幾輩人精心護理照顧才能出梯田作物區。 最麻煩的,還是遼東那家伙…… 遼東,郡治襄平城。 扶余國王子依玄穿著絲衣,學著晉人束發戴冠,坐著牛車,帶著扶余國特產的山參與禮器,前來求見遼東太守。 但是希銀不在。 年輕的王子甚是忐忑。 他記得父親臨行前的囑托,讓他一定要通過遼東太守向渤海公朝拜,只有這樣,扶余國才能重新得到中原王朝的保護,在白山黑水中生存下來。 依玄當然是謹記的。 從他出生開始,就沒有見到父親那么虔誠的模樣。 他們扶余國在遼東的東邊,聽去渤??さ娜苏f,那邊的異人稱扶余國的位置叫“吉林”,是非常富饒的土地,但依玄一點不那么覺得,不像中原這邊,二月就開始融冰,扶余國的冬季非常漫長,冬天極為寒冷,每到冬季,就會有大量的老幼凍餓而死,種的大麥和粟米產量都很低,他們更多是以漁獵為生。 但是國內的特產很多,山林野貨,野獸皮毛都能養育很多的人。 可是,慕容鮮卑太可怕了,如果說高句麗和更東邊xue居的挹婁人他們還能勉強抵抗的話,慕容鮮卑簡直就是他們的克星,三十年前,慕容鮮卑就攻滅了他們扶余國,爺爺依慮王自殺了,父親逃亡到了遼東,向晉朝求援,是當時東夷校尉,打敗了鮮卑人,同時且他們復國。 但就算這樣,慕容鮮卑也不罷休,他們把數萬人抓為奴隸,賣到了晉朝,好在當時的晉帝仁義,將他們扶余的奴隸送了回來…… “太守是有什么要事么?”想到這,依玄去拜訪了李成,后者既是護東夷校尉的兒子,也是他們扶余國如今最大的雇主,是他幫著將國內的很多平民送去了渤???,從而換來了重要的糧食和鐵器,靠著這些,他們的國家才高句麗、慕容鮮卑、還有挹婁人的侵擾下生存下來。 “沒什么要事,只是去看稻田了?!崩畛苫卮鸬?。 “稻田?”依玄有些茫然。 李成看著這個二十多歲的青年,想到這些年靠他收的中介費,笑道:“嗯,正好有空,便帶你開開眼界?!?/br> 依玄有些惶恐地道謝。 李成淡然地揮手:“隨我來吧?!?/br> 依玄跟了上去。 李成上馬出城,帶著依玄來到襄平城外西邊的一處河灘上,依玄目光有些震驚,這里有好多田。 浩浩蕩蕩,一望地際的田。 田里種的是豆子,蔓延很遠很遠,他有些驚嘆,但又有些失落……豆子他們扶余也有的種,但是這東西吃了脹肚子,很難受,在他們那,只有健壯的,能打獵采集的人,才能吃上好的飯食,老人孩子,大多都吃的豆子或者割口的大麥。 順著田路走了一截,一片有數十畝的田地出現在眼前,這東西讓依玄有些茫然,他從未見過這種植物,細小的花穗開在又高又整齊的草叢里,田里有水,蔓延的整整齊,不由回頭看向了李成。 李成卻不看他,而是走向了視線盡頭的一座的涼亭,那里正有幾名晉人正在聚集在亭下的桌案邊,細細說著什么。 依玄跟了上去,有些疑惑地問:“李叢事,那些種的是什么?” “那是南方的作物,叫水稻?!崩畛砂寥坏?,“它結的果實不知你聽過沒有,叫白米?!?/br> 依玄驚呆了。 “水、水稻??” 他怎么可能沒聽過水稻,那是晉朝南方的作物,但在粟米之外,還有白米,在北北是頂頂珍貴的貨物,在扶余,是珍貴的供品,只有王族才能吃到,依玄吃過,但也不敢多吃,因為那是他們父親才能隨意享用的東西。 但是,水稻,水稻怎么可能長在這里,長在這么遙遠,這么寒冷的地方?? 他的心都要提起來了,感覺頭暈目眩,這幾日的勞累奔波仿佛就一起涌了讓來,讓他身渾身都快濕透。 可更多的,是瘋狂的心跳聲。 那可是,那可是米??! 在北方能種出的米??! 可以代替豆子,能大量種植的白米??! 如果有了這個、要是有了這個,如果扶余也能種上稻,會不會,他們會不會也像晉朝一樣繁華,一樣興旺? 不用進山狩獵,不用吃廢柴禾的豆子和高粱,能長得更高更壯,有力氣筑一座如襄平這樣的石頭城,而不是木柵做城墻……筑一座能抵抗鮮卑的大城? 幻想之中,他似乎更暈眩了。 …… 而涼亭中,希銀正聽著手下的匯報。 “東北地區的稻米種植歷史非常段,大約是在十九世紀才開始,先前一般都種的大豆和高粱,”希銀的小弟林鐘期正認真匯報著自己的選種和種植記錄,“但是積累的經驗非常多,最開始東北地區種的是朝鮮半島帶來的水稻,但是產量不如人意,所幸的是當時種上了北海道耐寒的‘赤毛’稻,這才在東北開啟了主糧的種植,我查看了所有關于赤毛稻的文獻,找到南方的航海隊,請他們幫助尋找南方所有海拔在一千八百米以上的區域,尋找沒有稻田……” “幸運的是,這種稻田雖然少,卻依然有。因為吳興沈家如今在南方如日中天的勢力,吳興沈家高價購買了所有這些高海拔地區的稻種,由航海隊向我們斷斷續續運來了約三千斤的稻米種子,”說到這里林鐘期就非常驕傲了,“我們就現代最先進的選育經驗,去年,在用玻璃溫室催芽后,這幾千斤種子存活下米的約有二十分之一,在挑選出最飽滿的種子后,如今你看到的,就是我們新種出的實驗田……” “非常好?!毕cy表揚他,“如今女神要求的主糧,豆子雖然好用作用多,但是怎么都代替不了主糧的地位,其實我原本想種小麥的……” “嗯,我當時拒絕了,”林鐘期成就感更高了,“長城以北的地方太冷了,冬小麥是越不過冬天的,如果春天種小麥,口感和產量都遠不如冬小麥,不如一步到位,而且這邊水源豐富,能成為最大的水稻產區不是沒有原因的!” 希銀點頭,正要讓他加緊選育,為明年的推廣做準備,就看到李成帶著一個長像平庸,但非常激動——他估摸著,要不是看著李成在,這年輕人沒準能直接撲到自己身上。 “玄王子,這便是渤海公親封的遼東太守,希銀。是他收你們去渤海做工,”李成微笑著介紹,隨后又忍不住調侃道,“說起來,我賺你們的錢啊,大部分都是他抽走了?!?/br> 此話一出,做工、朝供、種稻……種種光環一加,看著那位清俊孤高的遼東太守,依玄淚水瞬間就涌了出來,猛地跪拜在了希銀面前——暈了過去。 第180章 東部開發 一番折騰后,依玄王子終于平下心緒,只是看希銀的目光,就像看到了神仙,恨不得納頭便拜。 在李成介紹一番后,依玄王子本想恭維幾句,但奈何腦子一熱,開口就是希望太守能教會他們種植水稻,扶余上下必有厚報云云。 話一出口,他臉便漲得通紅,知道自己冒犯了,但又忍不住祈求地看著希銀,期盼能得到肯定的答復。 希銀沒有說話,只是淡定地看了一眼自家小弟。 林鐘期立刻走上前來,給他解釋這稻種是從南方來的,雖然也是溫度較低的高海拔地區種子,但還在試種期間,每塊土地都還只是試驗田,需要繼續挑選種子,才能確定生長,否則小規模還好,大量推廣一但出現問題,就是絕收。 他們會在收獲后檢查種子情況,如果沒有問題,明年會將規模擴大到一萬頃,如果依然沒有問題,就向整個遼東推廣。 依玄王子不懂現代社會的選種育種,只覺得這是借口,因為換位想想,他也不會輕易將這些種子傳出去,只能凝視著遠方那綿延的稻田,目光沉重,仿佛將要分離的梁山伯和祝英臺。 玩家們當然是懶得管了,他們事情還有很多。 尤其是希銀,這次活動的獎勵比上次還要豐厚三倍,而且不再是一賬號獎勵一個,而是一人有十五個,一共有三人,這對希銀來說,簡直是抵抗不了的誘惑,他在參考了各個玩家的情報后,決定全力開發自己所在的遼河平原。 這里本來就是東北平原的一部份,后世有名的產糧區,不利用起來簡直就是暴殄天物。 而且遼東如今并非未開發狀態,從三國時期公孫贊努力經營到八王之亂的大量流民逃荒過來,人口增加自然帶動了土地增加,但由于小麥粟米都不太適應這里的氣候,糧食種類是限制這里發展的大問題,這里的耕土保佑量并不少,只是缺少耕牛,農業水平較為低下。 對于玩家來說,這些都不是問題。 問題是人!人??! 從新活動開始后,各大玩家勢力就開始了搶人作戰,希銀也不能貿然斬斷扶余人在渤海的打功鏈條讓人來給自己開荒,影響了幽州產業,女神說不得就要給他個紅名,所以只能在本地人身上設法。 他盤點過本地的土地,多在丘陵支流一帶,河灘的土地非常少,零星分布在各家塢堡之間——他們也不敢大規模開墾,太多山谷丘陵之外的土地,在這個時代叫“野地”,是野豬、鹿之類的生物的天堂,而且這里的夷人也會非常喜歡這些“野谷”,忙碌一年,自己基本上得不到收成。 要改變這里的情況,周圍的夷人就是必須解決的問題。 希銀考慮了一下,就要開始周圍的夷人也拉入伙。 之前的一年,希銀重用李成前去聯絡周圍各夷,拉了不少臨時工,這次也一樣。 做為護東夷校尉的兒子,李成在東夷各族里都很有面子,于是希銀時很順利地招開了一場大會,邀請他們加入“遼東郡國營農場”。 這些夷人首領零落在遼東各地,平時都在各種的地盤上漁獵種植,沒吃的時出去搶搶,開化程度非常低,開始都很是茫然,不懂這是什么東西。 但慕容氏就很果斷地問有多有少股,并保證自己有多少就能吃多少——肖妃開的草原盟約也是類似的東西,他們慕容家在其中吃到的紅利非常多,但還是比不過拓拔家在其中賺得多,所以的這次只是聽到入股這個詞,就激動起來。 希銀當然不能依他,好在這些首領文化低,但并不傻,在多解釋了幾次后,愿意給面子地加入這個不知道是什么的東西,因為希銀入股的方式很簡單,出人,出力。 錢不用,他不缺錢。 在說服周邊夷人后,他帶著小弟,又招攬了大量的六測玩家,準確全方位地經營“遼東農場”。 但這并不容易。 他們遼東郡治襄平所在的地方,是遼河下游,離入??谝仓挥袃砂俣嗬?,這里地勢非常平坦,河道蜿蜒,土壤按林鐘期的說法是“壤土和亞粘土沉積”,通俗一點就是經不得大水,否則非常容易坍塌,想在這開墾,首先就在把水利做好。 他們挑選了一些水利專家,實地勘察了如今的遼河水文和走向,截取了一段河道,沒有直接筑壩,而是截彎取直,同時清理了原有的渠道,將一邊的沼澤排干,這里的土地非常肥沃,只需要將雜草清理掉,有水的那一小塊劃成水稻的試驗田,其它的就直接種大豆和高粱。 溝渠中的泥土是上好的肥料,做建筑用,野草腐爛后也是肥料。 但很快,麻煩便出來了,交通太不方便了,開墾的土地每天的通勤時間就要花上不少,同時,在這里開墾,最恐怖的就是蚊蟲,不過這是沒辦法的事情,好在如今的庶民都視蚊蟲為無物,被咬也不吭聲,干起活來也很的。 那就在農墾地建立個村落好了,蚊蟲咬起來時間也能短一些。 希銀直接把上黨那套移植過來,在附近修筑了磚坊、瓦坊、反正這里離遼河近,煤炭可以輕松從外邊運過來。 河灘里的淤泥也可以燒成青磚,這種磚經久耐用,比紅磚還好用,修成圓形的聚落,這樣方面民兵守衛,打井用水也容易。 ——反正就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東西。 東北的夷人和晉人哪見過這種開荒辦法,只能看著希銀和他的手下在一起嘀咕一會,就決定了河道,決定了開墾面積,決定了建筑圖紙,一揮手就是一群渤海來的工人,一抬頭就又來一船北方的物料。 在合理的規劃和分工下,開墾的田地就是一天比一天多,而遼東這兩年靠買賣人口、咳,中介交易掙的金庫越來越少。 …… 依玄王子全程圍觀了這里開墾土地的做法,每天都像被神靈智慧籠罩,思考代入著如何能在扶余國也用上,他們扶余國的人有二十余萬,周圍河流眾多,若是能開辟出如遼東這樣的大規模田地,人口必然能漲…… 至于說向渤海公拜訪,求渤海公保護之類的事情,希銀也直接了當地告訴他,扶余國離得太遠,北方如何局勢復雜,很難幫到他們,但是倒不必擔心慕容鮮卑,如今有渤海公在,慕容家并不急于也不敢于爭霸遼東,你們還在生育教訓的時間。 依玄很是失望,但也知道自己這種小國沒有資格和希銀討價還價,只能恭敬地謝過他,然后繼續圍觀如何最快最好地建設開墾河邊平原。 他看得很認真,但一起看的李成和李臻都有點慌了。 不久之后,兩父子攜手前來,攔住要建筑一處大引水渠的希銀:“這用錢用的也太快了,照你現在的用法,最多到今年秋天,錢就沒有了呀……” 每個郡縣都要留點糧和錢的,否則軍卒的糧草、城防的維修、郡中官員的薪水,就沒有著落了??? 希銀對此,只是輕蔑一笑。 然后給他們看了一張存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