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我方反派劇本 第92節
書迷正在閱讀:滴,金手指已到達[快穿]、[綜]異次元修仙、穿到修仙界后,被清冷師尊撿走了、你求而不得的[快穿]、每天都在求cao的女人、冷水、越界(出軌 H)、埃及在逃白月光[穿越]、異種控成為Futajiejie們的專屬派遣員、懷上老男人的崽之后
可不是么,一年四季,這牛羊只有在深冬、寸草不生的時候,會老老實實待在圈里,用食槽吃飯。平日,它們都是要被拉出去放牧的,草原上怎么下藥,就是下了,牛羊也只是啃上面的草葉,草根只在實在沒得吃的時候,它們才會去啃啃。 而他們之所以能趕上這個好時候,也要多虧匈奴人。 誰讓他們不懷好意呢,早不來晚不來、非要頂著萬壽節這天過來,想把求娶和祝壽一次性完成,而且,他們人過來的時候,是秋天,道路好走,而齊國人回去的時候,就是冬天,幾乎天天都能凍死人。不好說匈奴究竟是不是故意的,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他們沒把齊國放眼里,所以才一點都不關心送親隊伍該怎么回去。 這下好了,現世報來了。 崔冶擱下筷子,他問孟昔昭:“這所謂的絕育藥,真的這么厲害?” 孟昔昭嗦著筷子,有些無奈的笑了笑:“我不敢打包票,這藥到我手里的時候,已經很晚了,根本來不及多多嘗試,連這些藥丸,都是臨時趕工出來的,我想著,不管有用沒用,總之先試試,要是今年不管用,我就再命人繼續研制,然后明年,找個機會再下給他們?!?/br> 郁浮嵐這幾天不在,不明白孟昔昭為什么對匈奴的牛羊這么執著,不過,只要能給匈奴找事,郁浮嵐就高興,省得他們的人再跑到齊國的地盤上撒野。 崔冶卻比郁浮嵐知道的多。 孟昔昭原本跟右賢王說的是,他要用收購銅鐵補足差價,右賢王不怎么愿意,后來同意了,也準備獅子大張口,狠狠抬價,而到了談判桌上,孟昔昭突然改了主意,說用牛羊做大頭換也行,匈奴本來就不想賣礦,聞言,自然喜不自勝,而且因為齊國人第二天要走,這時間實在是緊急,他們怕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了,所以答應的十分痛快。 收購牛羊,用市價加一成的價格,這放在哪,都是大便宜,得趕緊占,畢竟牛羊不像馬,養起來麻煩,出欄速度慢,而且牛羊在匈奴的數量是真多,各國商人其實都有去匈奴買牛羊的,但誰會像孟昔昭這樣,不壓價,還抬價,崔冶都想得到,不管到時候齊國說要多少數量,匈奴肯定都會拿出更多的數量,威逼利誘的讓他們買更多。 這樣一來,匈奴國內的牛羊數量就會迎來一批銳減,而直到明年年底,匈奴人才會發現,牛羊的出生量突然變小了。 馬是戰備資源,可牛羊,才是匈奴的命脈。 孟昔昭也沒讓郁浮嵐把整個匈奴都撒一遍,那他在匈奴待一年也干不完這件事,孟昔昭讓郁浮嵐撒的,都是在王庭附近的大草場,也就是那些拱衛單于的貴族所擁有的資產。 貴族資產縮水,普通匈奴人的日子卻還過得下去,看似貧富差距縮小,可這是封建奴隸制的匈奴,貧富差距大,國家才能穩,貧富差距縮小了,那就等著大鬧一場吧。 不是貴族去掠奪普通人,就是普通人聯合起來吞并貴族。 當然,在鬧到這一步之前,估計匈奴的貴族會先另想辦法,比如,從鄰居這搜刮一下。 而孟昔昭也在這里把他們的路堵死了,新合約上寫了,收購糧食,按市價來,想要糧?可以,一分不少的來買。 想到這,崔冶忍不住看向對面的孟昔昭。 好厲害啊,一張小小的合約,卻一石數鳥,不僅換走了匈奴的大批物資,還令他們不得不依賴起農業大國的齊國,要知道,糧食這東西,最好還是自給自足,一旦完全的依賴他國買賣,那就等于把自己的脖子,送到了對方的手上。 可匈奴又有什么辦法呢,他們不會種地,就是種了,也經常遭災,現在牛羊又出問題了,除了跟別的國家買,就只剩下搶了。 這個過程要發酵起來,還有一段時間,崔冶心知孟昔昭應該已經提前想好了對策,但默了默,他還是說道:“年后,洛水以北的兵力,應當加強了?!?/br> 孟昔昭叼著一根青菜,聞言,他笑了一下,把青菜吃進去,他說道:“殿下關心百姓,我替百姓謝謝殿下?!?/br> 崔冶也微微一笑,兩人對視片刻,然后又默契的低下頭去,繼續吃東西。 默默喝湯的郁浮嵐:“…………” 手里的湯都不香了。 他甚至有種詭異的感覺,在這待著還不如在外面流浪。 …… 來路上送親隊伍慢吞吞的,走了快一個月才來到匈奴王庭,回去的速度有所加快,但也快不到哪去,走了三天,才走了八分之一,再走四五天,才能離開匈奴。 而這一日的一大早,孟昔昭就仰頭看天,這天陰沉沉的,云彩十分的厚重,已經完全看不到太陽了。 感覺這是要下雪,孟昔昭歪了歪頭,然后找到詹不休。 “今日可能會下大雪?!?/br> 詹不休正在喂馬,聞言,他一頭霧水。 下雪跟他有什么關系? 孟昔昭有點嫌棄的看著他,這人在書里不是挺英明神武的么,怎么到了這,就跟個二愣子似的。 孟昔昭靠近他,低聲道:“那天談判的時候,右賢王也在,那右賢王之前明里暗里的找我打聽手/雷的事情,他肯定不會輕易放棄?!?/br> 尤其是在大王子被關起來以后,他對手/雷的需求更強烈了。 詹不休這才聽懂了,“你是說他可能會派人來搶?!?/br> 孟昔昭點點頭,然后又補充一句:“但是應該不是搶手/雷,而是搶人?!?/br> 詹不休:“……” 他有點驚愕的看著孟昔昭。 孟昔昭跟他對視,一開始有點納悶,后來反應過來,頓時無語:“不是搶我!再說了,就是搶我也沒用,我又不知道應該怎么做手/雷,總之,你跟丁將軍說一下,盯緊了咱們的隊伍,右賢王現在夾著尾巴做人,他肯定不會大張旗鼓的來,暗中來偷、或者裝扮成不相干人員來搶劫,都是有可能的?!?/br> 重點是,他們肯定不會多逗留,而是搶了就跑,這就需要將士們擦亮眼睛,把一切可疑因素都扼殺在搖籃里。 孟昔昭說的有點心虛,真正的工匠現在做包子都做的爐火純青了,他肯定不擔心他們兩個,但誰也不知道右賢王現在認準了哪個倒霉蛋,萬一因為這個,被匈奴人搶回去嚴刑拷打,那多冤啊。 孟昔昭慎重的拜托詹不休,詹不休也很把這件事放在心上,從這天開始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時刻都安排人前后巡邏,搞得右賢王的人雖然跟著他們,但完全找不到機會過去。 還是等下雪吧。 事實證明,孟昔昭沒有看天氣的本事。 …… 那一天他就覺得要下雪,然而這雪,是兩日之后才下起來的,彼時孟昔昭正在崔冶的車駕里跟他商量事。 左賢王說等繼位大典舉行完,就派信使去通知各國皇帝,信使一個人上路,又是匈奴人,走得肯定快,估計不到十日,就能到應天府了,他們這個隊伍,哪怕全速前進,也趕不上人家。 而這么大的消息,孟昔昭不想讓匈奴人去告訴天壽帝,那還有什么驚喜可言?這氣氛,還是讓齊國人來烘托比較好。 但孟昔昭肯定是不能自己去烘托的,他現在也是重量級人物了,怎么可以承擔通風報信的工作呢。 所以孟昔昭來問問崔冶,派誰回去比較合適。 他心里有個人選,就是詹不休。 等他們過了臨閭關,右賢王就不可能再對他們下手了,讓詹不休自己一人上路,拿出八百里加急的架勢,估計也能趕在匈奴人到達之前面見天壽帝。 但他有個憂慮,那就是,他怕詹不休第一回見到天壽帝,控制不住自己。 …… 而崔冶聽了他的擔憂,又下意識的皺了皺眉。 說真的,孟昔昭對詹不休真是過于關注了,有點好事,就想著給他。 雖然他也想著給自己……但那能一樣嗎,詹不休是什么人,他崔冶又是什么人? …… 頓了頓,崔冶不動聲色的說:“二郎擔心的有道理,依我看,詹不休的脾氣是個變數,難以自制,不如還是換個更為穩妥的人?!?/br> 孟昔昭眨了眨眼:“誰?” 崔冶在腦子里把可以派的人都過了一遍,然后定格在其中一張臉上,他微笑起來:“臧禾?!?/br> 孟昔昭一愣,“你怎么想起他來了?” 崔冶:“此人有想要表現的欲望,和匈奴人談判的時候,他就試圖要引起你的注意,不如借此,給他一個機會。況且他的官職不高也不低,做起事來,身份適合,游刃有余?!?/br> 孟昔昭若有所思。 但是他又想起一個問題來:“臧禾是探花出身,他和右相……” 右相桃李滿天下,朝堂里一小半的官員都是他的人,孟昔昭有點擔心這臧禾也被籠絡過去了,那不就給別人做嫁衣了。 崔冶失笑:“二郎忘了?這送親官員都是右相擬定的,若臧禾與他有舊,又怎么可能榜上有名呢?!?/br> ‘孟昔昭還真把這件事忘了,聽到這句,他不禁笑起來:“看來臧禾還真是很適合走這一趟?!?/br> 既然已經決定了,孟昔昭也不打算耽誤,直接就出去,找臧禾,跟他說這件事。 而臧禾聽完了,得知孟昔昭想讓他提前回應天府,直接就是一愣。 花了幾秒鐘的時間,想清了這件事意味著什么,對他來說又代表著什么,臧禾的心情瞬間澎湃起來。 “多謝孟少卿的賞識,某必不負所托?!?/br> 孟昔昭:“臧大人,咱們同朝為官,品級相當,不必這么客氣?!?/br> 臧禾笑著搖搖頭:“如今是品級相當,等回去以后,就不再是了?!?/br> 聽了這句話,孟昔昭也沒擺出個謙虛的樣子,只是笑了笑,算是默認了,然后對臧禾說道:“臧大人此行十分重要,務必要在匈奴信使之前,把這件事告訴陛下,另外,我算了算,臧大人應該會在十二十三這天進入應天府,十三,是一個常朝日?!?/br> 臧禾愣了愣,然后徐徐的笑起來:“我明白了?!?/br> 跟聰明人說話就是省事,孟昔昭讓他好好睡一覺,明天一早,帶上兩個將士,一同脫離隊伍,前往應天府。 晚上,隊伍就停下安營扎寨了,孟昔昭今天困得早,早早就睡了,半夜好像聽到了一點動靜,但他沒多想,翻個身,又睡了。 直到天亮,他起來給臧禾送行,這才驚愕的聽說,昨晚上抓了兩個匈奴小賊。 而且不是詹不休抓到的,而是郁浮嵐抓到的。 把臧禾送走了,孟昔昭才趕緊過去看是怎么回事,郁浮嵐滿臉都寫著晦氣二字:“我也不知是怎么了,這兩人趁我獨自一人,拿著蒙汗藥就想來藥翻我,幸虧我這些天習慣了保持警惕,這才沒有中招?!?/br> 說著,他還氣呼呼的踹了地上的匈奴人一腳:“說!為何要偷襲本都頭?!” 孟昔昭抿抿唇,把克制不住的笑聲又壓了回去。 原來倒霉蛋是郁都頭,真是搞不懂,匈奴人為什么會覺得他是制造手/雷的工匠。 把他們交給郁浮嵐撒氣,至于是去是留、是死是活,孟昔昭就不管了。 大雪終究還是下了起來,往后的路必然變得更加難走,孟昔昭怕隊伍里有人生病,趕緊讓隨侍們熬藥,每人灌一碗下去,有病治病,沒病防身。 用的草藥,還是當初從右賢王那里騙來的。 到底孟昔昭還是心疼這些草藥,沒有全燒干凈,而是燒了一部分,然后都倒進草木灰中,混在一塊,裝出全燒了,剩下的,則一起打包帶上路。 喝了孟昔昭命人熬的藥,大家對他更加的感恩戴德,趕起路來也更加的有力氣。 在齊國隊伍離開匈奴,跨過臨閭關這天,匈奴的士兵也把這個消息報回了單于庭。 二王子已經是新單于了,右賢王換成了二王子的妻弟,至于左賢王,還是原來的左賢王。 左賢王隱隱有一家獨大的趨勢,金都尉也跟著水漲船高,曾經被貴族看不起的他,現在幾乎天天都被人請去吃飯。 得知齊國人已經回去了,金都尉坐在自己的房間里,心里不知道是什么滋味。 那一日,左賢王做出了支持二王子的決定,然后立刻就把他派出去鎮壓不老實的人群,當時他沒有反應過來,到了第二日,兩國談判左賢王卻不帶自己,金都尉才知道,左賢王這是故意隔開了他和孟昔昭。 理智上,他理解左賢王為什么這么做,孟昔昭心眼太多,一會兒翻臉一會兒和好的,是個天生的jian佞,齊國擁有他尚不知是幸還是不幸,他一個匈奴人,自然更應該離他遠遠的。 金都尉都已經勸解好自己了,可在孟昔昭走了以后,齊國常駐匈奴的使臣突然來到自己的府上,給他帶來了孟昔昭的臨別禮物。 兩壺應天府的好酒,一籠孟昔昭最愛吃的包子,還有一柄小刀,和之前送給左賢王那個材質相同,只是做工稍差,但刀柄上,有早就鐫刻好的、他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