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頁
只要有國主一句話,我等立即指哪打哪兒,雖萬死而尤為未悔!我們北人都是有血性的好男兒,從不怯戰!有人拍著胸口如此保證道。 意滄浪徐徐道:朕要大家班師回朝,乃是出于以下幾點考量。其一,我乾元與他南魏兩者兵力皆無絕對優勢,我乾元兒郎縱然驍勇善戰,以一當十,但論及持久消耗,卻是南魏更勝一籌。他南魏人多兵雜,我北華的男兒卻要寶貴許多,縱能以一當十,朕卻不愿意每每將他們對付在這些散兵游勇上。與其繼續相持徒增消耗,不如先休養生息,以逸待勞。其二,今次之潰敗本不應有,死傷的士兵更令朕心中痛惜朕要,下罪己詔,昭告萬民,立碑于前,時時自省,以免日后此過再犯。其三 什么! 國主無需如此! 國主何苦呢! 臣子們聞言臉色一變,萬萬沒想到國主竟然當真如此痛心疾首,再不思議的同時,卻也為國主的體恤而感動。 但意滄浪并不理會他們的勸阻,淡淡道:其三,常年征戰,乾元需要消化那些新晉臣服的土地、族民,不如以此為契機,整頓內務,以其來日重整旗鼓! 好! 聽到最后四個字,個性直率的軍士們才覺得爽快了!果然國主就是他們的國主,就算冷靜了、睿智了,也絕不會變得像南人國主那么懦弱猥瑣!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的道理他們當然明白,如此一想,竟都是眼神熾熱,摩拳擦掌鼓足了勁。 于是這件事就這么干凈利落地定下了,幾乎就在命令下達的那一刻,早就習慣了戰時狀態的北華士兵熟練地收拾起了東西,一小部分人留下來戍守邊疆、一部分人負責收殮骸骨種種忙碌,不一而足。 然而在此過程中,國主的雷厲風行卻也漸漸在軍隊中流傳,更包括他帶領那兩千人殺出十數倍于己的包圍圈的英勇事跡。 勇于直面錯誤,卻不過度沉湎;吸收南人長處,不忘北域血仇! 不少為家中支柱的男兒,聽聞國主下令從今起要重金撫恤死傷殘者家庭,更是感激涕零。 怎么看,國主都是無一處不好的真正頂天立地偉男子! 于是,老臣們原本設想中的,因兵潰而引發的人心忐忑,竟是還沒發生便被消解于無心,反而因為共同的目標,令乾元軍民上下共志成城了。 而此時,快要在房間傳說的神化下成為乾元之光的荊九韶,不,意滄浪,一邊任由醫師給自己拆線檢查傷口愈合的情況,一邊聽著軍制改革后新設的參謀司舍人匯報戰后分析,聽到一半,忽然打斷說: 所以你們的結論,便是這一陰謀,乃是那晁衍之的策劃 是。晁衍之是南魏第一武將,戰力極高。不過數年,便以寒門出身爬上北疆大將軍的位置舍人見國主挑眉,眼有懷疑之色,連忙解釋道,國主不知詳情,這南魏官官相護,上下勾結,世家勢力盤根錯節,與我們乾元唯才是舉的做法截然不同。寒門出身,就是說家里沒人做官,這樣的人晉升十分困難。 他還想說,然而意滄浪一擺手制止道:晁衍之是吧!他閉目想了想,荊九韶勇武好戰,自然不會對這種傳說是一國最強武力的人忽略。他略一搜尋,果然荊九韶對這個名字有影響,卻想不到腦海中浮現了一章略有些眼熟的臉。 他仔細一想,卻笑了:不可能是他。 舍人愣了。 意滄浪哼笑一聲:我與此人已交過手,也不過是矮個里拔高個,一個有兩下子功夫的莽夫罷了。論武力,他非我一合之敵,論心氣,更遠不是能設下這等計謀的人物。你們再去收集資料,查出來北疆這段時間來了誰走了誰,掘地三尺都要把那背后之人給我揪出來! 他語氣不顯山不露水,卻莫名讓舍人聽了一抖。 旁聽的臣子中有人蹙眉辯駁道:南人向來狡詐,他們有一種說法,叫扮豬吃老虎,或許那不過是 意滄浪懶得聽他再叨叨,順手將桌上一份奏折丟到他面前:你看看這個,再想想這是不是那個晁什么的能想出來的手段。 那臣子打開奏折一看,說的是近日以來,不少新被征服的部落族民都受到佛祖開悟,變得溫順馴服,乾元境內因此械斗沖突都較之以往減少了不少。 這這是好消息那臣子有些懵。 意滄浪心中一嘆,就這些耿直的傻腦筋,還都是整個北域最有文化的一群文臣 真是傻得可愛。 是個好消息,意滄浪無奈道,不僅如此,各地的僧人還在勸說那些族民歸順乾元的同時,取得了諸多北華人的好感,不過數旬,剃發出家的僧人數量便翻了數倍。相信你們不少人家中也請過法師來講法罷。 這就是乾元這些傻腦筋最讓人無奈的地方了。北域因為地理條件,以游牧民族偏多,文明開化程度不高,即使是最強大、漢化程度最高的北華一族,乾元建國也不過百年。這些熱血耿直的族民在沖鋒陷陣時一往無前,可對信仰也懷揣一種天真炙熱的信任。這是沒辦法的事情,也沒人想要改變的從上到下都這么天真可愛NAIVE也是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