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頁
太子妃可真是個福星,聽說一嫁進東宮,太子身子就好了一大半。 御醫都說太子體弱,子嗣艱難,可太子妃福氣大,剛嫁進東宮沒多久,就傳出了喜信兒,如今不止皇后娘娘,連圣上都把太子妃當成咱們大晉的福星。 太子妃在東宮一切安好,而定國公陸府內,卻沒那么安生了。 小陳氏天天纏著陸振恒,想再要個孩子,可她失了孩子后,只顧著跟楊璇爭來斗去鬧個不停,小月子里沒把身體補回來,加上年紀也不小了,無論她怎么折騰,都沒再懷上孩子。 老夫人做主又給陸振恒添了幾個妾室通房,本是想讓小陳氏消停些,卻不料小陳氏和她們天天斗得厲害,最后還害到了陸振恒頭上。 小陳氏給陸振恒下了絕嗣藥,以后他別說想再要個兒子,就是個瓜子兒都生不出來。 就在小陳氏鬧得闔府不安之時,邊疆傳來噩耗 三皇子一意孤行,連累全軍吃了敗仗,定國公同數百陸家將,被敵軍將領逼至山林,敵軍放火燒山,定國公如今生死不知。 而在邊疆抗敵多年的陸振遠,也于戰場失蹤,邊疆連失主帥主將,唯一能主事的三皇子,卻不得軍心,此刻邊疆大軍正亂成一團,怕是要不了多久,就會失守。 皇帝收到邊疆急報,怒不可遏,接連發作了一干大臣,皆是平常和三皇子來往過密的。 其中包括清河趙氏,概因趙家九郎和三皇子一向關系密切。 而趙頊前段時間,納了楊璇為妾,楊璇的生母又是陸振恒的妾室,大理寺徹查時,竟是連陸家也沒放過。 陸振恒被下了大獄。 陸府老夫人病倒,家里一個主事的都沒有,好些奴仆都趁機拿積蓄給自己贖身出府,生怕日后陸家真倒了,他們要被連累。 一時間,樹倒猢猻散,以往富貴煊赫的定國公府,竟是一夕之間敗落。 所幸也沒人真敢落井下石,畢竟陸家兩個出嫁的嫡女,一個嫁給了南部異姓王做王妃,一個嫁給了當今太子是太子正妃。 就在此時,京中不知從哪兒傳出了流言,說是定國公世子命格與國公府相克,但凡他做世子,在族譜一日,陸家就只會更加敗落。 這話傳到老夫人耳里,一開始她自然不信,世子再怎么不好,那也是她生的。 可隨著一天天過去,定國公和陸振遠仍然沒有半分消息,老夫人心里開始產生了懷疑。 難道真的是長子命格跟府里相克 她仔細回想長子當上世子后的事情,發覺確實從那時起,定國公府就一直在走下坡路,也越來越不被皇帝信任。 不然她最疼愛的小兒子陸振遠,也不會被皇帝一派到邊疆就是十多年,這么多年她一眼都沒見過小兒子。 若是陸振恒爭氣些,哪里用得著老國公和弟弟去給他掙富貴榮譽 親爹和親弟弟生死不知,他還只惦記著后院那個小陳氏,還有那個跟國公府八竿子打不著的楊璇。 老夫人是真的對這個長子心寒。 思來想去,老夫人進宮,求到了陸太后那里,請皇帝撤去陸振恒的世子之位。 皇帝一肚子火氣,想發作陸家呢,陸家就自己撞了上來,他不止撤了陸振恒的世子之位,還直接降了陸家的爵位。 原本陸家是世襲罔替的國公爵位,如今卻降至定北侯,爵位不再世襲罔替,若是陸振遠不死,回來繼承爵位,連個侯爵都沒有,要削至伯爵。 不想真如那京中傳言所說,陸振恒世子之位一被撤,邊疆就傳來喜訊,不僅定國公沒死,陸振遠也沒死,父子倆聯手深入敵軍,取了敵軍元帥首級,火燒敵軍軍營。 而陸振恒的心腹大將,與其里應外合,猶如甕中捉鱉一般,把敵軍盡數剿滅。 陸家父子大獲全勝,班師回朝。 這可如何是好,朕前些日子,才降了陸家的爵位 連皇帝也沒能想到還會有這種神轉折。 他前腳撤了陸振恒的世子之位,降了陸家爵位,還把陸振恒下了大獄,后腳人家父兄就打了勝仗,陸家的事要傳到千辛萬苦打了勝仗的陸家父子耳朵里,怕是會寒了將士的心。 但圣旨已下,皇帝不可能自己打自己的臉,正愁要怎么解決這個事情,大理寺卿方顯豐,就給皇帝遞了臺階。 大理寺連夜審問三皇子黨派官員,還有皇子府中妃妾,竟查出三皇子有謀反之意,還和敵國之人有書信來往,通敵叛國,想借敵國助力上位稱帝。 和他一并謀劃此事的,有朝中十數位命官。各個身居要職。 四姓門閥之首的趙家,也對三皇子助力不少,趙頊本人還是三皇子私下的智囊謀士,很受三皇子器重。 過了沒幾日,又查出原來太子先天體弱,是陳皇后孕期中了慢性毒,下毒者是三皇子在宮里的暗子。 幸好有陸國師在,那個暗子不僅沒能服毒自盡,反而在國師的術法之下,把自己知道的全都招了個清楚。 不僅三皇子一干人被抓地抓,斬地斬,因著陸振恒、小陳氏、楊璇和趙頊這幾人的關系,陸家也受到了質疑。 有了這一茬,那皇帝先前發作陸家,就成了名正言順。任是陸家父子功勞再大,也頂多將功抵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