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頁
書迷正在閱讀:拐個上神當飼主、[快穿]男神他又出家了、特工重生:快穿全能女神、棄女有運:家養丫頭拐侍郎、《只想做你心尖魚》、醫女當家:帶著萌娃去種田、快穿之這個愿望不靠譜、強行相愛,我的傲嬌男上司、霸總福利派送中[快穿]、霍少強勢寵:嬌妻,早安!
后來,我知道原來綁匪先生和爸爸同歸于盡了。 我再也看不到爸爸了,那個并不兇惡的綁匪先生也消失了。 日子很快的倏忽而過,我學著各種各樣的知識,幫著mama打理公司,每天都很忙很累,在我身邊噓寒問暖的永遠是管家大人,后來管家拿了家里保險箱的鑰匙,我把他交給了警察局。之后就在也沒有人問我要不要多喝一點湯,今天是平安夜要吃蘋果。 但是我是強大的,所有人都堅信我如此強大,可以應付一切。我也是這樣做的,并且一直都做得很好。 只是每一年的這一天我會來到這里,看看爸爸,順便說說這一年發生了什么事,我又解決了什么樣的困難,蒂斯叔叔又夸獎了我,說我是陳晨二世,語氣帶著炫耀,只有神色略顯落寞。 我的爸爸。 我最后在心里和他告了別,順著小路走下山。 身后的墓碑旁,潔白的百合上掛的露珠落了下來。 魔法大陸1 這個世界上,總有一個人可以治愈你所有的傷痛,即使不在現在,也在未來。 陳晨 叮言情世界完成,積分結算。 強制任務1.在司家成長至23歲已完成,積分 200 強制任務2.在周青回國后強迫周青未觸發,積分 0 強制任務3.保護天道寵兒周青已完成,積分 200 支線任務1.出國已完成,積分 100 支線任務2.替周青喝了威脅她的酒已完成,積分 100 日常任務1.想念周青一次已完成,積分 20 日常任務2.把頭發蓋住眼睛已完成,積分 20 日常任務3.破壞司耀宇的物品已完成,積分 20 積分結余1730. 積分兌換權限開啟,可兌換物品洗塵散,隨機忘記一個世界記憶,需要積分500. 具現卡,可將見過某一物品復制出來(物品能量刻度不超過500),需要積分500. 5*5立方儲物袋,可存放物品帶入其他世界,需要積分500. 主世界記憶解封,請宿主選擇下一世界: 待選世界1.獸人世界 宿主角色:烏拉部族族長之子 待選世界2.魔法世界 宿主角色:精靈之森守衛樹人 請宿主選擇。 主世界的記憶再一次如涓涓細流浸入心田,曾經的快樂與安然一點一點撫平著上一個世界的痛苦和悲傷。 這樣也好,他在心里對自己說,早日離開,在那個世界實在太痛??墒切牡走€是有著小小的卻不可忽視的牽掛,那是一個小孩子的身影,可愛精致,這么多世,第一個血脈相連的孩子。 想著自己多年的布置,他安了安心,他的孩子應該會活得很好吧,他把他所能留給他的一切都留下了,無論他以后要做怎樣的人,他都能保證他一世無憂。 這樣就好,這樣就好。 他定了定心,看著可兌換物品里的東西,若是再積攢一個世界說不定能兌換更好的東西,可是他看了看魔法世界,應該會有很多有用的東西吧,過了這個世界下一個世界就不一定是什么了,狠了狠心,還是兌換了儲物袋。 宿主兌換5*5立方儲物袋,消耗積分500,積分結余1230. 宿主選擇魔法世界,資料已傳送。 【任務】:【強制任務】1.撫養阿爾成人 2.保護阿爾 3.將樹人之心交予阿爾 【支線任務】1.開花 2.未開啟 【日常任務】1.給阿爾講故事 2.吸收足夠的陽光 3.擁抱阿爾 世界簡介:魔法大陸上生活著六個種族,人類,精靈,矮人,侏儒,地精,獸人,曾經還有魔人一族,不過因為太過殘暴而被六族合力封到了外域。而后人族占領了中原,精靈在西部精靈之森獨居,獸人被發配北方苦寒之地,矮人在丘陵里扎根,侏儒和地精則不知所蹤。 魔法歷2353年,天道寵兒菲尼斯(原地球林知)出生在一個小貴族家庭中,從小聰慧伶俐,入學測試時更是被查出擁有六系頂級魔法天賦,被帝都魔法學院的幾個魔導師看中,一同收為弟子。菲尼斯在學院學到了足夠的知識后與朋友到魔獸森林歷練,偶遇被捕奴團擄去的精靈公主,將精靈公主送往精靈之森,遇到阿爾,他并沒有因為阿爾異于常人的發色和瞳色感到厭惡,即使黑色是魔人的象征,反而很是親近。此行不僅得到了精靈的友誼還使得阿爾與他一起回到了人類社會。之后他在旅行途中不斷成長,收獲了矮人的真誠,還找到了地精和侏儒的遺民,并幫助了他們。而后魔人再度入侵,他不僅打敗了魔人,還戰前俘獲了魔人公主的愛情,于是在大陸上自己的封地安置了侏儒、地精和魔人一族,最后在他的努力下,大陸上六個種族和諧的生活在一起,他也成了六系法神,收獲無數人敬仰。而讓人津津樂道的是他的一生有無數的紅顏知己,人族公主,教廷圣女,魔導師之女,精靈公主,狐族美人,侏儒美人,矮人美人,魔族公主,還有從小一起長大的侍女等不知名的女人。他還有無數的追隨者,人族的戰神和箭圣,精靈族的黑暗王子,獸人王族都為他獻出了忠誠。 后來,他們都已隱居不知所蹤,但是大陸上卻仍然流傳著他們的傳說。 主角樹人晨,幼年阿爾的撫養者,后樹人的死亡致使阿爾的黑暗魔法覺醒,后精靈族月亮泉枯竭,疑似黑暗魔法導致,精靈族對此諱莫如深,世人不知其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