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節
韓熠將這件事情放到一邊,開口說道:“韓郡已經基本步上正軌,我也可以功成身退了?!?/br> 顏徵問道:“你要退去哪兒?” 韓熠說道:“休息啊,這些年東奔西跑,好久沒有好好休息了?!?/br> 顏徵無語,誰讓你東奔西跑了?大家都希望你能老老實實待在家里,結果你自己瞞著人都要跑出去,現在知道累了? 顏徵順手揉了揉他的頭說道:“那可不行,你且不能歇著,還得繼續給我干活呢?!?/br> 韓熠握住他的手腕,護住自己的發型問道:“干嘛?” 顏徵說道:“是時候擴大一下科舉的規模了?!?/br> 韓熠聽后頓時一抖。 第482章 “怎么忽然想起這個了?”韓熠一點都不相信顏徵做事情會一拍腦袋想一出是一出, 一般涉及到比較重大的事情他都要思考很久,跟三公商議許久才會定下來。 韓熠是三公之一,而顏徵跟他商議事情還有很多只有一個想法, 短時間內不會付諸行動的, 可這一次……他之前并沒聽顏徵說, 最主要的是顏徵這樣子看上去就想今年就干好啊。 韓熠不由得有些擔心,饒是他一向天不怕地不怕, 當初搞科舉的時候也小心翼翼,更甚至,那根本就不算是科舉,他對外的說法就是手下缺人了,需要考試選拔。 因為只是在韓郡一地所以才沒有引起大家的反彈,至于他將人才輸送到咸陽就是走了一個曲線救國的路子——身為中書令本來就要有識人薦人的能力,所以打著他的名頭往咸陽送人才也沒人說得出什么。 當然最主要的是他每次送的也不是很多,一個是為了讓世家們別因為觸及利益而瘋狂, 另外一個就是哪兒有那么多頂尖的人才呢,韓熠眼界高,一般人又不愿意送過去。 原本在他的想法之中,考試這個要一點點來, 從農村包圍城市,現在韓郡各個縣府除了縣令是朝廷直接任命之外,下面的一些官員都是通過考核上來的。 這樣一點點推廣,等到半個大秦都習慣了這樣的做法之后,就可以開始想辦法把世家拉下水了。 韓熠原本計劃的也挺好, 世家人數眾多,能夠被推薦出來做官的都是嫡系,旁支只有特別出挑才有機會, 否則是個什么前程也說不好。 所以韓熠打算的是雙管齊下,薦人這個渠道還是要保留的,然后同時誘拐那些比較有本事又不被嫡系看中的世家旁支過去考試,通過這個讓那些世家知道就算是科舉,也是給他們多了一條路。 本來么,寒門想要出貴子可太難了,世家條件好,有好老師教著,也不缺筆墨紙硯,要是還考不過普通人,那這樣的人放到朝廷里是想要拖垮朝廷嗎? 韓熠通過他多年從政的經驗分析了一下,覺得科舉本身并不會被世家大族抵觸的太厲害,真正讓他們抵觸的其實是官學。 辦了官學,平民百姓就有了一條求學之路,那出人才的幾率可就比現在高多了。 所以對于官學,在韓熠的心里是一定要辦的,只不過不能現在辦,得徐徐圖之。 這東西急不得,所以連他自己都沒著急把科舉弄太大,怎么現在顏徵反而著急了? 顏徵見韓熠微微蹙眉的樣子便問道:“怎么?” 韓熠不想打消他的積極性,說太重了萬一顏徵不想搞科舉了怎么辦? 所以韓熠十分委婉地說道:“太匆忙了,以往都是開春考試,這都已經快入夏了,大夏天的讓他們奔波,萬一有才子在路上出了事那可是損失?!?/br> 顏徵便說道:“那就秋天,我記得你在秋天也開過?!?/br> 你記性那么好做什么? 韓熠無奈只好直問:“怎么突然想起這個了?現在太突然了吧?” 雖然現在看上去即將天下一統四海咸服,可問題是打并不是最難的,難的是接下來怎么將這個國家融為一體。 對于之前的新占地,大秦已經做的很好,底子基本上已經打下來了,但還要再努力一下才行,尤其是語言文字問題。 這件事情顏徵早就已經有所預見并且讓人去做,但這件事情不是那么簡單的,不是直接下令全都按照大秦的雅言來就行的。 反正整個國家千頭萬緒,正是需要大家一起使勁的時候,不能在這個時候窩里反啊。 顏徵一看韓熠的表情就知道了他的隱憂,笑著說道:“不必擔心,就按照你之前做的那樣就是,只不過是地方換成了咸陽?!?/br> 韓熠疑惑地看著他:“什么都不變?” 顏徵點頭:“什么都不變,就跟以前一樣?!?/br> 韓熠頓時一懵:“那……也不對啊,我之前開科舉可以用韓郡需要為理由,咸陽……不那么缺人啊?!?/br> 所以最大的問題就是他把人選出來了放到哪兒去啊,還放到韓郡,那還不如在韓郡考呢。 顏徵說道:“用的地方多了,齊國已經差不多了,需要用人,楚郡也需要用人,還有燕郡?!?/br> 韓熠敏銳的察覺到顏徵肯定有別的打算,畢竟這幾個地方要說缺人也是缺,可也沒到不能運行的地步,這些年顏徵一直往這些地方派人呢,怎么都比當初的韓郡要好上許多。 是以他直接說道::“你有什么打算就直接說吧,你不說我又猜不到?!?/br> 顏徵笑道:“那是你沒用心猜,來看看?!?/br> 韓熠滿臉疑惑地看著顏徵讓人將輿圖搬上來,顏徵揚了揚下巴說道:“你看看有沒有什么不妥的地方?!?/br> 輿圖能有什么不妥的地方?韓熠轉頭看了看,第一眼就覺得好像的確有不對勁的地方,等看到第二眼的時候就確定了,這一份輿圖不是現在的輿圖。 或者說這份輿圖上縣與縣的邊界跟現在的不一樣。 韓熠不用多看就明白了顏徵的意思:“你這是要拆山河邊界?” 顏徵應道:“沒錯,這樣最穩妥,免得有地域之分?!?/br> 韓熠明白所謂的地域之分就是百姓心里還當自己是燕地人楚地人,這樣抱團對國家穩定不好。 這可是大事,韓熠精神振奮說道:“可是這樣拆也不太合適,總有一些地方看上去與原本沒什么區別?!?/br> 顏徵沒想到拆成了這樣韓熠都不滿意,他仔細看了看說道:“也沒辦法再細分了?!?/br> 韓熠說道:“按照現在的制度,的確沒辦法,但是……咱們也該變一變了?!?/br> 這次輪到顏徵不太明白了:“怎么變?” 韓熠說道:“你看,如今大秦幅員遼闊,還按照原本郡縣制就不太合適了,不若再加一級?!?/br> 顏徵若有所思:“再加一級,你想怎么加?” 韓熠說道:“現在的郡改成州,原本的縣變成郡,然后下面再繼續細分,拆成更小一點的縣?!?/br> 這就是州郡縣制了,跟后世的省市縣的制度相差不大,這樣不過是免得再去改名字,而韓熠這一個提議直接跳過了諸如道制路制等制度。 顏徵在輿圖上比劃了一下,發現如果再細分一下的話,的確更好拆,只不過這是一個非常系統的工程,并且這樣一拆的話肯定會空出許多官位,州長官和郡守倒是好說,縣令就要多許多,這也要細細準備為好。 想到這里顏徵笑了,這可真是名正言順開科舉的理由啊,要不然這一個個縣令等人薦上來要等到什么時候去? 不過畢竟是件大事,也不是顏徵跟韓熠兩個人意見統一了就行的,他們還要召集朝臣商議,首先就是丞相和大庶長。 兩個人收到詔令在宮門口碰頭的時候心中還有點納悶,隨著戰事越來越少,大秦全方位步入平穩狀態,顏徵已經很少這樣將兩個人都喊過來商議事情了。 換句話說就是沒什么事情值得這樣大動干戈,小一點的事情大庶長跟丞相就能決定,他們決定不了的上疏給顏徵,然后顏徵拍板就行了。 隨著顏徵年紀漸長,他在這個位子上做的越來越得心應手,有許多事情不用商議就能拍板。 所以這次就顯得格外重要,可是……這倆人腦子里將最近的事情全部都過了一遍也想不到有什么大事。 兩個人進宮之后看到韓熠也坐在顏徵下手更加確定事情小不了。 于是這里兩位坐下之后,錢丞相便小心翼翼問道:“王上如此緊急將臣等召來可是有要事?” 顏徵點點頭說道:“剛剛同中書閑聊時偶得一想法,想與兩位愛卿商議一番,看是否可行?!?/br> 跟韓熠閑聊……大庶長跟錢丞相的目光轉移到韓熠身上,估摸著這件事情至少有一半是跟韓熠有關系的。 畢竟這位晸悅君中書令經常會出一些讓人想不到的點子。 韓熠也早就打好了腹稿,當然這個也不用跟別的事情一樣需要他掰開了揉碎了說,只要說個大體也就行了。 大庶長跟錢丞相兩個人腦子里轉了一圈,立刻就意識到了這樣的好處——中樞對各地的控制力度會更大一些。 這兩位也真的是對大秦鞠躬盡瘁的忠臣,等意識到對大秦的好處之后,他們才想到官也空出來許多,自家人的機會更大了啊。 只不過盤算了一下,人員缺口還是很大,不過他們兩個覺得這么簡單的事情王上和中樞兩個人不可能都想不到。 于是大庶長問道:“這樣也好,只是不知人員缺口從何處補?” 顏徵開口說道:“科舉?!?/br> 大庶長跟錢丞相兩個人在聽到科舉兩個字的時候,第一反應就是看韓熠,畢竟韓熠這些年在韓郡搞科舉搞得紅紅火火,以他們兩個人的眼光來看,這個早晚要推行到全國。 但問題就在這個早晚上,如同韓熠一樣,他們覺得現在不太合適。 錢丞相沒有明著反對只是說道:“科舉的確是人才輩出,只是這些人才未必做得了親民官?!?/br> 顏徵說道:“是以先準備著,改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沒有個兩三年怕是不能下來,從今年開始科舉,有差不多的人就先從基層做起,等到改制完備,正好啟用?!?/br> 大庶長品了品,也就是說這些科舉出身的人想要一步登天是不行的,都要先去從基層開始熬,這樣就放心太多了。 就算是人尖子又怎么樣?扔出去幾年,王上都未必記得,而像他們這些家族,孩子時不時就能見到王上,有好事肯定是先想到這些人啊。 錢丞相也想明白這一年便說道:“如此,還請王上下旨,著專人處理此事?!?/br> 顏徵應了一聲說道:“既如此就專門成立轉制司,由中書令兼任,全權處理此事?!?/br> 韓熠頓時暈了:“那科舉呢?” 顏徵說道:“你有經驗,接著管吧?!?/br> 韓熠:?????說好的讓我休息呢? 第483章 韓熠覺得他跟顏徵的心意相通最近有點打折。 他將韓郡拱手讓人就是覺得自己的功勞已經夠多了, 再多不利于朝廷團結,而且三公同時還是封疆大吏這種事情在戰時還能說個事急從權,更何況那個時候大秦的確缺人, 韓熠去管理那里能夠用最短的時間平穩過渡。 沒看燕郡、楚郡和魏郡到現在都有點政令不通么?這幾個地方想要調理順手恐怕還要一段時間。 這幾個地方反的混亂反而顯得顏徵當初力排眾議讓韓熠接手韓郡是多么的正確。 只不過這么多年下來, 韓熠之余韓郡基本上就是一個鎮郡之寶, 也不是說他不做事情,而是他大部分時間都是動動嘴, 吩咐下面做什么。 雖然他的想法比較重要,但是朝廷上已經很擔心了。 他們擔心的不是韓熠,而是韓巖。 最近這幾年,韓郡基本上都是在韓巖的掌控下,哦,除了軍權,這一點韓熠看的很勞。 可是趙國的內亂已經證明了哪怕是奴隸都有翻身的一天,更不要說韓巖還掌控過良民, 甚至連科舉都插手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