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節
那個要塞在山里,距離秦國任何一座城池都不是很近,糧草運送略有些困難,不如在路上弄一個中轉站。 實際上許多村鎮的形成都是這樣,由一個中轉站一點點的發展起來。 大庶長頓時有些頭痛,等到散伙之后,他找到丞相說道:“我覺得……我們人手不太夠,要不要讓王上加點人?” 他們不是沒本事,只是他們的本事跟不上韓熠搞事情的速度。 丞相安慰大庶長說道:“扛過這一陣就好了,官位設置太多對誰都不好,等到繁忙的時期過去,這些人怎么辦呢?” 大庶長有些絕望地說道:“這個時期什么時候能過去???” 丞相說道:“魏國沒有了純山想要抵擋我們就沒那么容易了,只要守住這里我們就可以無視魏國,楚國……楚王都被抓了,以后會是什么樣也要看,不過,這兩個國家基本上都沒啥威脅了,所以也就這一陣子的事情?!?/br> 大庶長淡定說道:“你是不是忘了還有趙國和齊國?楚國和魏國跟咱們這位中書令還沒啥太大的瓜葛,而趙國……我就不用說了,齊國,據說他已經開始在齊國布局了?!?/br> 這一次,連丞相的臉都綠了。 他想了半天才說道:“中書令不是魯莽的人,如果魏國和楚國被吞并,那么還是需要消化一陣子的,他不會立刻對齊國和趙國動手,或者說,只要王上沒說要立刻打趙國和齊國,他就不會動這兩個國家的?!?/br> 大庶長憂郁望天:“他不用怎么動,他只要往這兩個國家走一走就行了啊?!?/br> 丞相:“什么?” 大庶長繼續憂郁:“你沒發現嗎,他去過的國家,除了咱們大秦。最后都只有一個下場……完了啊?!?/br> 丞相:…… 仔細想想還真是啊,這位才是真的走到哪個國家,哪個國家倒霉。 丞相果斷說道:“這次他回咸陽,咱們還是幫王上把他留下來吧,別讓他去韓城了?!?/br> 韓城那邊沒人能管得住韓熠,韓熠想走就走,簡直不要太容易放飛自我。 大庶長沉默了半晌說道:“你是不是忘了這次他是從咸陽走的,王上……也管不住??!” 這次丞相也絕望了:“誰能來管管他啊?!?/br> 大庶長嘆氣,他感覺最近自己快把這一年的氣都嘆了。 然而嘆氣歸嘆氣,事情還是要做的。 此時遠在千里之外的韓熠還不知道自己已經以一己之力讓整個朝廷都在發愁。 他在接到顏徵的消息之后,知道有人要來接手純山,頓時松了口氣。 等到那位將領帶著人來之后,他就讓人交割完畢直接帶人就走。 那位將領十分震驚地發現韓熠居然連戰利品都沒要,這些戰利品包括但不限于糧草、馬匹、武器。 然而實際上韓熠只是看不上那些而已。 離開純山之后,韓熠頓時放松下來,他這次是真的要離開這里回咸陽了,除了路上看管好楚王和向彥,別被人截胡,別的都不需要擔心。 不過,韓熠想起來,自從他們兩個被抓之后,他還沒去見過他們,思來想去,有些事情還是要解決一下的。 于是在路上的時候,韓熠找了個機會,到了關押楚王和向彥的帳篷。 楚王和向彥在看到他之后先是愣了愣,繼而沉默半晌,楚王才問道:“你究竟是誰?” 第398章 到了這個時候, 哪怕楚王再傻也察覺出韓熠的身份似乎并不僅僅是流民那么簡單。 就算楚太子投靠秦王, 秦王再怎么有魄力也不可能上來就給他這么精銳的部隊, 別說別國太子,就是秦王將來自己有兒子,在兒子沒有任何帶兵經驗的情況下都不可能上來就讓他帶兵啊。 更何況楚王不傻,之前想不到只不過是思維定式使然。 韓熠做的很多事情都超乎大家的想象, 想不到也不是很奇怪的事情。 韓熠坐下之后笑了笑說道:“你既然問出這個問題,想必心里已經有所猜測了吧?” 楚王定定看著他好半晌最后才問道:“晸悅公?” 韓熠干脆點頭承認:“沒錯?!?/br> 楚王跟向彥對視一眼, 之前他們兩個在被抓之后并沒有分開關押, 而是被扔到了一起, 所以他們曾經有過討論。 之前他們兩個得到的信息太少, 所以一時不好判斷, 就只能從頭開始推理。 能夠上戰場的青年將領不少,但是能夠獨立領這樣精銳隊伍的將領并不多,放眼天下也沒幾個。 所以一開始楚王曾經猜測韓熠是蒙家人。 不過, 這個猜測很快就被向彥給否定了。 楚王看著向彥問道:“你居然把蒙家人認全了?” 向彥沒好氣說道:“都什么時候了還在懷疑我?你見過射箭靶子都射不中的蒙家人嗎?” 楚王:…… 如果是韓熠在這里,大概要為自己爭辯一下,他哪里沒射中靶子了?他明明射中了啊,不就是射中了旁邊的靶子嗎? 楚王也不得不承認向彥的分析是有道理的,那么如果不是蒙家人,還能是誰呢? 楚國對于秦國的一些將領大多有所了解, 哪怕是剛冒頭的都會重點關注,因為他們知道顏徵不是一個會隨便提拔人的君主,他看重的人必然有特殊之處。 只是他們想了半天都感覺跟“太子”重合不上。 因為那些情報里面, 沒有一個說過有哪位秦國將領貌若仙神。 想到這里的時候,楚王和向彥兩個人忽然腦中靈光一閃,忽然想起了一個名字,繼而異口同聲說道:“韓熠!” 如果只是從外貌來分析的話,韓熠是最符合特征的,至于之前為什么會忽略他,那是因為在所有人的眼里,并不將韓熠當成一個將領來看待。 畢竟韓熠帶兵打仗的時間并不多,更多的時候似乎都在后面運籌帷幄。 想到韓熠之后,之前很多想不通的事情自然也就迎刃而解。 楚王了然說道:“怪不得秦國一直要求太子入秦為質,寡人一直以為是秦王要羞辱大楚,沒想到其實他只是為了救人?!?/br> 楚王想得很清楚,在當時那種情況下,韓熠的身份是不能暴露的,一旦暴露必死無疑,那就只能用這種手段讓韓熠回去。 這也能解釋當初秦王為何突然提出要會談,怕也是因為這個吧? 楚王說完之后半天沒有聽到回音,一轉頭就看到向彥坐在一旁面色鐵青,不由得挑眉問道:“怎么?覺得被一個年輕人耍的團團轉就氣成這樣?” 向彥看了他一眼沒說話,他該怎么說當初其實已經有人將韓熠的真實身份告訴他了,然而當時韓熠只是說因為血緣關系所以長得相似,結果他就信了。 誰特么知道這居然是真的??! 畢竟誰也想不到堂堂大秦晸悅公,中書令,居然隱姓埋名跑到楚國去臥底? 所以向彥否定了這個可能性,也就錯過了最大的機會。 如果當時他警醒一點,那么韓熠就是他的階下囚,而不是如今這個結果了。 不過,已經到了這個地步,他是不可能跟楚王說的,不是怕楚王生氣,是怕丟人! 向彥努力平復呼吸,裝作一副淡定模樣問道:“我看你好像并不生氣,怎么?認命了?” 楚王的確很平靜,他聽后想了想說道:“生氣也沒什么用,只是有些遺憾?!?/br> 向彥有些問道:“遺憾沒能早點發現他的身份抓住他嗎?” 楚王搖頭,有些感慨說道:“遺憾他不是我的兒子,如果他真是楚國太子多好啊?!?/br> 有這樣的太子,他還發愁什么呢? 難道秦國真的是被上天眷顧了嗎?出了一個秦王還有這樣一位臣子。 向彥頓時氣不打一處來,他也是沒想到,事到如今楚王居然還在遺憾這種事情。 他嘲諷說道:“要不要等見了他,你勸勸他跟你回去繼續當太子啊?!?/br> 沒想到楚王居然很認真地看著向彥問道:“你說,有可能嗎?” 向彥:…… 他終于是忍不住拍著食案說道:“真有可能我們還會在這?” 楚王卻搖頭:“那不一定,原本他的身份隱瞞不了多久,他敢背叛秦王,秦王就敢揭露他的身份,到時候他必然沒有活路,如今我們知道他是誰了,他沒有了后顧之憂,還怕什么?” 向彥愣了一下,仔細想了想,好像……還真是這樣啊。 不過不知道為什么,向彥總覺得韓熠并不是因為這個原因才回歸秦國的,他好像……從頭到尾都沒想過在楚國呆著啊。 向彥沒說這個猜測,只是問道:“你不介意?他這樣處心積慮,將我們耍的團團轉,難道你都不生氣?” 楚王嘆了口氣:“這些比起楚國的興盛來說,算得了什么呢?以前只是聽聞此人多智近妖,寡人一直不信,如今也不得不信了,混進他國,一路當上了太子還全身而退,最后俘虜國王和大將軍,嘿,咱倆怕是要青史留名了?!?/br> 楚王說到最后頗有些自嘲的意思,向彥聽得出來楚王不是不生氣,也不是不恨韓熠,但他面對韓熠可能更多的是無力感。 別說是他,向彥此時也是這種感覺,論智謀,人家這本事已經不是優秀能夠形容的了,古往今來,歷史上從來就沒出過這種事情。 論行軍,雖然人家帶兵次數少但應該也是不差的。 唯一能夠比對方強的就是武力值,但是到了他們這個階層,輪到跟對方比拼武力值,本身就是一種墮落。 向彥沉默半晌才說道:“等見到他,你再跟他說這些吧?!?/br> 向彥也忽然意識到,如果能夠說服韓熠,那么對于楚國來說一方面削弱了秦國的實力,同時還增強了自己的實力。 而且聽說秦王跟晸悅公交情莫逆,若是處理得當,說不定楚國還能有個喘息之機。 雖然說在國家層面說個人感情仿佛玩鬧,但人總是有感情的,這誰都說不準。 到了這時候,向彥也有些期盼韓熠跟著他們回楚國,如果能把這支軍隊帶回去就更好了。 若是那樣,他們這就不算丟臉,而是為楚國找到了出路! 在經歷了最初的震驚憤怒再震驚之后,兩個人平靜下來,準備等著韓熠來找他們。 雖然在抓捕他們之后韓熠并沒有第一時間來見他們,但他們心里清楚,韓熠不可能避而不見。 結果沒想到這一等就是快半個月,一開始楚王跟向彥還能沉得住氣,到后來他們兩個都懷疑韓熠是不是覺得心虛所以不來見他們? 他們猜測了很久都沒猜到原因,韓熠把他們抓了之后仿佛忘記了他們一樣,就把他們扔在了這里,雖然待遇還不錯,但時間長了他們兩個就有些心浮氣躁了。 畢竟這么長時間過去了,楚國那邊什么情況他們也不知道啊。 兩個人終于按捺不住開始詢問韓熠在哪里,結果卻被冷冰冰的告知他們無權過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