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節
果然顏徵看到李通古之后就說道:“李卿一路辛苦?!?/br> 李通古滿足又不那么滿足,顏徵從來沒稱呼他為愛卿過,不過想一想顏徵也只這么稱呼過韓熠,他努努力估計早晚也能獲此殊榮。 是以李通古立刻行禮說道:“此乃臣分內之責,不敢言辛苦?!?/br> 說完之后李通古呈上韓巖的書信和韓熠的奏疏說道:“此乃韓王書信和中書令之奏疏,還請王上過目?!?/br> 高府令走過去接過這兩樣東西擺在了顏徵的案頭。 李通古小心翼翼的抬眼看了看結果就看到顏徵將書信放在一旁,先拿起了奏疏看。 李通古站在下面大氣都不敢出,等到顏徵都看完之后,觀察了一下他的表情,結果發現根本看不出喜怒。 似乎韓巖這樣過分的要求并不會讓他生氣一樣。 顏徵將書信放在御案上問道:“中書令有沒有說別的?” 李通古愣了愣,韓熠的奏疏寫的那么詳細還要說什么? 他心中雖然疑惑卻還是立刻回答說道:“中書令沒有說其他,只是說都在奏疏里了?!?/br> 顏徵垂下眼眸,掩蓋住了眼中的失望。 他又問道:“你見過韓王嗎?” 李通古頓時精神一振說道:“未曾,臣到了韓國之后就聽聞中書令已經與韓王談妥,韓王的要求都在書信之內,臣聽聞之后就立刻快馬加鞭趕回來了?!?/br> 李通古這句話說的很有技巧,所謂的談妥可以有多種理解方式,就看顏徵怎么想了。 果不其然,顏徵皺起了眉頭。 李通古心下一喜,忍不住多了句嘴:“王上有何憂慮,臣愿為王上分憂?!?/br> 顏徵看了他一眼心說這個你分不了,除了韓熠,誰都不能為我分憂。 要知道以往就算是公事,韓熠也會再寫一封私人信件的,奏疏是奏疏,信是信,會關心一下他的生活,問他最近開不開心,然后會告訴他帶什么東西回來。 結果現在全沒有了,顏徵表示非常不開心。 他調整了一下心態問道:“以你看韓國現狀如何?” 李通古說道:“較之我國自是差了許多,算一算的話,應該算是七國最弱?!?/br> 顏徵點點頭:“這樣嗎?” 之前雖然顏徵想要將韓國交給韓熠,現在韓巖跟他一個想法,就讓他覺得有些微妙了。 他本能的對韓巖有些敵意,畢竟就算是民間能這么為弟弟著想的人都很少,更不要說在王室了。 韓巖到底是以什么樣的心情要求韓熠去治理韓國的呢? 顏徵伸手叩了叩案幾,又問道:“中書令狀態如何?” 李通古遲疑回答道:“挺……挺好的,韓王似乎很重視中書令?!?/br> 顏徵的心情又低落了一個指數,李通古看顏徵似乎不太高興的樣子,便問道:“王上可是不滿韓王所提之條件?” 顏徵敏銳的察覺到李通古似乎話中有話,便不置可否說道:“你怎么看?” 李通古就等著他這句話立刻說道:“臣以為,此乃好事啊?!?/br> 顏徵倒是感興趣了:“哦?怎么說?” 李通古分析道:“首先若是能夠和平兼并,對大秦來說自然是大有好處,而韓國彈丸之地,積弱已久,貿然派個人過去治理,只怕未必能讓那里有起色,甚至還會遭到當地人的排斥,若中書令的話,能夠最大限度的降低這種排斥,更何況中書令之能有目共睹,當初芙蓉縣貧弱至此,全憑中書令扭轉乾坤,想必治理韓地也不在話下?!?/br> 李通古話里話外都在吹噓韓熠的本事,最后還補充了一句:“只不過韓地再小也是一國之地,作為侯的封地似乎有些大了些,只怕丞相他們不會同意?!?/br> 顏徵瞇了瞇眼問道:“那依你之見該當如何?” 李通古沉默了一下才說道:“臣不愿隱瞞,自當直言不諱,還請王上贖罪,以臣之見,以中書令從龍之功,匡扶社稷之功,當晉位為公?!?/br> 第258章 顏徵聽后若有所思地看著李通古, 其實李通古說的這些話放在平時也沒什么大問題。 但是放到這個場景就很有問題了。 顏徵沒有正面回答, 安撫了李通古兩句就讓他去休息了。 他低頭看著御案上的書信和奏疏, 又嘆了口氣,一時之間有些擔心,韓熠不會以后都不給他寫信了吧? 高府令看了看時間,小心問道:“王上, 該用膳了?!?/br> 顏徵應了一聲,讓人傳膳。 恰好今天的食譜上有好幾道菜都是韓熠送上來的方子。 實際上韓熠曾經給膳房了一張表格, 上面寫著每天早中晚外加夜宵的菜譜, 并且這個菜譜還是跟著時令改變的, 力求最大程度上讓顏徵不缺乏任何營養也不會營養過剩。 顏徵看著這些菜色就想起了韓熠, 半天都沒動筷子。 高府令彎腰問道:“王上可是覺得菜色不合口?” 顏徵忽然問道:“你覺得該給阿熠晉位嗎?” 高府令木了一下, 這話事情讓他怎么回答? 他一直跟在顏徵身邊怎么會不清楚顏徵對韓熠的感情? 如果他說實話,顏徵可能不會高興,如果他順著顏徵說……又覺得有些愧對先王。 顏徵看到高府令沉默, 便點點頭說道:“寡人明白了?!?/br> 高府令不說話已經代表了一種態度,他跟韓熠的關系還不錯的,然而連他都覺得在這個敏感時期不適合給韓熠晉位,李通古怎么會不知道? 更甚至李通古這么說,有沒有想過會讓顏徵懷疑這是韓熠的意思? 以顏徵的政治智慧,不用多想他就明白了李通古的心思, 不由得冷笑道:“其心可誅?!?/br> 高府令縮頭不說話,再一次肯定無論是誰都別想挖坑坑韓熠。 不說韓熠自己知道之后會有什么反應,恐怕還沒等他動手顏徵就要動手了。 高府令也有些感慨, 李通古還是太心急了,他根本不明白顏徵對韓熠的信任不是他三言兩語就能挑撥的。 哪怕韓熠真的拒絕顏徵,顏徵也不會懷疑他要造反。 當初韓熠可是放棄了王位回來救他的,哪怕是后來把他送到秦國之后,以當時他的處境,韓熠也可以直接走人回到韓國,看韓巖這個樣子,說不定還會退位讓賢。 到了如今,韓熠的本事已經得到了許多人的認可,這還是在秦國有許多人扯他后腿的情況下,他如果到了韓國,自己說了算,韓國肯定不是如今這個樣子。 當年韓國國力強盛的時候他都沒有留下,現在這樣的爛攤子,他懷疑韓熠一點都不想要。 顏徵本來想要寫封信給韓熠讓他小心一點李通古,這人是個養不熟的白眼狼。 至于他這里,也只能先將李通古寫在小屏風上。 嗯,這個小屏風是他最近弄來的,沒什么花里胡哨的東西,上面就是有著特別淡的山水背景的紙,屏風分兩扇,一扇紅字一扇黑字。 紅字那邊寫的就是他比較認可比較喜歡的臣子,黑色那邊就是上了黑名單,但是還算有用,暫且用用的臣子。 現在紅色那邊最高的是大庶長,至于為啥沒有韓熠……他都把韓熠放在心里了,也就不用寫在這上面。 黑色高居榜首的之前是姜不韋,姜不韋倒臺就劃了一道橫杠,現在是李通古第一位。 顏徵寫完之后決定跟三公商議一下這件事情。 新上任的丞相是之前的左庶長。 原本丞相這個位置一直在空缺,哪怕顏徵再怎么偏心也覺得現在讓韓熠當丞相不太行。 但是讓韓熠繼續當個御史大夫,讓別人越過他直接當丞相,他又有些不甘心。 而且無形之中也會給人一種韓熠現在還沒有資格當丞相的感覺。 實際上韓熠很有資格啊,比當初姜不韋還有資格呢。 畢竟姜不韋都沒有帶兵打過仗,韓熠這一方面根本沒有欠缺。 為了這件事情顏徵想了很久,最后覺得還是集權做的不夠,如果他真的是金口玉言,說了沒人敢反對,哪里還有這種破事兒? 所以他干脆就又動了一次官制,一方面是為自己集權,另外一方面是個韓熠騰位置。 你們不是說他當丞相不合適嗎? 行吧,我一次批發弄個三公,三公地位等同,中書令丞相大庶長,各司其職,這樣都還有人反對的話就別怪他真的翻臉了。 這一次倒是很順利,官制的改革韓熠沒有插手,顏徵直接著手穩步推進。 因為官職的增多,大庶長等人都忙著搶肥rou,也就沒反對韓熠這個中書令也成了三公之一。 等到官制改革差不多之后,顏徵不得不感慨還是國土面積大了好,這樣不會出現狼多rou少的局面。 只不過唯一不太合適的就是自從官制開始改革之后,作為三公之一的中書令就一直在脫崗。 之前韓熠收拾包袱跑路,也虧了顏徵在后面給他打了個補丁,告訴眾人是他派韓熠去韓國商談的,否則只怕要治韓熠的罪。 顏徵用完膳回到了書房,此時丞相跟大庶長也到了,兩人坐下之后,一口氣都沒喘勻就聽顏徵說道:“韓王同意和平兼并,但有個條件是必須在兼并之后將韓國交給中書令治理?!?/br> 丞相大庶長:?。。。?! 大庶長資歷比較深是以先開口說道:“萬萬不可啊?!?/br> 顏徵說道:“我喚兩位前來就是商討一下這件事情?!?/br> 大庶長說道:“兩國兼并,要讓韓國徹底融入秦國,就必須派秦人治理……” 他還沒說完,丞相便看了一眼大庶長說道:“大庶長這是不把中書令當秦人?” 大庶長不慌不忙說道:“此事不在于我們怎么想而在于韓人怎么想?!?/br> 丞相又說道:“我們將中書令當秦人,韓人將他當韓人不是正好嗎?也免得派別人會被排斥?!?/br> 大庶長看了一眼丞相說道:“然而中書令身為三公之一,怎可常年在外不理朝政?” 丞相這次沒有說話,這件事情的確也有點麻煩。 大庶長便又說道:“更何況讓中書令治理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兵權的問題,韓地兵權要交給誰?” 丞相說道:“大庶長不放心中書令的話,就再派一位將軍去便是?!?/br> 大庶長攤手:“問題又回來了,韓人會不會排斥那位將領?就算不排斥,又有哪位將領是中書令的對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