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節
這種反常的舉動一般都意味著可能要發生大事了,褚非甚至懷疑這種植物是不是代表著什么天災人禍。 韓熠回過神來,連忙跳起來說道:“佛像呢?府里有沒有供奉佛像?” 褚非頓時一愣問道:“佛像什么是佛像?” 韓熠也愣了一下, 這才想起這年頭佛教還沒有傳入中原,只好說道:“不是, 我說的是香爐, 再找點香, 我們祭天!” 褚非:?????? 這又是什么節奏?他家郎君對仙神哪怕不是嗤之以鼻, 也是從不放在心上的。 怎么現在忽然又要祭天了? 褚非茫然的看著韓熠, 風風火火的指揮著人,放桌子擺祭品。 順便還把那個帶著黃穗的植物放在了祭臺上。 褚非被韓熠拽著恭恭敬敬的給那棵黃穗上了三炷香,嘴里還念念有詞, 只不過他一句都沒聽清。 一陣煙霧繚繞之后,終于走完了全部流程。 褚非這才找到機會問韓熠:“郎君……這是做什么?難不成這棵草有什么特殊之處?” 韓熠搓了搓手帶了些激動和忐忑說道:“芙蓉縣,不,不僅僅是芙蓉縣,是整個江南地區能不能成為天下糧倉就在此一舉了?!?/br> 褚非被他說的有些迷茫,天下糧倉這個詞他是沒有聽過的, 但是稍微仔細一想,便能明白其中的含義。 天下若說產糧多的地方,那便是趙國的一部分和韓國的一部分。 正因如此, 所以趙國能夠強盛那么多年,韓國彈丸之地能夠茍延殘喘許久。 而經過無論如何與天下糧倉這4個字都沒有什么關聯。 就在褚非納悶的時候,韓熠已經重新凈手,帶著虔誠的心將黃穗擺在案幾之上,開始小心翼翼的剝離外表的麩皮。 韓熠以前的確不相信鬼神,但是此刻他已經在心里將滿天神佛求了一個遍。 希望上天再眷顧他一次,希望這株植物就是他印象中的水稻。 隨著麩皮被剝落,里面淡黃的顆粒脫離出來,韓熠將那幾顆植物種子放在手里看了半天都沒有辦法確定,這是不是大米。 因為顏色相差太多,他手里的這些大米呈淡黃色,而他以前買過的大米都是白色。 然而形狀外表又十分相似,韓熠干脆就打算試一試,他立刻讓人拿來一個小火爐,將剝離出來的一小把種子直接蒸了一下。 無論是不是嘗一次就知道了,蒸的過程中,他眼都不眨的盯著小火爐。 過不多時,小火爐上的蒸鍋冒出一股熱氣,韓熠輕輕嗅了嗅,在聞到那股久違的大米特有的香氣的時候,韓熠差點沒哭出來。 他真是沒想到有生之年還能再聞到這個味道,雖然跟他印象中的那個味道還有點區別,但……這真的是大米啊。 而這股味道在沒有聞過的褚非等人眼里就很特殊了,墨求有些懷疑地問道:“這個東西……真的能吃?” 韓熠沒有搭理他,等估摸著時間差不多之后,打開蓋子,看著里面雖然算不上晶瑩剔透,但依舊熟悉的讓他親切的米飯,簡直不能更感動。 嘗一口,嗯,比他記憶中的味道更好。 褚非等人本來還想提醒韓熠別隨便往嘴里吃,這東西誰知道有沒有毒啊,雖然他們也不確定韓熠為什么篤定這玩意能吃。 結果一個沒看住,韓熠直接上手了! 真是震驚所有小伙伴。 等韓熠跳起來喊著:“派人出去將所有這種植物都給我采集回來!” 墨求一愣:“所有?” 韓熠補充了一句:“限芙蓉縣內?!?/br> 墨求看了褚非一眼,褚非對著他點了點頭。 墨求出去之后,韓熠對著褚非說道:“你來嘗嘗?!?/br> 褚非當然不會跟他一樣直接上手,而是用筷子挑起了一點嘗了嘗之后,歪頭想了想說道:“這個東西……我以前好像吃過啊?!?/br> 韓熠聽后微微一愣,轉頭看著褚非說道:“你說什么?” 褚非想了想說道:“當年我曾跟著兄長外出游歷,在巴國和蜀國吃過這種東西,我還以為這玩意是那里的特產,沒想到這里居然也有?!?/br> 巴國和蜀國?合起來不就是巴蜀嗎? 不過這個不是重點,重點在于居然早就有水稻了嗎?那他剛剛又是祭天又是祈禱的折騰個什么勁兒? 可是為什么平時餐桌上沒有發現呢? 褚非又說道:“這東西……味道倒是不錯,哎,要不是把它弄熟了,我還真不認識?!?/br> 韓熠問道:“你在巴國和蜀國的時候有沒有人見過種植這個的?多嗎?” 褚非愣了一下,用力回想半晌之后才說道:“沒有,我沒見過,我要是見過剛剛就不至于認不出來了啊?!?/br> 韓熠想了想說道:“你去查一查看芙蓉縣有沒有人種植這玩意?!?/br> 褚非問道:“這到底叫什么???” 韓熠說道:“我不知道百姓們跟它叫什么,我叫它水稻?!?/br> 水稻,褚非念叨了兩聲,轉身也出去了。 無論是尋找水稻還是尋找種植水稻的人,都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 在這個時間段內,韓熠將之前路上無意中發現的大米全都小心翼翼的保存了起來,如果找不到別的,那么這數百粒米就是將來的關鍵啊。 畢竟他又不能派人去巴國或者蜀國買大米回來種,不說別的,隔這么遠,植物也會水土不服啊。 最好的方法就是尋找野生或者有人種植水稻,然后開始量產。 褚非的進度比墨求快一點,他很快就找到了一戶會少量種植水稻的人家。 這一家人是住在芙蓉湖邊上的,平時以在湖邊養殖蓮藕為生,水稻就是人家自己種來自己吃的。 韓熠聽后問道:“為什么不多種一點呢?” 那老翁說話本地口音十分重,饒是韓熠在這里學了一年方言,也只能勉強聽得明白,總結起來就是:水稻的生長環境太苛刻了。 既然是水稻,那么對水資源的需求就很重,但也不是直接泡水里就行的。 什么時候需要澆水,要澆多少,都是有講究的。 而這年頭的水利灌溉設施太落后,或者說是基本沒有,所以只有在水邊才能隱約看得見這種植物。 也因為水稻幼年期跟雜草十分相似,除草也很麻煩,因為生長條件苛刻所以產量也不高,導致大家都知道他能吃,但卻沒有人種這東西。 畢竟這年頭大家追求的就是一個溫飽。 這也就是這位老翁家里那一塊田地理位置比較好,正好適合水稻的生長,饒是這樣也就僅能夠他們家一家果腹而已。 老翁說完之后直接就跪地求饒,韓熠被他嚇了一跳,納悶自己就是問點事情,怎么把人嚇成這樣? 結果等聽明白之后才知道,這老翁以為縣衙把他抓來是補稅的——這年頭無論做什么都要交稅,根據職業不同交稅多少自然也不同。 老翁明面上是種蓮藕為生,那么就需要交這部分的稅,如果他還種地的話,種地也是要交稅的。 他那塊地,地理位置比較偏,而且因為中間有一段需要走水路嗎,于是壓根就沒人知道,所以這一塊田專門就是用來種自己吃的糧食的,因為沒人知道這一部分也就不用交稅。 嚴格說來他這就算是逃稅漏稅,而如今秦國對于逃稅的懲罰可比后世嚴厲多了,一個搞不好,這老翁一家人連同他們的姻親都要被處刑。 韓熠聽后也有些無語,他早就覺得這邊的稅有點重,但是朝廷沒有討論出結果來的時候,他還是要按照原來的稅收和律法進行收稅。 這是原則問題,不是他看不過眼就能改的,隨隨便便就改朝廷的政令,恐怕到時候就要有人參他想搞國中之國了。 韓熠摸了摸下巴說道:“米不算納稅作物之一,你這也算不得有太大的罪,但逃稅是肯定要處罰的,這樣吧,本官給你一個將功折罪的機會,去幫本官選適合種植水稻的地方,并且將你種植水稻的方式都說出來,這樣本官就不罰你了?!?/br> 老翁聽后整個人都欣喜若狂,韓熠讓他做的事情沒有任何困難的地方,基本上算得上是對他網開一面了。 韓熠讓褚非將人給墨求帶過去,這老翁既然熟悉水稻的生長環境,那么他選的地方很大可能就有野生水稻的蹤跡。 果不其然,在這位的帶領下墨求的效率也提高了不少,不過到最后,收上來的水稻全部脫殼之后,也不過五十來斤的樣子。 這可是整個芙蓉縣的野生水稻啊。 至于適合水稻生長的地方,如果是原本的芙蓉縣,基本上所有的田地都圍繞在芙蓉湖旁邊,取的就是一個距離芙蓉湖近,在需要大量灌溉的時候能夠從湖里引水。 其他地方的話蓄水不夠多是沒有辦法大面積種植的。 這時候就不得不提到芙蓉渠了,芙蓉渠的出現也算是提供了另外一片優良的水稻種植基地。 但是如果想要大面積種植的話,水利灌溉就必須改進。 韓熠看著這些,想了想將事情往后推了推,反正現在已經過了適宜種植的時間,就算要種也要等到明年再說了。 當然最主要的是顏子薦跟顏徵都在催著他回去述職,韓熠最后選出了十斤模樣還不錯的大米,帶上一堆土特產和海鮮,包袱款款的回到了咸陽。 第177章 韓熠回到咸陽的時候已經是十月份, 天氣比較冷了, 他從芙蓉縣離開的時候, 芙蓉縣的氣溫還很高,結果越走越冷越走越冷,他的衣服也從單衣變成了貂裘。 再次看到咸陽的城門,韓熠忍不住感慨了一句:“也沒啥變化嘛?!?/br> 褚非跟在他身旁啼笑皆非說道:“滿打滿算走了不到一年, 能有什么變化?” 韓熠理直氣壯地說道:“可是咱們芙蓉縣都不一樣了啊?!?/br> 褚非:…… 還真是有理有據,無法反駁。 不過, 韓熠也知道越是芙蓉縣這樣基本上沒什么基礎也沒什么人的地方, 一旦人跟上了錢跟上, 找到合適的路子, 想要發展起來那可是太容易了。 韓熠看著褚非無語的樣子, 忽然就笑了笑,笑的褚非一臉的莫名其妙:“怎么了?” 韓熠搖了搖頭,他當然不會告訴褚非, 自己笑的是褚非已經走出了他的陰影。 當初在咸陽的時候褚非整個人都顯得十分陰郁,哪怕他盡量表現的不在乎,實際上也能讓人一眼就看出來他還在為過去的事情而難過。 如今雖然不敢說他已經全忘了,但至少看上去整個人意氣風發,再也不是之前那要死不活的樣子。 果然人還是要有自己的事業才能振奮起來,這不到一年的時間, 韓熠雖然忙,但很多時候他也就是動動嘴,剩下的都是褚非墨求和盾托他們去做的。 兩個人還沒到城門口遠遠的就看到了等在那里的白韶。 畢竟雖然這時候天氣已經有點冷了, 但跟白韶一樣將自己全身上下都裹得嚴嚴實實,只露出一雙眼睛的人基本是沒有的,他這身行頭實在是太好辨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