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節
韓熠這一次差點連果盤都砸在他頭上:“又開始沒正形兒是吧?是不是活太少了?我再給你安排點?” 褚非聽到他這么說差點就給他跪了:“郎君饒命??!我已經連續三天每天只睡兩個時辰了,求給一條活路?!?/br> 墨求聽后同情地看著他:“這么慘嗎?” 說完之后他忽然想到自己也被派了任務,頓時悲從中來:“兄弟,我也快要跟你一樣了?!?/br> 一旁的墨荇滿臉茫然地看著這倆剛剛還快要上房揭瓦的人轉頭就抱頭痛哭,一時之間都有點跟不上他們的情緒。 韓熠胳膊戳在書案上,手掌托腮問道:“哦?很難嗎?” 褚非感慨:“太難了,主要是他們說的話我聽不懂,而且想要徹底推廣,就必須一個村一個村的跑,一開始我還覺得這么好用的東西,應該很容易就推廣起來,結果沒想到……” 韓熠問道:“沒想到什么?” 褚非憤憤不平地說道:“沒想到連制作方法都交給這些人了,甚至連成品都送了一些,這些人居然還不肯用,活該他們餓死啊?!?/br> “哎,這種話不能亂說?!表n熠制止褚非之后,平靜問道:“那你怎么解決的?” 褚非聽后愣了一下:“不是……郎君都不問問他們為什么不用嗎?” 韓熠嗤笑一聲:“還能為什么???不外乎就是因為我們是秦國官員,還有他們抵觸新鮮事物,怕這種東西讓他們的收成更差勁,或者迷信老祖宗傳下來的技術唄?!?/br> 褚非對著韓熠一伸拇指說道:“郎君厲害,就是都猜錯了?!?/br> 韓熠:???我看你真是欠揍了。 第166章 褚非見到韓熠面色不善, 連忙說道:“您說的那些有一定的原因, 不過最大的原因還是……就算給了他們圖紙他們也做不出來啊?!?/br> 墨求反射性問道:“怎么了?是不是看不懂?唔, 不過那個東西挺簡單的,村里只要有個老木匠應該就能做出來啊?!?/br> 韓熠想要推廣就需要圖紙,他自己肯定懶得畫,而墨荇雖然跟著韓熠學了不少, 但是他畫圖還是偏向學術一些,當時墨求看了就說他這個不行, 老百姓看不懂。 既然他都發話了, 韓熠自然就直接將這件事情交給了他。 墨求倒也不含糊, 順便把弟弟拎過來給他科普一下老百姓的文化知識水平。 墨荇雖然運氣不太好, 被賣為奴隸, 但是他從小到大接觸到的人大部分都識字,到了韓熠身邊之后文化水平直接拔高到了這個時代的頂點,所以很容易身邊即世界, 覺得這個世界上大部分人識字讀書,不認字的一般都是奴隸。 對于墨荇的這個認知韓熠是沒有察覺過的,墨求察覺了出來但是沒有找到好的機會教育墨荇。 畢竟沒有事實做論據的話,就算他跟墨荇說了,說不定墨荇也會漸漸忘記。 而且也有一部分的原因是墨求覺得這件事情不重要,墨荇將來肯定是要有造化的, 他接觸的人應該很少會有不認字的情況,所以這件事情墨荇或許需要知道,但并不迫切。 現在正好遇到了這件事情, 墨求干脆就順便教育一下堂弟。 他這些年走南闖北知道老百姓是什么樣子,也接觸過許多木匠,知道他們能看懂什么樣的圖紙,所以畫起來也算是得心應手。 反正曲轅犁本身結構也不太復雜。 所以他才覺得奇怪,問題不應該出在圖紙上。 果不其然,褚非又搖了搖頭說道:“那些木匠說這個不算難?!?/br> 韓熠手里掂量著一塊墨錠說道:“別廢話?!?/br> 褚非估摸著他再賣關子,那塊墨錠可能就沖著他的頭招呼過來了,連忙說道:“他們不用根本就是因為……沒有材料啊?!?/br> 韓熠:????? 沒有材料? 他茫然了一瞬說道:“我們推廣的不是木質結構,關鍵部位用的石頭嗎?” 就是因為考慮到了這些窮苦百姓沒有錢,所以當年他就設計了以石頭為主體的曲轅犁。 不過這玩意比鐵的到底要差上很多,效率的提升不如鐵,用的時間也不如鐵長。 但一口吃不成個胖子,讓這些百姓先用這些,等到以后收成多了,他們自動自發就會換更好用的農具。 那么現在……材料都沒有是個什么意思? 那就需要木頭跟石頭啊,當然需要一定的加工,但是……連加工的能力都沒有嗎?這群人還能干點啥? 韓熠總覺得這里面應該還有更深層次的問題,而墨荇就直接把所思所想直接問了出來:“木頭和石頭再怎么就沒有材料了?難道是這里的石頭不好用嗎?” 石器也的確是對石頭的堅硬程度有要求,想要找到一塊合適的石頭的確不容易,但也沒難到那個地步。 更何況都窮成這樣了,先找一個差不多的把地種上再說啊。 褚非搖頭說道:“不是石頭的問題,出就出在了木頭上?!?/br> 韓熠問道:“沒有木料?他們都不砍樹?” 這年頭沒啥環保的概念,只要有需要多少年的樹都會砍,當然這也是因為這個年代人不多,就算大面積的砍伐樹木,也有更多的樹木在無人生活的區域自由生長。 褚非說道:“想砍樹也要有樹可砍??!根本就沒有樹!” 韓熠身體微微前傾:“什么意思?樹都哪兒去了?” 他想了想覺得之前去的山的確樹木都不是很多,只有往里面走才有茂密一點的植被,但問題是樹再不多也是有的啊。 褚非一看就知道他在想什么,他低聲說道:“郎君,之前我們去的地方,其實……都是您自己的土地啊?!?/br> 韓熠愣了一下,這才反應過來,對哦,那一片山頭……都是他的。 這是當初他列出來的單子之中的一項。 當然他也不是真的獅子大張口要那么多土地,而是原本顏子薦就已經準備給他很多土地的。 畢竟韓熠一個人過去當官總要生活的吧,他的所有資產大部分都在咸陽周邊,總是讓咸陽往那邊運輸也不是個事兒,所以干脆顏子薦就劃了幾個莊子給韓熠,讓他能夠保證自己的生活。 是以韓熠還沒到這里的時候就已經有了居所,而且居所的條件……也就湊活吧。 后來韓熠知道了也沒矯情,他對物質生活不是特別在意,但是能過的好誰愿意吃苦呢? 更何況就算他自己不在乎,他手下還有那么多人要養呢。 在來之前他就知道這個地方比較貧困,不可能依靠縣里的收入養著他那么多人,這些莊子自然也就不能推辭。 更何況他總覺得這些東西像是顏子薦在補償他一樣,雖然他也不明白為啥顏子薦要補償他。 后來他將這些莊子的一部分換了大面積的山林,要山林當然是因為從一開始他就沒打算征發徭役去挖渠。 他還想早點回來呢,單純用人力去挖,誰知道要挖到猴年馬月啊。 速度慢了他著急,速度快了……指不定就要累死人,所以必須用非常手段。 非常手段要試驗,有什么比在山林里更合適呢? 當然后來他們選擇的實驗地也不算是韓熠的地盤,超出了顏子薦給的范圍,不過那一片荒無人煙,因為跟趙國緊鄰歸屬地也很模糊,所以也沒人在乎。 韓熠聽了褚非的話下意識問道:“那跟這個有什么關系?” 褚非四處看了看問道:“我記得之前郎君曾經繪制過這個地方的輿圖,我需要對著輿圖講?!?/br> 韓熠轉頭看了一眼墨荇,墨荇利索的拿出了一張圖紙。 那就是芙蓉縣三分之二面積的輿圖,之所以說是一半是因為韓熠只在三分之二活動了一下,剩下的三分之一是沿海的那些村鎮,現在還沒來得及去。 不過有這三分之二也就夠了,褚非伸手在地圖上點了點說道:“現在整個芙蓉縣內有適合木材的是這幾部分?!?/br> 韓熠看了他點的位置,瞬間就皺起了眉頭:“這些位置……都是一些貴族鄉紳的地盤啊?!?/br> 褚非點頭:“沒錯,但凡有合適木材的地方,都是別人的地盤,老百姓自己居住的地方都是沒有樹木的?!?/br> 墨荇問道:“那樹呢?” 這次沒等褚非說,韓熠就開口說道:“必然是拿去煮鹽了?!?/br> 褚非有些意外:“郎君知道?” 韓熠點了點頭,他當然知道。 鹽在這個時代算得上是暴利商品,而人是不能不吃鹽的,所以需求量也很大。 內陸地區有竹鹽和鹽井,沿海地區自然就是靠海。 但是海水怎么變成鹽呢?這個時代的人不知道什么叫蒸發,但卻發現水煮干了剩下的那些結晶就是鹽,所以一般都是用煮的方式來制造鹽。 要煮就要用到柴,可不就是要砍樹么? 在平原地區鄉紳貴族圈的地都是肥沃的田地,而到了這里圈的就都是山地,就因為柴能變成鹽。 韓熠之前在想怎么帶動經濟的時候,首選就是鹽。 但后來還是沒有選擇這方面,而是選擇了更加費時費力的海鮮。 歸根結底是他不想給顏徵留下一個爛攤子。 想要帶動當地經濟,首先就是改變產鹽的方式,而那個方式……嚴格來講其實根本沒有什么技術含量,只要有人看一眼回去試一試就能明白。 這樣只要在海邊有適合的灘涂,誰都能夠制鹽販鹽,這怎么能行? 其實鹽和鐵都是國家命脈,在至少是這個時代的國家命脈,無論哪方面被人掣肘,帶來的影響都難以估量,更甚至朝廷倒了都有可能。 現在的人沒有意識到是因為都在征戰時期,七國都知道將青銅等金屬開采冶煉掌握在手中,但也是有漏洞可鉆的,民間就能買到武器這就是一點。 鹽的重要性卻還沒有人認識到。 韓熠知道如果現在將制鹽販鹽放到個人手里,等到將來天下一統,想要再收回來可就難了。 其實現在秦國的鹽業大部分也是在個人手里。 因為煮鹽需要耗費大量的資金,所以能夠在這方面謀利的人不多,整個秦國也就兩個人——一個是姜不韋,另外一個就是顏子薦。 顏子薦那份是王室留下來的遺產,而姜不韋則是在有了地位之后憑借著自己的巨額財富將鹽業一點點的收攏到了手下。 現在秦國對鹽的控制就在于販賣許可,只有國家準許你賣你才能賣,否則就是犯罪,秦國的律法可不是開玩笑的。 當然私鹽肯定有,只是不多,因為這年頭的運輸不夠便利,也因為并不是大一統王朝,想要運輸可能需要穿越交戰區。 韓熠思索過,如果他提倡將鹽業收歸國有,姜不韋肯定是不愿意的。 而姜不韋不愿意,韓熠又非要做的話,首先就是通過降低成本降低價格來打擊姜不韋,姜不韋的成本比他的售價都高,到時候自然就做不下去。 不過這件事情……現在韓熠是不會去動的,姜不韋用鹽捆綁住了許多巨賈和朝廷大臣,他這等于一個人在挑戰這一群人的利益,搞不好就是個粉身碎骨,就連顏子薦都保不住他。 更別提顏子薦也未必愿意保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