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頁
宮刑 趙令武如臨深淵,身體搖搖欲墜。 您放心,這會兒他正在刑氏那兒呢??丛谠蹅兺盏那榉稚?,我必然會好好的照顧他們,保他們衣食無憂,兒孫滿堂,還有你的那些兒女,有我一天,便有他們一天。 趙令武兩眼一翻,就要暈厥過去。 蕭氏當即說道:您別死,您可千萬別死,您要是死了,萬一我一個傷心過度,稀里糊涂的做出什么傷天害理的事情來,那可就不好了,所以你得活著,好好的活著。 聽見這話,趙令武硬生生的清醒了過來,他顫抖著聲音:毒婦,毒婦我就是做鬼都不放過你。 聽見這話,蕭氏鄭重其事的點了點頭:您不說還好,您這一說,倒是提醒了我。您放心,等您死了,我一定會親自找上幾個大師,把您鎮壓在棺材里,讓您永世不得超生。 說完,蕭氏隨手將小竹筒扔進腳邊的炭盆里,而后轉身向外走去,對于趙令武的咒罵,她充耳不聞。 到了門口,她吩咐道:看著點,別讓他死了。 語氣和當初趙令武處置邢小雅的時候一模一樣。 大管家喬仁遠當即躬身應道:是。 蕭氏點了點頭,撥動著手里的佛珠,抬腳踏出房門。 屋外陽光正好。 第80章 皇叔爺,怎么樣, 您見著盧大人了嗎 見老福王進來, 瑞王、惠王、趙王以及其他幾位宗親當即迎了上來。 老福王是太祖皇帝的嫡親兄弟。 瑞王、惠王和趙王都是廣德帝的子嗣, 因為沒有摻和進奪嫡之爭里,所以得以保全。 廣德帝曾留下遺旨, 令寧武帝盡快安排他們就藩,可眼看著寧武帝登基都快四個月了,朝堂上卻一直都沒有消息傳出來, 他們遞折子, 寧武帝也不見他們。 連帶著這些特意從封地趕過來給廣德帝賀壽的宗親也都被扣在了京城里。 他們可不覺得寧武帝這么做會是單純的想要留著他們在京城過年。 至于他們口中說的盧大人, 正是現任戶部尚書、文華殿大學士,寧武帝的親信盧增祥盧大人。 老福王眉頭緊鎖, 嘆聲說道:人是見到了, 該說的也都說了, 我問盧增祥咱們什么時候可以離京, 盧增祥反而問我對漢代的七王之亂和晉朝的八王之亂有何感想。 七王之亂瑞王喃喃自語,而后咚的一聲坐回了椅子上, 一臉灰敗之色:看來萬歲是真的想要削藩了。 大揚朝建立以后, 太祖皇帝在與其文武百官總結歷史上治亂興衰的經驗時, 一致認為,宋朝和元朝之所以滅亡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主弱臣強,朝廷得不到宗室藩屏, 於是以史為鑒,決定建藩。 按照太祖皇帝定下的規矩, 分封諸王除了能享受到代代分封(皇帝之子一律授予親王爵位,親王之長子世襲親王,其余諸子不論嫡庶封為郡王),每年祿米五萬石(一石約為125斤),銀兩萬兩,各色綢緞布料三千匹,鹽二百引等優厚待遇之外,還擁有蓄養六千到一萬不等的護軍的權利,在邊疆的藩王甚至還可以插手地方軍務。 子嗣越多,給的待遇就越多,因著這一點,分封的藩王可不就是卯足了勁生孩子。在同樣實行分封制的現世明朝,且不說出了一個第一個造反成功的藩王朱棣。只說天啟年間,全國的稅糧加起來,也填不滿六十萬宗室的嘴。 可是說明朝就是被藩王給吃垮的。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孟則知當然更愿意將危險掐滅在萌芽之中。 顧五怎么敢,這可是祖宗定下來的規矩!趙王一臉不甘,眼看著榮華富貴唾手可得,自此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沒成想就在這最后的關頭上,寧武帝一個念頭就又把他們打回了原形。 老六,慎言?;萃鹾鹊?,他一向膽小怕事慣了。 四哥,咱們三兄弟這么多年來不爭不搶的,為的不就是這一天嗎,結果呢趙王憤聲說道:你讓我怎么甘心 你不甘心又能怎么樣老福王怒聲說道:造反嗎,想想唐王的下場。 那可是一個連親兄弟都能說殺就殺的狠人啊! 趙王張著嘴,瞬間失了聲。 人為刀殂,我為魚rou。說著,老福王一臉頹然,整個人像是老了五歲不止,他又何嘗能甘心呢。 皇叔爺,您說咱們該怎么辦瑞王苦笑著問道。 還能怎么辦老福王語氣消沉地說道:明兒個我便上書自請削藩,只希望萬歲能看在我這輩子安安分分的份上,優待我兩分。 皇叔爺趙王一臉鐵青。 就這么辦吧。瑞王深吸一口氣:事已至此,咱們還有得選嗎! 唉。一眾宗親皆是垂頭喪氣。 眼看著眾人都認了命,趙王張了張嘴,狠狠的嘆了一口氣,到底是沒能再說出話來。 優待是不可能的,誰讓現在坐在皇位上的是孟則知呢。對于這些只見過幾回的表面親戚,要不是為了做給世人看,他連理都不想理。 這不前腳老福王上了折子,后腳孟則知就允了。不僅如此,他還把太祖皇帝留下來的規矩全盤推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