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頁
所以孟則知才決定從支線任務恢復前身名譽入手。 前身身上的污點有三,家暴致使妻子流產、學術造假、私生活混亂。 留給孟則知的時間已經不多了,五個月后,這兩篇論文被爆剽竊,成為前身跳樓自盡的導火索。 孟則知將這兩篇論文粗略的過了一遍,心里有了考量。 研究數論的,總是不可避免的會暢想自己有一天能解決一個或是多個世界性的數論難題哥德巴赫猜想、孿生素數猜想、黎曼假設、費馬大定理 其中最為國人耳熟能詳的,應當是哥德巴赫猜想。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以華羅庚為代表的華國解析數論學派興起。 1956年,王元院士先后證明了3 4、3 3、2 3、1 4問題。 1962年,潘承洞院士和蘇聯的巴爾巴恩證明了1 5問題。 1966年,陳景潤院士證明了 1 2 問題,并在1978年證明了1 1上限公式。 正是因為華國數學家為證明哥德巴赫猜想做出了杰出的貢獻,使得這個猜想早早的就被國家打上了超越學術意義的lsquo;政治標簽rsquo;,無時無刻不在激勵著后輩數學家。 受此影響,前身入選長江學者之后,就藝高人膽大的將研究方向轉移到了哥德巴赫猜想上面。 不過可惜的是,前身到底是沒能解決這個問題。但這并不是說他的研究沒有一點用處,三十五年之后,他的獨女在他的研究基礎上,成功證明了這一猜想。 只可惜,那孩子已經沒了。 孟則知搖了搖頭。 前身發表在《華國數學學報》上面的這兩篇論文,正是關于哥德巴赫猜想的。 那個時候,前身已經中了毒,智商的下降導致他的研究工作陷入了困境之中。偏偏學校方面有硬性要求,教授級別的導師每年至少需要發表兩篇核心期刊論文,論文數量和質量則是直接與科研項目和經費掛鉤。 拿不出研究成果,情緒也漸漸失控,變得易爆易怒,也正因為這樣,前身并沒有多想,只是把原因歸咎到了工作壓力太大上面。 沒有人會喜歡和一個一言不合就大動肝火的人打交道,一來二去的,系里的同事漸漸地疏遠了前身,前身的那些學生也都被他罵怕了,不到萬不得已不會過來找他。 只除了一個人之外。 那個人就是前身的博士生弟子章方旭。 章方旭硬著頭皮抗住了前身的暴風驟雨,每天準時到實驗室報到。在他的幫助下,前身艱難的寫出了這兩篇論文。 想想也知道這兩篇論文的水平高不到哪兒去,但好在投《華國數學學報》還是可以的。 考慮到章方旭幫了他不少忙,前身也曾想過把他的名字加到論文里,列為第二作者。 但是章方旭拒絕了,他問前身要了三萬塊錢,理由是他爸生病住院,腎衰竭,病情很嚴重,家里醫藥費不夠。 前身聽了,答應了下來,畢竟這兩篇論文的水平本來就不高,再加上一個第二作者,含金量就更低了。 前身很爽快的給章方旭打了六萬塊錢。 事情怎么可能這么簡單 章方旭的父親的確是住院了,腎衰竭,病情很嚴重。 然后陳應龍找上了他,許諾會承擔起他父親的醫藥費,直到他父親做完換腎手術為止,但需要章方旭幫他做幾件事情。 章方旭答應了。 前身萬萬沒想到,章方旭每次進實驗室,都會將前身的手稿拍下來,回去之后重新整理一遍收好,隔上一段時間就會裝作不經意間的向同學或者網友提起自己的研究進展。成果出來了,前身寫論文,他也跟著寫,寫好之后還專門請同學幫忙檢查有沒有格式錯誤,然后裝模作樣的拿著論文成稿去找了前身 等到論文刊登出來,作者一欄卻寫著前身的名字。 前身的一干學生根本就不知情,看見這個結果,一片嘩然。 這個時候的章方旭,演技直逼影帝,該憤怒的時候憤怒,該委屈的時候委屈,同學問起來,就一臉不甘的暗示他們前身給了他一筆補償。 看章方旭不追究,前身的那些學生也不敢貿然出頭,畢竟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更何況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前身倒了,對他們來說絕對不是什么好事就是了。 只是他們背地里是怎么想的就不得而知了。 五個月后,在陳應龍的指使下,章方旭跳出來指控前身竊奪他的研究成果,證據一擺出來,前身百口莫辯,直接就被打入了深淵。 要想破局,其實也不難。 說白了,還是前身分量不夠重,沒人愿意保他。 孟則知左手食指敲擊桌面的動作一停,目光落在論文摘要里哥德巴赫猜想幾個大字上。 他是研究物理的,主攻生物物理學,各門各科都不可避免的有所涉獵。他原本所處的世界雖然也是個小世界,但科技水平卻比這個世界高了一大截,起碼在他們那里,哥德巴赫猜想已經成了定論。 孟則知雖然不知道這一猜想到底是怎么證明的,但并不妨礙他相信自己的能力,尤其是在他有前身記憶的前提下。 最主要的是,在目前看來,他除了這條路之外,別無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