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明人不說暗話
想想也是啊,平白無故的,誰會對她這么好,不惜舍命相救呢? 惟有那個絕頂美少年,為了報答當初的救命之恩,才會不顧自身安危,拼盡全力的營救她——邏輯很完美,沒什么不對。 夜涼如水,捋順了邏輯的沈采萱卻覺得心頭暖暖的。 然而,沈采萱感動不到三秒鐘,便忍不住尖叫出聲。 原因無他,就在剛剛,一支利箭從她耳邊呼嘯而過。 哎呀媽呀,自個兒的耳朵差點兒就被串成了串串兒! 一想到自個兒險些就成了一只耳,沈采萱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終于爆發了。 一直在美少年面前裝淑女的她,這下子徹底撕掉偽裝,開始扯著嗓子罵罵咧咧:“去你奶奶個腿!老娘不就是在清凈寺里轉悠了一圈么?一沒睡你媳婦,二沒揍你老母,三沒挖你祖墳,你他娘的用得著這么趕盡殺絕么? 在場眾人:“……”你一個小丫頭,怎么睡別人媳婦? 或許是沈采萱罵得太過驚世駭俗,一直在后面窮追不舍,且時不時放冷箭的那幾個人,一時之間聽呆了,影響了箭術的發揮吧,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里,那幾個人射出的冷箭,準頭明顯大不如前——雖然他二人背后時有冷箭飛來,卻與他二人相距頗遠,再也沒有出現過差點兒射中沈采萱,讓她險些變成一只耳的驚險狀況。 此時此刻,落雁山中,危機四伏。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冷箭帶來的危機尚未完全解除,新的危機又出現了—— 那少年摟著沈采萱在前面跑,那道士帶著手下在后面追,就這么你追我趕的,漫山遍野的跑著。 那少年似乎很熟悉落雁山的地形,在山石嶙峋、遍地藤蔓的深山老林之中如履平地,穿梭自如。 然而,人生在世,難免會遇到坎坷,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 這不,跑著跑著,不知怎么的,那少年竟然摟著沈采萱來到了一處懸崖峭壁上。 前無出路,后有追兵。 沈采萱望著深不見底的懸崖,一顆心直往下沉。 不過,沈采萱并沒有就此頹廢,束手就擒,她沉吟片刻,心中有了決斷。 只見沈采萱踮起腳來,湊到那少年耳邊,壓低聲音說道:“朋友,待會兒我想辦法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你別管我,趁機跑路?!?/br> 沈采萱大大咧咧的,毫無男女有別的意識,生怕湊得不夠近,那少年聽不見,她靠近再靠近。 沈采萱本人絲毫沒有察覺到自己這一舉動有任何不妥。 在她看來,不就是咬耳朵說悄悄話嘛,這有什么大不了的? 沈采萱自始至終都淡定得很,那少年卻淡定不了。 此時此刻,兩人相距極近,呼吸可聞。 那少年只覺沈采萱吹氣如蘭,至于她說了些什么,他壓根兒就沒能聽得進去。 不過還好,那少年很快就恢復了冷靜自制,意識到兩人靠的這么近,頗為不妥,為了避嫌,微微側過頭去。 沈采萱不明所以,誤以為那少年這是在抗拒自己的提議,又伸長脖子,湊到了人家的耳邊,語重心長的說道:“朋友,我知道你講義氣??赏菜朗裁吹?,這對我并沒有什么實質性的好處,完全沒必要。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待會兒你殺出重圍,有朝一日做掉這幫人,為我報仇雪恨,這才是真的為我好?!?/br> 這一回沈采萱更不靠譜,眼見那些追兵離自己更近了,生怕自己說的話被那些追兵聽去了,她湊得更近了,方才一不小心,她的嘴唇直接貼到了那少年的耳朵上。 那一剎那,饒是那少年心腸剛硬,不輕易動容,也不禁心神一蕩,內心化為了繞指柔,將承諾脫口而出:“要么一起生,要么一起死,我決不會將你拋下的?!?/br> 沈采萱前世今生加一起,活了二十多年,卻一直散發著單身狗的清香。 如此情深義重的承諾,饒是她兩世為人,還是頭一回聽到別人對自己說。 哎喲,可把她感動壞了。 然而,這一回,沈采萱的感動依舊沒能超過三秒,她很快就再一次驚叫出聲,打破了這溫馨感人的美好氛圍。 原因無他,追兵已至,而且嚴格執行那什么“不留活口”的命令,二話不說,直接就朝他二人放箭。 由于距離夠近,利箭的準頭一下子上來了。 要不是那少年反應神速,及時用短劍蕩開兩支飛向沈采萱的利箭,這會兒沈采萱已然中招了。 沈采萱后怕之余,靈感亂飛,張口就來:“請速去稟報你家殿下,我們師兄妹二人,奉師尊之命,有要事相告!” 話音剛落,那道士便揮手示意手下停止射箭,厲聲問道:“你們到底是什么人?” 眼見那道士還肯給自己說話的機會,沈采萱暗暗松了口氣,繼續忽悠:“我們到底是什么人,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的師父有很重要的事要告訴你家殿下。 “明人不說暗話。你家殿下身份貴重,為何不大大方方的駕臨青州?為何要隱藏在地處偏僻的山寺之中?為何要對察覺到他行蹤的無辜路人趕盡殺絕?還不是因為……呵呵,個中緣由,你我心知肚明。 “現如今,我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你,我們的師父可以替你家殿下排憂解難,助他一臂之力,讓他心想事成。 “道長,你可是你家殿下的心腹愛將,一直以來都忠心耿耿,相信你比誰都希望你家殿下能夠早日心想事成。 “既然如此,就請你趕緊領著我們師兄妹二人前去拜見你家殿下,好讓他盡早知曉那件至關重要的大事,從而得償所愿?!?/br> 沈采萱所言,其實是以偷聽而來的那一句“殿下有命,不留活口”為藍本,連猜帶蒙,現編出來的。 盡管沈采萱今夜狀況頻發,晦氣不斷,好幾回差點兒小命不保,但這一回,她蒙對了,她現編出來的這一套說辭與實際情況高度吻合,恰好戳中了那道士的心思,令他信以為真,還真就信了沈采萱的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