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銷售一空
那少年看在眼里,心念一動,笑道:“豆腐干倒還罷了,放不了太長的時間,豆腐皮則不同,因為經過烘烤,去除了水分,就算是炎熱的夏天,放上個十天半個月也不成問題。 “你家好幾口人呢,一斤豆腐皮可不經吃,估計一兩頓就吃完了。要不,你多賣上一兩斤,存在家里,想吃的時候,就拿出來做菜?” 說到這兒,那少年頓了頓,又道:“豆腐隨處都可以買到,可豆腐干、豆腐皮這些個豆制品,整個溫陽,就只有縣城里的楊記豆腐坊里有得賣。 “鄉里人天天圍著地頭打轉,誰沒事兒跑去縣城???倘若想吃豆腐皮啥的了,只能夠從咱這些販貨的人手里買,可咱這些販貨的,也不可能天天往你們村子里跑不是? “倘若不巧的話,你們一兩個月都見不著咱,那樣的話,就一兩個月都買不到豆腐皮啥的了。與其往后想吃都吃不著,還不如順便多買一些存著,反正這玩意兒也不貴咯,多買上幾斤,也就幾個銅板的事兒,沒什么大不了的?!?/br> 其實,尋常的鄉里人賺錢相當不易,恨不能將一個銅板掰成兩半兒花,讓他們一口氣買上好幾斤豆制品,他們未必舍得。 事實上,這對母子販了幾天貨,走了好些個村莊,大多數鄉里人買豆制品,只舍得一斤半斤的買,甚至有人買油豆腐,只讓稱二兩。 換做別人,那少年多半不會勸說對方多買。 可那車夫頗有些不同尋?!坏┲簧頉]有補丁的八成新衣衫,還趕著牛車,看上去家境就很殷實,不像是差錢的主兒——那少年便向他推銷起來,極力勸說他多買兩斤。 果不其然,那車夫豪爽大方,聽了這話,大手一揮,表示再來兩斤豆腐皮。 不僅如此,那車夫很是熱心,得知母子倆想去附近的村莊賣貨,便主動招呼他倆上車,順路捎了他倆一程。 母子倆抵達的村莊就是那車夫家所在之地,土地肥沃,物產豐饒,頗為富裕,那兒的村民手里多多少少有些閑錢,很喜歡嘗試新鮮事物。 從那車夫口中得知,紅燒豆腐干和涼拌豆腐皮多么多么美味,那兒的村民你一斤、我一斤,很快就將母子倆帶來的豆腐干和豆腐皮搶購一空。 “哎呀,您晚來一步,豆腐皮都已經賣完了呢。不過,我這兒還有豆腐絲和腐竹,跟豆腐皮差不多,要不您稱點豆腐絲或是腐竹回去?” “您問這是什么?我跟您說,這是油豆腐,既可以用來炒菜,還有可以用來燉rou,也可以用來燒湯,用處可多了,乃是極佳的食材?!?/br> “……” 經過母子倆的一番推銷,繼豆腐干和豆腐皮之后,竹簍里的其他豆制品也銷售一空了。 原以為要走上兩三個村子才能夠兜售完所有的貨,沒想到在這個村子里就把貨都賣了出去,母子倆又驚又喜,摸著鼓鼓囊囊的破布錢袋,背上空空如也的竹簍,歡歡喜喜的往回趕。 然而,母子倆的歡喜并沒有持續多久,很快就被一聲嘆息打斷。 只聽那婦人一聲嘆息:“販貨可比種田賺錢多了,要是早點找到這條路子,你姐就不用為了給家里謀條生路,把自己賣掉了?!?/br> 誰說不是呢? 一提到自己的jiejie,那少年就眼圈一紅,鼻子發酸。 也不知jiejie現在身在何方,有沒有遇上好的主子,吃不吃得飽,會不會挨打受罵,會不會……有性命之憂? 要知道,自賣其身,就意味著自己由良籍變為賤籍,淪為奴婢。 身為奴婢,性命就不由人自己掌控了,生殺大權都在主人手中。 主人不高興了,別說肆意打罵了,就是將奴婢打死,只要別把事情鬧得太大,就不會有什么問題。 自己的jiejie能否平安,真的很難說。 等等! 自賣其身? 這橋段怎么這么熟呢? 該不會,該不會……這對母子就是沈世華心心念念著的沈月娟母子吧? 沒錯,那婦人正是沈月娟,而那少年正是沈月娟的兒子張立秋。 咦,他們不應該在棚戶區么?怎么跑來距離棚戶區幾十里外的地方販貨了? 此事說來話長。 那日,沈月娟領著兒女前往老沈家求助,盡管吃了閉門羹,碰了一鼻子灰,卻意外聽說了沈世華一家的近況,意識到可以向他們一家求助。 回到破廟,沈月娟立即將此事告知她婆婆張李氏,婆媳倆一合計,決定第二天就去縣城。 就這樣,張李氏、沈月娟、張寒露和張立秋這四個老弱婦孺,千辛萬苦的將張姚氏、張福堂和張昌榮這三個傷患弄去了縣城。 到了縣城,張李氏考慮再三,從昏昏沉沉的張姚氏的手腕上取下一只玉鐲——這是張姚氏的嫁妝,按理,張李氏身為兒媳,怎么也不能夠不問一聲,就擅自拿走婆婆的嫁妝,可這不是沒有辦法,到了萬不得已的情況了么——將那玉鐲拿去當鋪,當了二兩銀子。 有了這二兩銀子,張李氏就領著全家人直奔溫陽碼頭,經人指點,住進了碼頭附近的一家雞毛小店。 為了省錢,一家七口人住進了一個滿是大通鋪的房間,與二十幾個陌生人合住一個房間。 張福堂和張昌榮一個傷了頭,一個傷了腿,說實在的,只是磕破了一層皮,傷勢本身并不重,奈何中途被雨淋到了,卻沒有細心處理,現如今傷口都有些發炎了,連帶著人也有些發燒。 至于張姚氏,高燒倒是退了,可不知為何,一直昏昏沉沉的,怎么喊她都喊不醒。 這三個人顯然都需要接受治療,否則的話,輕則一病不起,重則一命嗚呼。 于是乎,張李氏和張寒露留在客店里照顧傷患,張立秋和沈月娟則兵分兩路——一個去請大夫,一個去碼頭上找尋沈世華。 結果,張立秋很快就找了個鈴醫回來,給三個傷患各開了幾副幾十到幾百文不等的藥。 雖說這些藥太過便宜,給人的感覺不太靠譜,但聊勝于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