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蹭熱度
如此看來,不只是街面上的茶樓、酒樓紛紛跟進效法,讓自家說書先生學著陶然居,開始了《白蛇傳》的說書表演,就連小巷里的茶寮都找來讀書人客串說書先生,大講特講《白蛇傳》,蹭起了熱度呢。 眼睜睜看著抄襲從大街抄到了小巷,抄到了自個兒跟前,沈采萱又是好氣,又是好笑。 不過轉念一想,《白蛇傳》其實是自己借鑒了《新白娘子傳奇》和《雷峰塔奇傳》等改編而來,并非是自己原創。 嚴格來說,自己也是個文抄公哪! 得,都是一根藤上的瓜,誰也不見得比誰好到哪兒去。 言念及此,沈采萱便釋然了,笑笑:“時候不早了,爹,咱們回去吧?!?/br> 沈采萱剛把話說完,就“咦”了一聲,隨后連聲招呼都不打,就丟下沈世華,獨自沖出了茶寮。 啥情況這是? “被遺棄”的沈世華一臉懵逼,完全搞不清楚狀況。 沈世華愣怔了片刻,回過神來,便急吼吼的追了出去。 碼頭這種地方,三教九流聚集,十來歲的小姑娘孤身出現在這兒,要是被人盯上了,搞不好是會出事兒的! 盡管沈世華知道小女兒身手非凡,絕非手無縛雞之力的尋常小女孩,但他愛女心切,怎么也不放心沈采萱一個人出行。 出了茶寮,沈世華左顧右盼,眼見小女兒好端端的站在前面的岔道口,微微松口氣,忙追了過去。 “四娘,你怎么突然就跑出來了?”大熱天的,沈世華跑出一頭汗,一邊抹汗,一邊問道。 沈采萱有些不確定的說道:“方才我好像看到了一個熟人?!?/br> “熟人?誰呀?” 沈采萱剛要開口,可話到嘴邊,又咽了下去,片刻后道:“不,不可能是他的,我應該是看錯人了。爹,咱們快回去吧?!?/br> 或許是生怕沈世華追問,沈采萱不再逗留,轉身就走。 沈采萱本打算在回程途中,順道去一趟經營桌椅柜箱的木器店,定制幾套高腳桌椅。 現如今,她心里存了事兒,無心理會這些瑣事,便領著沈世華,直接打道回府。 正值營業時間,這個時候,陶然居的大門被圍得水泄不通,想從大門進去,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沈采萱與沈世華只好不走前門走后門。 后門那兒停著一輛馬車,看上去頗為眼熟。 沈采萱湊上前去,仔細打量了一番。 倘若自己沒有認錯的話,這應當是鄭家的馬車。 難不成,鄭家來人了? 確實,正如沈采萱所預料的那樣,就在不久前,鄭忠維領著弟弟鄭永維前來登門拜訪。 這會兒,兄弟倆正貼著陶然居的墻角站著——么得辦法,晚來一步,沒能搶到座位——津津有味的聽著《白蛇傳》呢。 大熱天的,跟那么多人擠在一起,不覺得熱得慌么? 沈采萱不想怠慢客人,忙請兄弟倆到后院喝茶乘涼。 結果,鄭忠維請了回來,可鄭永維卻說什么都不肯挪窩,非要賴在那兒繼續聽說書。 沈采薇斜睨了鄭永維一眼,湊到沈采萱耳邊,小聲道:“就算熱死了,那也是他自找的,隨他去吧!” 沈采萱又勸了幾句,實在勸不動鄭永維,只好作罷,單獨領著鄭忠維來到后院。 沈采萱將一碗冒著絲絲涼氣的冰鎮酸梅湯遞給鄭忠維,笑著問道:“鄭大哥,今兒個你不當值么?怎么有空過來的?” “今兒個我休沐,想著閑著也是閑著,就來看看你!”鄭忠維道。 原來,鄭忠維尋思著,沈采萱家的酒樓應該快要重新開張了,正是用人之際,就領著鄭永維過來,想要給沈采萱家搭把手。 沒承想,沈采萱家動作神速,短短幾天的工夫,就讓酒樓,哦不,茶樓開門迎客了,而且在極短的時間內,就做到了賓客盈門。 沈采萱的能耐,鄭忠維是見識過的,饒是如此,他還是被沈采萱的辦事效率給驚到了。 看來,沈采萱家暫時是不需要他們哥兒倆幫忙了。 但,來都來了,總不能白來一趟吧?怎么著也得做點有意義的事情再走。 鄭忠維曉得沈采萱對沈壽山家和沈壽海家的近況很上心,便不等沈采萱詢問,主動將自己了解到的相關情況一一道來。 沈壽山家的涼粉鋪子生意很好,如今他們一家人生活無憂,過著忙碌而又平靜的小日子,無須為他們擔心。 至于沈壽海家,嘖嘖,那叫一個雞飛狗跳??! 說來話長,就從老沈家的金鳳凰沈世貴開始講起吧。 話說,在城里讀書的沈世貴時常流連娼家,夜不歸宿。 這等丑事被爆出來之后,沈世貴就讀的學堂便以行止不端、道德敗壞為由,將沈世貴逐出了學堂。 不得已之下,沈世貴只得離開繁華的縣城,灰溜溜的歸家。 明明是犯下大錯被趕回來的,到了沈世貴嘴里,卻成了同窗嫉妒他的才華,暗中使壞構陷他,逼迫他離開學堂。 得知了沈世貴的“遭遇”,沈壽山和嚴氏老兩口心疼壞了,為了撫平他內心的傷口,變著法兒的對他好,就差沒把他當菩薩供著了。 沈世貴不事生產,卻在老沈家擁有著超然的地位,頓頓好吃好喝,過著極為舒坦的日子。 饒是如此,他還不滿足。 溫飽思yin欲。沈世貴浪蕩慣了,獨寢了幾天就忍不住了,吵著鬧著要娶媳婦兒,而且撂下狠話,非顧玉娘不娶。 沈壽海與嚴氏都希望沈世貴能夠早日成家立業,自然不會反對他娶媳婦兒。 事實上,要不是認為沈世貴考取功名之后,能夠娶到更好的媳婦兒,這公母倆哪里還會等到現在,早就給沈世貴張羅親事了。 娶媳婦兒是理所應當的,可是…… 顧玉娘?這誰??? 盡管沈世貴將顧玉娘的人品相貌吹得天花亂墜,仿佛九天玄女下凡塵,但事關最珍愛的小兒子的終身大事,沈壽海與嚴氏不能夠不謹慎。 這公母倆當即讓家住縣城的沈月嫻仔細探問顧玉娘的底細,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