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分成
“要想讓自家豆腐坊的生意一直紅火下去,就必須設法在縣城里眾多的豆腐坊里脫穎而出?!鄙虿奢婕毤毥忉尩?,“在別家豆腐坊沒有研制出其他豆制品之前,客人別無選擇,只能夠選擇你家豆腐坊——這就是所謂的獨門生意,想不紅火都難。 “但獨門生意很難長久,相信不久,別家豆腐坊就會研制出其他豆制品,進而來和你家豆腐坊搶生意了,屆時客人就有了很多選擇,不一定非在你家豆腐坊賣東西不可。 “你們要做的就是想辦法留住客人,讓客人繼續選擇你家豆腐坊。那么怎么才能留住客人呢?法子有很多。比方說,可以拼價錢——豆腐皮,人家賣四文錢一斤,你家賣十文錢三斤?!?/br> 聽到這兒,孫婆子直點頭:“有道理,有道理。只要咱家賣的比別家便宜些,不愁客人不上門。嗯,拼價錢,這是個好法子?!?/br> 沈采萱鄭重道:“不,在我看來,這個法子有利有弊,除非做好萬全準備,最好不要輕易使用?!?/br> 孫婆子一怔:“咦,這是為什么?” “你家能夠降價,別家也能夠降價,降著降著,一個控制不住,就降到了成本價以下,這就成了賠本賺吆喝。 “你家在縣城根基尚淺,家財有限,可做不起賠本生意;而別家在縣城經營多年,不說財力多么多么雄厚,可賠本生意的話,多半還是做上一段時間的。 “一個賠不起,一個賠得起,一起做賠本生意,自然是賠得起的那個能夠支撐到最后,賠不起的那個……就關門大吉啦?!?/br> 孫婆子嚇了一跳:“哎喲,關門大吉,那可不行!算了算了,拼價錢啥的,這法子還是算了吧。四娘,你那兒還有其他法子嗎?” 沈采萱點點頭:“在我看來,最好的法子就是做出口碑,得到客人的廣泛認可??h城里那么多家豆腐坊,客人想買豆制品了,第一個想到你家?!?/br> 楊久隆眼前一亮,急忙追問道:“那么怎樣才能做出口碑呢?” “首先,質量得要過硬,原料要精挑細選,制作過程要講究,絕不能以次充好?!鄙虿奢娴?,“其次,設法與名聲在外的酒樓合作?!?/br> “第一個我能做到,”楊久隆沉吟道,“可是與酒樓合作,而且得是名聲在外的酒樓……這個,我恐怕辦不到啊?!?/br> 沈采萱支招道:“楊家嬸子的娘家大哥不是在鼎豐樓的分號當伙計么?可以請他從中牽線搭橋,將豆制品介紹給鼎豐樓。 “鼎豐樓那可是全縣首屈一指的大酒樓,總號分號加一起有七八家,遍布整個溫陽。一旦鼎豐樓用豆制品做菜,豆制品就可以迅速在溫陽推廣出去。 “到那時候,肯定會有很多人打聽豆制品的來歷,只要鼎豐樓的伙計告訴他們,鼎豐樓的豆制品是從你家豆腐坊買來的,你家豆腐坊必定聲名遠揚。 “有了這樣的名聲,何愁客人不上門?就算往后別家豆腐坊仿制出了豆制品,能夠賣出和你家差不多的東西,大部分客人還是會選擇你家豆腐坊的。畢竟,你家豆腐坊可是得到鼎豐樓認可的呀?!?/br> 孫婆子越往下聽,眼睛越亮,聽到最后,忍不住撫掌大笑:“哎喲,這個法子好!” 楊久隆也捋著胡須微笑。 楊尚全忽然插話道:“我大舅子雖然在鼎豐樓干了很多年,可他干來干去還是個伙計,連個管事都沒混上……” 說到這兒,楊尚全忽然覺得背心一涼,狐疑的回頭一看,就見一切如常,他媳婦兒依舊低眉順眼的靜立一旁。 哦,錯覺,一定是錯覺! 楊尚全不疑有他,繼續說道:“就他那樣的,能有本事把豆制品介紹給鼎豐樓么?依我看,這事兒懸!” “這樣呀……”沈采萱微微一笑,“那么,讓我來試試吧?!?/br> “你?”楊尚全沒懂沈采萱話里的意思。 “明天咱們一家人就要離開望山村了,原本是想直接去府城的,卻因故要在縣城逗留幾天。也就是說,咱們明天會去縣城,到時候,你們可以帶上做好的豆腐皮和豆腐絲,隨著咱們一同去縣城?!鄙虿奢嬲?,“到了縣城,我帶你們去鼎豐樓,由我來將豆制品介紹給鼎豐樓。相信我,我一定可以說服鼎豐樓,讓他們家用豆制品做菜,而且是招牌菜?!?/br> 這話要是別人說的,楊尚全多半要質疑,可這話出自沈采萱之口,莫名的,他相信沈采萱一定能夠說到做到。 豈止是楊尚全,楊家其他人也深信不疑。 這個時候,楊久隆突然匆匆出了屋子,片刻之后,又匆匆跑了回來。 回來的時候,他手里捏著一張紙。 “四娘,昨兒個咱家從你這兒得了這七張方子,雖然你說了,這是回報,讓咱們不要有負擔,安心接受就好,可我想來想去,還是覺得不安。于是,我就連夜找人借了筆墨紙硯,寫了這么張文書?!?/br> 說著,楊久隆就將手上的那張紙遞給沈采萱。 沈采萱接過一看,只見這上面歪歪扭扭寫了好幾行狗爬字,反復辨認了好久,她才發現這原來是一張契約。 簡而言之,楊家豆腐坊由楊家和沈世華一家合開,楊家負責出本錢、開店鋪,沈世華一家負責出主意,所獲利潤五五分成。 楊久隆語氣鄭重:“原本我覺得五五分成就好,可現在才發現,這不合適。 “關于店鋪如何經營,四娘你所說句句都在理。聽你一席話,在做生意方面,我能夠長進很多,真照你說的去做,咱家豆腐坊絕對生意興隆。 “四娘,你對咱家豆腐坊貢獻太大了,五五怎么行?得要二八分成,我家二你家八?!?/br> 沈采萱扯了這么多,圖什么? 還不就是覺得楊久隆頗有經商頭腦,想將他發展成自己的合作伙伴唄。 故而,楊久隆合伙開豆腐坊的提議,正合沈采萱的心意。 不過,沈采萱看重的是楊久隆這個人,而不是小小豆腐坊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