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舍耶小童
大帳里,火盆中的火已經奄奄一息,陽關照射到床上睡覺的關之歡身上,隨身攜帶的拐杖靠在床邊觸手可得的地方,關之歡依然熟睡著。 李慕帶著舍耶進了大帳內,見到睡在床上的關之歡,還未等李慕問話,舍耶就走到了床邊,然后拿起床邊的拐杖,李慕還未來得及阻止舍耶已經將那拐杖拿了起來,然后撅著小嘴搞怪的戳著關之歡的肚子和胸口。李慕本是想阻止,但見關之歡揮動著手躲著那拐杖,李慕倒是坐到了椅子上不再管了,還好笑的看著。 關之歡被這樣被弄著倒是沒有醒的意思,只是屋外傳來了彤兒的聲音,關之歡這才恍惚的睜開了眼睛。 李慕走到大帳,將在門外的彤兒請了進來,那彤兒手中拿著一些自釀的茶葉走了進來。而床上的關之歡迷惑的看著穿著中原衣服的小童,又看了看屋中與彤兒說笑的李慕,伸了個懶腰醒了過來。 舍耶叉著腰看著關之歡,手中還緊握著他的拐杖。關之歡穿上鞋子剛要起身才發現拐杖在舍耶手中,關之歡沒動,看著舍耶,舍耶雖是仰著頭看著關之歡但是臉上卻滿是挑釁。 “怎么?”關之歡開口道,“不打算將這拐杖還我?” “你偷了我的東西,我就算將這拐杖扔了又如何?”舍耶說著還打量起那拐杖。 “誰說我的偷了,我不過是借來用用?!?/br> “借來用用?”舍耶冷哼一聲,瞪向關之歡,“好一個借來用用,居然是借自然要有憑證,可你并未告知我便拿走了,如何說是借?” “誰說我沒告訴你?”關之歡大笑著說,“難不成你沒看到我在你書中留下的字據?” “還說!”舍耶說著將那拐杖筆直的指向關之歡,“那里有憑證,倒是將我的書全都劃得亂七八糟?!?/br> “《武為》說假敗者莫追,你在書上寫的卻是,就算是假敗者也要拼死追逐,不留一絲隱患。我雖是不贊同《武為》上的說法,但也不贊成你的,你小小年紀,太過狂妄自大,如若對方有埋伏,就算是你兵多將廣,足智多謀也會有調入陷阱出不來的時候,如若那時你再去后悔可就晚了。你應該回去仔細看看,我劃掉的是什么?!标P之歡說著拿舍耶舉著的拐杖站起了身子。 “你將我那書上的評語都看了?”舍耶看著關之歡問道。 “你讀的是周朝的兵書《武為》,這本書的作者至今未知,但是這本書卻一直被人傳頌,聽聞正是因為這本書才為周朝打下了天下,我想這你都知道,我見你在書上都寫下了自己的見解,甚是獨到,但是卻太過狂妄,有些地方也太過絕對,你去看看我劃掉的地方,剩下的字你再讀上一讀,也許會知道我為何會劃掉。我當初同你一樣,曾經更是因為看了《武為》獨自寫了一本書拿給我師父看,師父當日沒說話,但是學成之后再講那書給我,我才知道自己有多幼稚?!标P之歡喝了一杯彤兒泡好的茶水,然后看向舍耶說,“不如你再去看看你的書,我可不光留下的借據,連同借你那玩具的謝禮都留下來了?!?/br> “不需要再看了?!鄙嵋f,“如若一般的賊人我也定不會找尋,我自然是看過才來的,我只是想要確定是何人所為而已?!?/br> 關之歡聽聞仰天大笑,李慕在兩人的臉上相互看了看,這兩人雖是年歲差的多但是之間卻是有著相吸的火花。李慕搖搖頭,想來自己這般愚笨之人自是不懂這些聰明人之間的交流,于是直白的開口對兩個安靜的人說: “兩位施主既然如此懂彼此,關施主還沒有徒弟,想來以后終究還是要收徒弟將師門之法傳于世。只是不知道小施主是否有師父了?!?/br> “沒有?!鄙嵋疀]有絲毫猶豫的回答道,“并未找到能教會于我之人?!?/br> 李慕知道舍耶這是愿意,便準備開口促成此事,卻不想關之歡拄著拐杖坐到了椅子上,說道: “我可沒說我打算現在收徒弟?!?/br> 這話一處李慕自然是一愣,不過更加震驚的是舍耶,舍耶身子一頓,臉色漲紅,說道: “我之所以未拜師,是因為還沒有教我便會了,如若你也…” “不用激我?!标P之歡面無表情的說。 “我是不會善罷甘休的?!鄙嵋樕呀浘徍?,聽到關之歡這般回答,倒是更加堅定了些,邊說著便離開了大帳。 舍耶說話雖是頭頭是道,但是也不過六歲而已,和與他同年的彤兒相比還要矮小??粗嵋x去的背影,李慕才再次意識到舍耶還是孩子的事實,轉頭看向悠閑的關之歡,不免覺得舍耶有些可憐。 “如果他真的就不再來了,施主豈不是就此失去了得到這么一個好徒弟的機會?”李慕說道。 “雖然是塊璞玉卻是需要打磨,我不想交會他兵法以后被他當做利器?!标P之歡說,“對于今日的打算有想法了嗎?” “昨晚與村里人和漠北士兵聊天的時候大概了解了一下四周的情況,聽聞這里大多都被胡族人搶掠,所以貧僧打算組織四周的村民形成防衛的隊伍,不過卻需要些時日,要想些方法才好?!?/br> 關之歡點了點頭,知道這定是目前最好的辦法。兩人昨日從凌海蘭莫的口中才得知到漠北與胡族的關系。要說這胡族人也很是jian詐,最初漠北確實對胡族防備有加,畢竟兩國經歷無數朝代,關系時好時壞互相結防本就是應該,可是自從胡族的妍妃嫁入王宮以后,當今王上不但對她寵愛有加更是從此不顧朝政,竟然聽從妍妃的建議將邊解防備士兵撤回。 本來撤兵一事在誰看來都是不可能的,奈何漠北王竟然真的就答應了,而且還付諸于了現實。只是兵是撤了,苦了邊界百姓,自從撤兵以后便不斷的受到胡族人的sao擾,最后的時候胡族人只是試探,漠北人也奮力抵抗,但是上報朝廷并未得到任何回應。于是就這樣一點點的,胡族人發現漠北真的不會出兵來打擊他們,便肆無忌憚起來,才導致了現在這般情況。 雖說如今妍妃已經不在,但是這漠北王說來也是多情之人,竟然發誓三年之內不出兵,為了紀念妍妃。真是身在王宮看不到百姓困苦,整日就知道吃喝享樂的王上就這樣放任自己的國民于不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