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頁
這 青柳面上發紅,死死低著頭,似乎有些難以啟齒。 林太醫卻沒有任何顧慮,眼見著青柳吞吞吐吐,便直接出聲問道:她是不是封紀玄圃處又癢又痛?可生了米粒狀的小疙瘩? 封紀、玄圃之處,指的就是女子下/體。 青柳臉熱得快要冒煙,聲如蚊吶地道:那、那處癢痛,奴婢曾聽陳侍妾說漏嘴,但有沒有生著小疙瘩,奴婢也不知道。 這么一番話下來,明顯是承認陳輕舞有下/體癢痛的癥狀了。 林太醫心中更加篤定,沖著趙璟軒躬身道:倘若王爺信得過微臣,請讓微臣為您診斷一番。 什么意思?可是輕舞的尸身有何不妥?趙璟軒不明所以,想也不想拒絕道,至于本王的身體如何,無需林太醫cao心。 恒王此言差矣。林太醫早年行醫游歷天下,見過的病癥不知多少,在太醫院一向以斷脈如神著稱,既然他提出了要求,你便讓他診斷一番又如何? 看了半天戲的皇帝忽然出了聲,似乎是嫌事情還不夠熱鬧,朕知道楊太醫到了你府上,你比較信任他也正常。楊太醫擅長藥理,開方是一把好手,就診脈斷病而言,他還真比不上林太醫,有病治病沒病防身,諱疾棄醫可要不得。 趙璟軒無法,只得不情不愿地伸出手。 林太醫為趙璟軒診脈,到了這個時候,周、鄭兩名太醫同樣意識到了林太醫的懷疑,看趙璟軒的目光變得閃爍不定。 請王爺換手。 林太醫診脈的速度不算慢,診完右手讓趙璟軒換左手。不一會兒,林太醫將趙璟軒的左手也放開了。 趙璟軒收回手,略帶譏諷地看著林太醫:怎么樣,林太醫?本王是不是得了什么不治之癥,輕舞是受了本王之累,才會身上發癢,傷口遲遲好不了? 讓林太醫查探陳輕舞身上是否被人做了手腳,他扯出陳輕舞生前身上的舊傷,莫名其妙還要給他診脈,簡直不知所謂!身上發癢抓破了有何奇怪,個人體質不同,傷口好得慢一些不是沒有,身為太醫這般大驚小怪,倘若陳輕舞的身體當真出了問題,府醫會半點沒發現? 趙璟軒太明白太醫院糊弄人那一套了,沒病都能給你掰扯出個一五三六來,明明三兩句可以說清的事,他能給你掉上半日書袋,送上一堆醫學術語,真正診斷開方卻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這個林太醫才進太醫院不久,之前根本名不見經傳,他不信能夠比得上楊大夫。 楊大夫性子剛直,當初是卷入一場后宮內斗,受到了一點兒波及,便以年紀大了為由,自請離開了太醫院,被趙璟軒請入王府奉養,一直很得趙璟軒的信任,根本不是忽然出現的林太醫可比。 林太醫一看趙璟軒的表情,便猜到了他心中所想,想了想問道:王爺上一次請平安脈,不知是幾日之前? 王府每個月雖有固定日期請平安脈,但趙璟軒自忖年紀尚輕,身體康健,常常三個月半年才讓楊大夫看一看,離著上一次請脈已是過去了兩個多月。 微臣大膽猜測,王爺有一段時間不曾診脈了。面對趙璟軒的沉默,林太醫說得十分肯定,微臣看王爺的脈相,如今已是較為明顯,倘若王爺近日請了平安脈,應當會有所發現。王爺身強體壯,不像女子嬌弱,癥狀出現得比那位陳侍妾晚。 那位陳侍妾,二十日前多半生過一場大病,導致身體虛弱,才使得病癥一下子爆發出來。 對對對,林太醫說得對!青柳腦袋如小雞啄米,連連肯定林太醫的說法,陳侍妾大半個月前感染風寒,在床上躺了七八日才見好,沒兩日就發覺身上開始發癢,初時還不好意思請府醫,實在癢得受不了才找了王大夫。那、那處癢痛的事,陳侍妾覺得難以啟齒,便只道是身上發癢,王大夫也沒看出什么,猜測是春夏之交天氣濕熱,才導致的皮膚發癢,給開了清熱祛毒的方子,留下了止癢的膏藥。 林太醫聞言,感嘆道:此事怪不得那位王大夫,陳侍妾自個兒不說清癥狀,倘若不是脈相十分明顯,尋常大夫怎么敢想到那個方向去,又不是不要命了。 說了這么多,這位陳侍妾到底得了什么???皇帝也被吊起了好奇心,逮著機會插嘴問道,林太醫剛剛為恒王診脈,恒王的情況如何? 所有人的視線全部集中到林太醫身上,等待著他揭曉答案。林太醫卻在這個當口猶豫了,之前是他沒有多想,考慮到陳輕舞已經是個死人,便直接說出了她的情況,趙璟軒卻還活得好好的,雖然沒什么實權,大小也是個王爺,是今上的親弟弟,真正的皇家人,真說了不知道會不會被當場滅口。 怎么了,林太醫?安家大舅皺了皺眉,催促道,恒王的病情很嚴重?就算是再嚴重的病癥,以恒王的身份還怕會缺醫少藥?你只管說來便是! 沈薔在一旁幫腔:請林太醫直言。即便王爺有個什么,也跟林太醫沒有關系,你只是盡到了一個醫者的責任,王爺還要感謝你,讓他提早發現身體出了問題,絕對不會遷怒你。 本王到底得了什么病,林太醫倒是和本王解釋一二。趙璟軒冷哼了一聲,依然覺得林太醫在故弄玄虛,要是你說不出個所以然,休怪本王對你不客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