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門科舉之賺錢,考試,養家_分節閱讀_525
“四萬多?青州郡有如此多能夠通過書院考核的學子?!” 眾人聞言震驚。 雖然他們對林澤有很多偏見不爽,但是不得不承認,他們在專門研究過科舉考試中來自君賢書院學生的試卷,統一承認,君賢書院出來的學子確實都有真材實料。 整個書院有四萬多優秀學子,全部都是青州郡的人,這是何等驚人的數據? “這四萬多的學生并不是僅僅只是科考的學子……” 林澤解釋, “書院在擴建之后,分了三個院區:一院是專門走仕途的科考學子;二院是專門學習各種技術的匠人學生;三院是師范院,顧名思義里面的學生是專門培養成教書先生的,到時候朝廷大力發展書院成立的時候,這些人就是中間人才?!?/br> 如今的大稷國教育發展還只是重度于小學掃盲階段,再往上學習深度比較高的私塾書院就暫時無法普及了,因為人才不夠。 眾人聞言點頭滿意,發自內心的贊嘆,“原來如此,這安排倒是不錯?!?/br> “學無止境,并不只是書本才是知識,報效國家發家致富爭頭出息也不止科舉一條路,人才豐富好多樣化,才是朝廷真正需要的……這邊是館,各位有興趣可以進去看看?!?/br> 林澤一邊解說一邊領著大家進入就近的圖書館。 館是真正的圖書館了,比起剛開成立那會兒,這些年林澤利用各種渠道收集了不少的書籍孤本回來,幾乎概括了各個領域。 比不上皇宮藏書閣的數百年珍藏,但也是外界少有的書齋底蘊能夠比的了,因為圖書館里,還有很多他默寫的先進現代知識,以及他組織學生先生們共同編寫的字典、地理、化學、數學等等相關知識的書籍。 從君賢書院出去的學子口中提得最多的就是館’,大家早有所耳聞,非常好奇。 整個圖書館有好幾層,修得十分寬闊廣大,不僅有放架,還有很多用來自習看桌,以及每層樓都有個服務臺,管理借還籍和各種事物。 “圖書館里不許喧嘩,具體的差不多就是這樣,你們可以自由閑逛觀看,有什么需要找每層樓的服務臺就可以了……” 現在圖書館還有很多看書自學的學生,為了不吵到大家,林澤沒有再繼續解說。 反正整個圖書館的情況一幕明了,各種規矩也標在墻上,用不著多說,大家自己逛逛就能了解了。 眾人沒有意見,覺得正合心意,點頭各自分散開。 張大人是一個人離開自己參觀的,他是幾個大臣中對林澤意見最深的,因為不止他本身年紀大了思想比較難改變,更是林澤這幾年提出的很多政策意見對他家族影響是最大的。 他們家族是世代氏族傳承的權貴,林澤雖然沒有明說要對貴族怎么樣,但所作所為卻都是在不著痕跡的太高百姓的地位,拉進百姓與貴族之間的距離。 特別是對小哥姑娘的保護律法宣布后,普通民眾或許只覺得是日子輕松了點兒,那些遭受歧視虐待的小哥姑娘不可憐了。 但是對于貴族中,他們就學會了利用新出來的律法來保護自己,甚至爭取更多的利益,這并不是個好現象,對漢子們的地位已經產生了一點動搖。 什么女子無才便是德之類的話,其實就是自古漢子為了自己群體的強權,控制鎮壓姑娘小哥們的瞎扯借口罷了,漢子們并不喜歡姑娘小哥們太聰明。 最令大家不解的是陛下竟然還對此非常的縱容,竟然那么配合采納林澤的建議,實在讓人不解和心憂。 所以朝中的大臣一直對林澤看不順眼很正常。 張大人懷著凝重的心情在圖書館閑逛了一會兒,就趁著大家不注意,悄悄溜出了圖書館。 林澤是陛下唯一的關門弟子,他才不相信陛下真的能夠大公無私一點消息都不給林澤說,就帶著他們來微服私訪呢! 他始終覺得,從下船到現在他們所看到的一切,都是青山縣的表象。 林澤今年才多少歲,不過三十左右,這等年紀就能以一己之力領導青山縣發展到如此繁華的模樣?怎么可能?一定都是假象! 從圖書館出來,張大人就離開了書院,隨便叫了輛馬車,自己一個人到處瞎逛起來。 “我聽說你們縣的林大人住在河壩村?林大人可真是個傳奇人物,能帶我去河壩村參觀林大人的故居之地嗎?” “嘿嘿,這位老爺您可真有眼光,來咱們青山縣就知道直接奔到書院跟河壩村來玩,這可是來咱們青山縣必去的兩個地方嘞,而且小人就家住河壩村,跟林大人是同村的,老爺若是不介意,小的帶您去參觀我們河壩村……” 趕車的車夫不知道張大人心中是打著找茬注意,非常熱情的招呼毛遂自薦。 林澤是他們河壩村最大的光榮,河壩村的村民最喜歡的就是給外頭聞名而來的人擺他們河壩村的發展歷史和‘偉人’事跡了。 第16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