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門科舉之賺錢,考試,養家_分節閱讀_430
    “難不成這個林澤真的是……?”    “八九不離十了,如若不然,陛下怎么會為了個普通考生對藩地人動那么大的怒氣?!?/br>    “這次恩科考試,怕也是陛下給鋪的路子吧,咱們吶,都是陪襯,哎……”    說到最后,那王兄儒生嘆了口氣。    其他人也露出了有點不平和不甘心的表情,大家寒窗苦讀多年,到最后還是免不了輸給出身,實在讓人不甘心啊。    之后,酒樓其他吃飯的人也不時隱晦提起。    作為被大家議論的主人公,林澤從開始的好笑驚詫,最后變成了沉吟。    他并不覺得這是大家碰巧的猜測和傳聞,如果不是他想得太多的話,他很有可能已經成為了朝中大臣們用來對付壓制皇帝的棋子。    現在陛下擺明了是想整頓朝堂和藩王,把所有權利都掌握自己手中,當真正的一言九鼎。    但這樣做勢必要觸動到各大權貴的利益,這些人怎么甘心一直戰戰兢兢呢?不搞點事情出來是絕對不可能,而他的出現就是一個可以利用的鍥機……    “所以說,還是咱們小縣城日子過著舒坦,這地方多呆幾年命得減一半?!?/br>    林澤對這些傳言十分無奈,朝堂中的事情實在太復雜了,多想幾遍白頭發都得出來,難怪老師幾月不見就多了那么多撮白毛。    不過好在原身就是個地地道道的普通農家子,沒什么特殊身份,再怎么傳聞最后都是上面博弈的事情,燒不到他身上來。    稍微想想,林澤只能作罷,而且以他現在的身份想管也不行啊,還是專心應付會試再說。    私生皇子的事情連百姓都知道了,朝中的大臣們自然不可能沒聽說。    這消息著實引起了不小的震蕩,俗話說事出有因,說得有模有樣,還有陛下的種種舉動和態度,事情未必空xue來風。    此事不是小事,事關江山社稷,民間出身的開國皇帝自古有數,但民間出身的繼位皇子,卻是史無前例,民間長大再怎么教養,終歸不如在皇族中長大的皇子有氣度和謀略啊。    于是,在有心人的煽動下,盛雍珃不斷收到各種拐彎抹角含有隱晦之意的奏折。    針對會試考題,也紛紛提出了意見,擺明了就是害怕皇帝給自己的‘兒子’開后門,用科舉造勢。    對此,盛雍珃沉默沒有表達出什么生氣的態度,直接揮手把所有出考題的機會交給眾臣,不插半點手。    謠言是誰傳出來不要緊,反正猜來猜去就那么幾波人,都是跟自己對頭的,總歸這又不是事實,他到要看看這群人到底想做什么,自己送上門來作死,他要是不收這個‘禮’實在對不起自己……    皇帝如此以顯公平的模樣,倒是又讓眾人有些摸不著頭腦。    不知道陛下到底是另有打算呢,還是對自己‘兒子’太過自信,覺得對方能夠在此次恩科大露頭角。    思及此,眾位大臣也就不客氣了,絞盡腦汁務必保證要把這個‘民間皇子’給拍死在會試上!    總歸到時候陛下再一意孤行,不能不顧天下人的眼光,直接立個民間回來的皇子當儲君吧,那絕對是給藩王叛亂清君的機會。    ********************    伴隨著城中各種傳聞和各種才子名字傳出來,會試時間將近。    比起鄉試,會試顯然更加困難和嚴格。    考鄉試的時候在各處地方郡城,雖嚴格,但到底還是會根據各省官員的想法和習慣,有些地方比較寬松點,比如說林澤考試的時候在考場上花銀子買通官差,給自己改善下考試的條件。    地方上這些都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可會試就不行了,絲毫松懈都不可能再有。    不僅如此,在考試攜帶的東西、穿著上也有非??量痰囊幎?,其他朝代怎么考科舉的林澤具體不太清楚,但大稷會試這茬的規矩是真的嚴苛到了極致。    按照規定,會試所有考生連自己的筆墨都不能攜帶,統一由官府提供。    甚至連穿的衣服、吃食等等,也都是換成朝廷準備的,說白了,你就只能一個光溜溜的人進去,想夾帶東西除非你吞到肚子里。    還有如廁的問題,鄉試時候是到專門的地方如廁,你還可以趁機起來走動活絡下筋骨,那味兒熏的就是位置在茅房周圍的幾個倒霉考生。    但是會試不行,吃喝拉撒整整九天都在考試的號舍中,大家一起受煎熬……    得知會試情況,林澤簡直有些淚流滿面。    是打心底里佩服那些考了無數次的考生,這種折磨他覺得經歷一次都夠了,那些每屆考試屢戰屢敗,屢敗屢來的,都是真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