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節
喬御發完論文后,躺在床上,在深思后掏出了手機。 喬御:在? 第二天早上八點,對方的回復姍姍來遲。 李初杰:干嘛?[/微笑] 自從喬御拒絕了雙學位的提議后,李初杰像是個被拋棄的前女友一樣,見到他總是陰陽怪氣。 喬御:我寫了一篇論文。 李初杰:寫的啥?讓我看看。 就知道他要這么問,但在一切都塵埃落定之前,喬御是不打算說出來的,畢竟論文需要保密。反正到時候,他們也會知道。 喬御:等以后上新聞聯播,你就能看到了。 李初杰:“……” 靠,他怎么覺得喬御最近越來越囂張了,到底有沒有把他這個教授放在眼里? 還有,寫啥論文還能上新聞聯播?當新聞聯播很好上嗎? 李初杰千言萬語匯成了一句話:“沒睡醒?” 雖然他睡的挺晚,并且因為生物鐘的關系,早上六點準時睜開眼,但是喬御自認為腦子還是比較清醒的。 不過喬御也沒打算和李初杰解釋太多,他抒發自己激動之情的目的已經達到。 想必日后,哪怕是真的看見自己名字出現在新聞聯播上,他也能做到處變不驚。 在醫院加班加點的努力之下,喬御的體檢結果很快就出來了。 身體指標一切正常,甚至比許多亞健康狀態的成年人都好。 這樣一來,更顯得之前的突發心臟病毫無道理。 大部分先心病患者,其實都沒什么明顯癥狀,和常人沒有太大區別。從檢測結果看,喬御明顯是屬于這一類人。 專家組研究了半天,也不知道原因。藥不敢亂開,那就只能讓喬御平時注意養生。 喬御倒是隱約猜到了原因。 在他醒來之后,系統背包里儲存的幾百瓶精力藥水,全都變成了“凍結”狀態,無法使用。 這倒是讓喬御有所警醒。 至少……系統也不是萬能的,或者,也不是百分百無害。 因為醫院無病可治,所以很快批準了出院。 在出院當天,喬御收到了《數學年刊》編輯部的回信。 他被拒稿了。 理由是:喬御的論文很有趣,最近稿件太多,希望他可以投稿到更加專業的期刊上。 再看見回復的時候,喬御沒忍住挑起了眉。 像這種期刊編輯,拒稿的時候,總是有許多套話模板,用于復制粘貼。而喬御收到的回復,明顯是套路的一種,還是語氣十分調侃惡劣的那一種。 《數學年刊》雖然影響因子并不高,但在數學界的地位卻毋庸置疑。 如果真的要找出一本比《數學年刊》在數學領域更專業的期刊,那恐怕也只剩下瑞士皇家學院主辦的《數學學報》。 老實說,在一周左右就得到了回信,其實大大超乎了喬御的預料。 像這種頂級期刊,排隊等一審半年,都不算稀奇。 但很顯然,這位編輯并沒有仔細審閱論文,而是帶上了偏見和主觀的色彩。十分令人遺憾。 而一篇論文在一家期刊內被拒絕后,修改后再投,通過的幾率也會降低很多。就像是女團的回鍋rou,哪怕是第二次參加選拔,也很難出道。 喬御搖了搖頭,開始在學校內網搜索起《數學學報》的投稿方式。 因為編輯為瑞士皇家學院的教授義務工作,《數學學報》的投稿方式幾乎不會對外公開,免得增加教授們的工作強度。 燕大論壇內,投稿《數學學報》的人雖然不多,但是這么多年下來,也有幾個敢于吃螃蟹的人。 喬御一邊搜索,一邊喃喃道:“我就不信,這篇論文還發不出去了?!?/br> 第106章 喬御聯系上了很久之前一位發帖的學長, id叫文在野。 他直接發了一條論壇私信:學長您好,我想知道《數學學報》的投稿方式, 請問可以說說嗎? 文在野今年25, 如今正在布萊津理工大學留學。 瑞典和華國時差6小時, 他收到消息的時候是晚上八點。 瑞典是個小國, 但卻擁有發達的機械制造業和軍工業。 這里的學者、尤其是瑞典皇家科學院的院士們,因為諾貝爾獎的存在,總是備受關注。 除此外, 《數學學報》的存在, 也給瑞典皇家科學院增添一份傳奇色彩。 畢竟這是數學圈的頂流top1存在。 文在野這些年倒是也收到過不少學弟學妹的咨詢,不過除了個別格外膨脹、壓根不懂《數學年刊》到底是什么分量的人之外, 是絕對不會來問它的投稿方式的。 文在野不禁把視線挪到了對方的資料上。 這個人比較憨憨,注冊信息一概沒有隱藏, 因此, 文在野能知道對方叫喬御,今年剛入學,生物系1班。 每個系序號01的班級都有別的名字,比如生物系叫強化班, 數學系叫丘成桐班,物理系叫楊振寧班……能進1班的,通常都是那一年里高考分數最高的一批學生。 有的班里,省狀元都有好幾個。 但,高考分數700的在500的面前有巨大優勢,但是在一群六百多七百多分的人里面, 也就算不得出奇了。 文在野隱約覺得這個名字有點耳熟。 他百度搜索了一下,意外發現對方竟然還有一個詞條。 雖然內容并不多,但文在野看到了比較出名的兩條。 第一是之前在網課平臺上的任教經歷和綜藝。 第二是長寧省15年理科高考狀元。 高考成績出來后,還因為長太好看上過熱搜…… 他終于想起自己是在什么時候聽過這個名字了。 大概兩年多前,文在野本科專業學的是市場營銷,老師拿這個人當過隨堂案例分析,那時候對方才高一,他們同班的都在說這高中生有點nb。 因為這一層關系,文在野并沒有直接拒絕他。 而是通過了他的好友申請。 從燕大畢業后,他其實不常登陸內網的校園bbs。 好不容易上去一次居然還遇到了,那就是緣分。 文在野:你打算投什么? 喬御:孿生素數猜想和哥德巴赫猜想。 文在野:…… 現在的學弟真是好有個性。 文在野猶豫了片刻,試探性詢問:要不你先給我看看? 《數學學報》是季刊,一年發行兩次。下一次的發行就在下月,原則上講,應該已經不對外征稿了。就算有可以發表的論文,也要等半年后了。 不過文在野如今的導師是瑞典皇家科學院院士,也是《數學學報》的審稿人之一。 如果這位學弟真的把這兩個猜想證明出來了,那他倒是可以不要這張老臉,讓自己的導師強行加個塞。 喬御:可以把哥德巴赫猜想證明發給你看。 哥猜的過程是喬潛龍證明的,中間有一大截都用了孿生素數猜想的結果。 證不出孿生素數,那這幾十頁論文和廢紙也差不多。 文在野思考片刻,覺得也行。 片刻后,他收到了pdf文件。 文在野本科學的經濟,研究生讀的數學,自認為數學水平應該強過全世界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充當一下審稿人,看看喬御的論文應該不算難事。 不過很快,他對著屏幕陷入了沉默。 嗯…… 怎么說呢,丘成桐老先生曾經說過一句話,在數學領域,如果一篇文章的引用率很高,那就證明這篇文章的內容還不夠深刻從而容易被人看懂。 文在野在幾個小時后,給出了回應。 文在野:我導師看了。他說最近一個月編輯部都不審稿,但是他可以把主編的私人郵箱給你,并且給你寫一封推薦信。 * 《數學學報》編輯部。 丹尼爾的私人郵箱收到了兩封新郵箱。 一封,是《數學學報》的審稿人伯恩教授發來的郵件。丹尼爾點開一看,發現里面居然是封推薦信。 伯恩教授說,他從自己的中國學生那收到了一篇論文,但是他還不能確定真偽。希望學報的編輯可以把他發給其他教授看看。如果是真的,這篇論文足以載入數學界的史冊。對了,這篇論文的投稿人叫喬御。 另一封,就是賬號為喬御的人,發來的郵件。 學術圈雖然很大,但是整體來說,是個十分閉合的圈子。同樣籍籍無名的投稿人,有推薦信和沒推薦信,完全是兩個待遇。 丹尼爾頓時對這封投稿采取了十二萬分的重視。他在電腦面前坐正了姿勢,感覺準備完備后,這才點開了郵件。 《孿生素數猜想的證明》,作者:喬御。 《哥德巴赫猜想的證明》,作者:喬潛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