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頁
書迷正在閱讀:狗血體質[快穿]、不和我好就重生、快穿之奇妙世界奇葩人、(快穿)陪坐騎歷劫的那些日子、被快穿后我成了人生贏家、定制臨時工[快穿]、當魔王穿成了小可憐[西游]、前女友了解一下[GL快穿]、AI要戀愛[快穿]、[綜]名震江湖
當時也是這種情形,平樂公主聽了裘心瑜的慈悲之言rdquo;,揚言要打二人。原本裘心瑜和原主包括各位奴仆都以為平樂公主不敢如此放肆,但是誰能想到平樂公主就是實實在在地揮起了鞭子。原主為了護住裘心瑜,及時地擋在她身前,那時原主已經冷落了萊禾,萊禾不在身邊,其余宮人不夠盡心,直到原主生生地受了平樂公主兩鞭子,直打的臉頰旁都落了血痕,跟隨來的宮人才反應過來紛紛阻攔。 平樂公主要打人,吩咐宮人趕緊扯開裘心瑜和原主的宮人,但是裘心瑜和原主的宮人們雖然知曉平樂公主和潘德妃惹不起,但是職責所在,實在是不能退讓,所以二十來人在御花園里撲成了一團。 正當兩伙人鬧得不可開交的時候,路過此地的景和帝呵止了眾人。平樂公主想要惡人先告狀,但是裘心瑜怎么能任由如此?景和帝的到來雖然在裘心瑜意料之外,但是既然是天賜之機,那么就絕不能浪費。裘心瑜迅速扯開原主,率先跪在地上,聲淚俱下、我見猶憐地地陳明了事實,以所謂正義rdquo;之言博得了景和帝的第一次注目,以至于讓景和帝忘了那為了正義rdquo;之言受了連累的是原主。不過原主從未懷疑過裘心瑜的用心,再加上看見景和帝后便只敢呆呆地站在一旁,完全不敢上前進言,便由著裘心瑜奪盡了景和帝的目光,原主甚至還為自己不曾被景和帝注意而慶幸。 孟婆想到此已經有些無奈,原主實在是太單純好性了,至少對裘心瑜,那絕對沒有半分怠慢,可惜啊,一片赤誠都喂了狗。 孟婆看著那太監身上鮮血的顏色像極了那陰間的彼岸花,也記起了原主在往生臺前的泣血之言。 此時,平樂公主正揮著鞭子走近孟婆,站在一旁的裘心瑜的心跳的越來越厲害,十萬分地祈禱著這一鞭子一定要狠狠地落在孟婆的身上,最好全部落在臉上,到時候看她還能頂著美艷的臉博得景和帝的寵愛嗎?不,絕對不會了,沒有男人會喜歡一個丑婦,尤其是閱盡天下美人的皇帝。 每當平樂公主走一步,裘心瑜就在心里暗叫一聲,似在提前慶祝,臉上也不自覺地揚起興奮期待之情。 終于,平樂公主走近了孟婆,而且冷笑著揮起了鞭子。 打!打!打!一定要打到臉上,裘心瑜緊緊地盯著那鞭子,仿佛再慢一些,她就要上前去替平樂公主揮鞭子了。 眼看著那鞭子已經揮向了孟婆,裘心瑜緊緊地攥著帕子,心仿佛都要跳出來了,。 可是就在這一刻,鞭子就要落在孟婆臉上的時候,孟婆迅速出手握住了平樂公主的鞭子,然后瞪著眼睛地對著平樂公主說道:公主殿下,敢問你可知道虎父無犬子,將門無懦夫嗎?rdquo;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裘心瑜一顆心狠狠地墜下,氣得她直在心里狂嚎,這蠢貨怎么敢?她平時不都是膽小怕事的嗎?難道自己還沒有摸清楚她的性格? 難道昨天那番諷刺之言是故意的?裘心瑜看著孟婆那周身散發出來的氣勢,心里忽然有一股不祥的預感。 第17章 真圣母和偽白蓮05 平樂公主看著被孟婆拽住的鞭子,頓時愣住了,待反應過來,立時怒火叢生,瞪著眼厲聲說道:你這個小賤人,你竟敢反抗!rdquo; 孟婆對此侮辱之言一笑置之,看著平樂公主皺成麻團的臉,反問道:為何不敢?又有何不敢?公主是皇上的女兒,本來應該端莊淑麗,冷靜自持,堪為天下未婚女子的典范,可是如今呢?不止言語粗鄙、行為乖張,而且冷漠自私,為芝麻小事隨意苛待宮人,不止丟了公主自己的臉面,還丟了皇上的臉面,更是丟了皇家的臉面!rdquo; 平樂公主以前何曾受到過如此對待?平日里生活在潘德妃的溺愛中,宮人服侍無不盡心盡力,更不曾有過半句反駁之言,而如今,卻要被孟婆這個艷俗之流而訓斥,簡直是奇恥大辱!可是,平樂公主還只是十歲孩童,遇見氣勢強硬的厲聲厲語,下意識里開始畏懼,如此又羞又懼,竟然不知作何反應,只是愣在原地。 孟婆一把奪下平樂公主的鞭子,看著平樂公主氣勢漸消和畏懼漸顯的眼神,慢慢地向前走了一步,平樂公主竟然下意識地退了一步。孟婆見此,繼續說道:國有國法,宮有宮規,后宮諸事的是非論斷和賞罰施緩,皆有宮規可依,即使身為公主,也不可隨意妄加私刑,擾亂宮紀!虐打宮人之事發生在御花園,而不是在潘德妃娘娘的玉清宮,所以臣妾身為宮妃,自然有責勸諫。再者,天下萬民,不論貴賤高低,都是皇上的臣民,皇上主張仁政愛民,公主身為皇上的女兒,卻不識大體,不尊人言,不恤人意,實在是違背了皇上的圣意和苦心!若是讓天下臣民知道公主的冷血行徑,豈不是讓臣民懷疑皇上的仁政,懷疑皇上的人品?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皇上知曉后豈能不怪罪公主?后宮之責,圣上之憤,天下之怨,公主你有幾何能耐可以抵消一二!rdquo; 孟婆一番言論砸暈的不止事平樂公主,而是在場所有的人,包括裘心瑜。相比于平樂公主的不知所措,裘心瑜是實實在在地慌了,皇后娘娘曾經在信中提及敖青銘是愚蠢無禮之人,而且除了昨天的事情,敖青銘確實也給裘心瑜留下了呆傻懵懂的印象,可是如今hellip;hellip;能從公主言行到皇家臉面,從家法宮規到臣意民心將平樂公主的銳氣殺的片甲不留的人難道不正是敖青銘嗎?那個在鄉下做了十幾年農活的敖青銘?怎么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