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頁
書迷正在閱讀:狗血體質[快穿]、不和我好就重生、快穿之奇妙世界奇葩人、(快穿)陪坐騎歷劫的那些日子、被快穿后我成了人生贏家、定制臨時工[快穿]、當魔王穿成了小可憐[西游]、前女友了解一下[GL快穿]、AI要戀愛[快穿]、[綜]名震江湖
原主不知曉趙雪晴的狼子野心,當初聽到這些后自然是跟著樂呵,但是孟婆肯定不會如此成全趙雪晴。既然趙雪晴想要用利刃扎進別人的弱肋,那么就由孟婆來戳她的死xue,直到戳死為止。 在孟婆看來,這世上就沒有不存在弱點的人,原主如此,趙文舉如此,趙文翰如此,劉氏如此,趙雪晴自然也如此。 趙雪晴最怕什么? 孟婆心中有數,行禮坐下后,笑著向劉氏說道:文舉在鋪子里忙著,文翰專攻詩書,如此用功,也不用母親cao心,那么如今就只剩下雪晴了。rdquo; 趙雪晴疑惑地看向孟婆,故作天真地問道:大嫂,我怎么了?rdquo; 孟婆在看到趙雪晴這種作態后,全身都起了雞皮疙瘩,就像是一條披著羊皮的蛇在向你示弱,實際上是在算計如何連骨頭都不剩地把你吞下去,想想就惡心。不過,孟婆何許人也?大千世界無所畏懼之人,此時用一種關切的語氣說道:自然是meimei終身大事啊。rdquo;說著還向劉氏瞟了瞟。 見劉氏一副了然還頗贊同的神情,趙雪晴的表情果然凝滯半刻。 趙雪晴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圖謀趙家的龐大家財,但是一旦趙雪晴成為外嫁女,就算趙家人死絕,這些家財也和趙雪晴無關。 所以,趙雪晴最怕什么?那就是嫁人,這就是她現在的死xue。 第3章 商門罪婦02 劉氏早年守寡,靠著娘家才能和想要吞沒趙家家財的趙家族眾抗衡,歷盡辛苦終于守住了趙家,保住了家業。雖說十幾年過去,劉氏如今也還不到四旬,但是經年指點生意和主持中饋,即使是家常閑談,言語中也有一種隱隱迫人的氣勢。 聽到孟婆談及趙雪晴的婚事,點頭說道:最近想著文翰的婚事,倒是忘了雪晴也到了年紀。rdquo; 孟婆這時看見趙雪晴的眼神忽然暗了下來,心里琢磨著或許劉氏偏頗的愛也是讓趙雪晴走上歪路的原因。 不患寡而患不均啊。 孟婆看著趙雪晴不過轉瞬之間已經收整好表情和眼神,然后用羞澀的語氣撒嬌說道:娘,女兒不想這么早議親嘛,女兒想等二哥高中后給趙家娶一門高門貴女后再嫁,到時候女兒沾了二哥和二嫂的光就能嫁得更好,嫁得更好也就能更好地幫襯家里。娘,您說是不是這個道理???rdquo;一副為趙家打算的言辭瞬間收買了劉氏,劉氏打趣說道:女兒家說這個也不嫌害臊。rdquo; 為趙家著想?小禍害,你記得這是你自己說的。孟婆扇著蒲扇,略顯憂愁地說道:兒媳雖從官娘子沒落為民女,雖然見識不多,但是族中有資歷頗深的官家夫人,所以兒媳現在想轉告幾句官家夫人的見解給母親。rdquo; 原主對氣勢強硬的劉氏有著幾分畏懼,不過劉氏幾乎所有的心思都在商鋪和趙文翰身上,所以對原主既不多過問也不多為難,原主樂得清靜,除了早晚問安,在劉氏這里她就是一個會笑的泥人。 怕是劉氏也的確是在心里這么認為原主的,所以聽說原主主動說話,而且提及的可能是官家之事,就有那么幾分好奇,說道:直言就是,不用顧忌。rdquo; 孟婆愁上眉梢,說道:母親,兒媳在閨閣之時,曾經聽過嫡支的伯母多次提過,官場門戶多出讀書人,那是因為官場子弟的父親是官,爺爺可能也是官,外祖父也可能是官,一個關系網結下,那些官家子弟可以從中得到太多的好處。譬如詩書見解,古語常言lsquo;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rsquo;,可見有學識有見地甚至有科場經驗的人所說的話是多么有用,能讓多少懵懵懂懂的讀書人少走多少彎路。其二,那就是主考官的偏好。書生做文章都有自己的風格,同樣的,主考官也有自己喜歡的風格。如果萬幸的,文章的風格迎合了主考官,那么對于提升名次自然大有好處,但是若是被主考官不喜,那么即使文章多么的有見解,那都是沒用的。其三,最重要的也就是當今的圣意,雖說圣意不可揣測,但是環顧朝堂,一些有資歷的官員還有能夠多半猜出圣上的關注之處,那么科舉的文題就很可能就和圣上焦灼的事務有關。但是我們這等平民,一無詩書見識,二無文章風格意識,三無朝堂大局觀,那么即使苦讀十年,甚至二十年,中舉又能有幾多盼頭?rdquo; 孟婆一番話讓劉氏和趙雪晴紛紛震驚。劉氏是商戶出身,從商戶嫁到商戶,一生都在商場上打拼,守寡后以一己之力頂起門戶,經歷過許多磨難和白眼嘲諷,所以劉氏對官場的權力非常非常的向往,總是期盼有一天趙文翰能夠一朝為官,從此以后趙家在朝堂上也算有自己人rdquo;了,再不用卑躬屈膝去討好那些官爺。 能夠為趙文翰延請名師,讓趙文翰專心讀書,劉氏認為自己已經眼光長遠甚至見識出眾,但是沒想到孟婆一席話徹底將劉氏淹在了深海里,瞬間差點喘不過氣來。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打地洞。rdquo;難道這輩子就止步于此? 那可不行,劉氏想到此,再顧不及架子,憂心地問道:那依源娘所說,這該如何?我不懂,更沒有門路啊。rdquo; 源娘?真是親切。孟婆心里冷笑一聲,可是還未等孟婆答話,趙雪晴攥著帕子悠悠地來了一句,既然大嫂深知這等見解,為何今日才說?如果早說,不就可以讓二哥少走許多彎路嗎?rdquo;